天天看点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真的蚌壳!"湿地小小科考队探秘武湖

作者:汉新闻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真的蚌壳!"湿地小小科考队探秘武湖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真正的贝壳!"1月24日,一队中小学生和"小湿地酋长"来到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的芜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芜湖湿地),探索底栖生物的秘密。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真的蚌壳!"湿地小小科考队探秘武湖

芜湖湿地位于武汉市西南部,是季节性水位变化较大的市级自然保护区。目前正处于隆冬时节,水位偏低,光秃秃的海滩被覆盖,大面积的蛞蝓,螺丝壳在其中。上午9点.m,湿地小科学队到达。作为团队老师,湖北博德生态中心自然导师"蜗牛"首先讲解了底栖生物的基本种类,并给每位小型科学考官绘制了湿地常见底栖生物的地图。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真的蚌壳!"湿地小小科考队探秘武湖

12岁的陈星语发现长矛,圆头别致,她很兴奋:"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真正的贝壳!生活在城市里,虽然经常能看到江湖,但从未发现原来湖底有那么多的生物。老师刚才解释说,地球上只有6%的湿地,却孕育了20%的物种,湿地太珍贵了!"老师!我找到了钉子螺丝和福寿螺丝的外壳!"11岁的赖彦坤,一个科学爱好者,在互联网上看到了钉螺钉传播血吸虫病和抚寿螺丝是入侵物种的生态新闻,这是他第一次看到和发现这两颗螺丝的外壳。

"钉子螺钉是血吸虫病和哺乳动物的中间宿主,当然,武汉周围的湿地没有血吸虫病。我们可以了解到,虽然底栖生物相对较差,但它们与人类的亲缘关系非常密切。蜗牛老师介绍,"有钉螺钉、扶手螺丝等负面影响,也有不少积极作用,比如一些贝壳和蜗牛可以作为人类的食物、动物饲料、珍珠生产,或者很多水鸟的食物,它们是生物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经过一个小时的调查,"湿地小科学队"在河滩上发现了20种蛞蝓和蜗牛的壳。"蜗牛"老师说,在武汉、芜湖湿地等保护区,大约有30种带壳软体动物如蛞蝓、螺丝,这让孩子们大吃一惊:竟然有这么多种!"许多底栖生物只生活在水质良好的地区,反映出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无壳水,表明污染和破坏非常严重。湖湿地中带壳软体动物种类繁多,生物多样性极高,整体生态环境良好。长江和汉江贯穿城市,武汉还有165条河流、166个湖泊,是当之无愧的"湿地城市",但我们知道湿地不仅能知道水,还需要知道湿地生态系统的生命,包括人类自己。"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真的蚌壳!"湿地小小科考队探秘武湖

据介绍,这是武汉市中小学生湿地研究教育活动"与湿地同行"之一,由武汉市园林局、武汉市教育局、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共同策划。

编辑:张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