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谈谈领域建模转自:http://www.fanyilun.me/2018/04/08/%E8%B0%88%E8%B0%88%E9%A2%86%E5%9F%9F%E5%BB%BA%E6%A8%A1/哥们写的很用心,建议看原文 1 前言2 什么是领域模型3 为什么要做领域建模4 如何进行领域建模5 从领域模型到系统模型6 领域模型与系统架构7 一些感想8 参考资料

转自:http://www.fanyilun.me/2018/04/08/%E8%B0%88%E8%B0%88%E9%A2%86%E5%9F%9F%E5%BB%BA%E6%A8%A1/

哥们写的很用心,建议看原文

1 前言

  最近工作中,我对于模型的设计,尤其是“领域模型”的设计有一些思考和讨论。这篇文章总结了我对领域建模的看法和方法论,也相当于汇总了各位大师对领域建模的不同思想。

  领域建模的目标,是解决复杂业务中软件开发的一系列问题。领域建模也是实现这个目标的一条路径,一种方法论。在实践的过程中可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虽然没听过这个概念,但是这种做法很有道理而且有可能我们本身就在做。

  需要注意的是,领域建模的方法有多种,甚至关于领域模型本身的定义也有一些模糊之处。不同的方法论和流派思路大体相似,在细节上还有一些区别。不过条条大路通罗马,他们没有对错之分。

  本文更多表现的是我对领域建模的理解,也希望对各位有所启发。

2 什么是领域模型

2.1 定义

  领域模型,在本文中的定义源于《UML和模式应用》[1],这本书对领域建模的概述是最完整、可操作性最强的。

领域模型(domain model)是对领域内的概念类或现实世界中对象的可视化表示。领域模型也成为概念模型、领域对象模型和分析对象模型。

  领域模型是一种概念模型,也叫问题域模型。它表述的是某个领域的现实概念。

谈谈领域建模转自:http://www.fanyilun.me/2018/04/08/%E8%B0%88%E8%B0%88%E9%A2%86%E5%9F%9F%E5%BB%BA%E6%A8%A1/哥们写的很用心,建议看原文 1 前言2 什么是领域模型3 为什么要做领域建模4 如何进行领域建模5 从领域模型到系统模型6 领域模型与系统架构7 一些感想8 参考资料

2.2 与其他作者的定义的异同

  本文提到的领域模型,基于C Larman在书中的定义。同时与其他作者定义的模型区别如下:

作者 定义 出处 异同
Martin Fowler Conceptual model Analysis Patterns: Reusable Object Models [3] 相同
Martin Fowler Domain Model Patterns of Enterprise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 [4] 不同。这里的领域模型指的是solution space的领域层的模型对象,也就是本文指的系统模型。其定义需要包括行为和数据的对象模型,即充血模型。
Eric Evans Model Domain-Driven Design –Tackling Complexity in the Heart of Software [5] 不完全相同。这本经典的DDD理论,不再将分析模型和程序设计分离开,而是寻求一种能满足这两方面的单一模型。因此DDD的模型既是领域模型,又是系统模型。同时,通用语言也可以算作领域模型的一部分。
George Fairbanks Domain Model Just Enough Software Architecture [6] 相同
Object Management Group Computation Independent Model (CIM) OMG. MDA Guide Version 1.0.1 相同
Grady Booch Object-oriented analysis Object-oriented Analysis and Design with Applications, 3rd edition [7] 相同。面向对象分析的产出物就是问题域模型。

  其实可以看到,自从面向对象出现以来,出现了很多模型的分析和设计的方法(包括一些需求分析的方法)。其中有一点是共通的:程序设计要从问题域出发,用问题域分析出的模型来指导程序设计。

2.3 领域模型的特点

总结一下,领域模型具有如下的特点:

  • 领域模型是业务概念的可视化描述,是需求分析的产物
  • 领域模型用于指导程序设计,但领域模型与实现方式无关,领域建模时不应该考虑如何实现
  • 领域模型需要同项目所有成员(客户、项目经理、开发、测试…)达成共识

3 为什么要做领域建模

  首先,建模的重要性在所有工程实践中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建模是一种抽象和分解的方法,它可以将复杂的问题拆解成一个个抽象,代表了特定的一块密集而内聚的信息。[7]

  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对于面向对象建模产生了许多思考和方法,其中最流行的就是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8]。面向对象分析,强调的是在问题域发现并描述概念,解决的问题是做正确的事情。面向对象设计,强调的是定义软件对象,解决的问题是正确的做事情。

  领域模型就是面向对象分析的主要产物,它表达了对现实问题的描述和抽象。

谈谈领域建模转自:http://www.fanyilun.me/2018/04/08/%E8%B0%88%E8%B0%88%E9%A2%86%E5%9F%9F%E5%BB%BA%E6%A8%A1/哥们写的很用心,建议看原文 1 前言2 什么是领域模型3 为什么要做领域建模4 如何进行领域建模5 从领域模型到系统模型6 领域模型与系统架构7 一些感想8 参考资料

  不过我们为什么要按照这种流程来进行开发呢?理论上说,如果不做分析和设计,你也可以直接去做代码实现(甚至使用面向过程的编程语言),一样可以完成软件的功能需求。

  • 如果不做设计直接实现,俗称走一步看一步。很大可能在开发过程中发现思维局限,开发进度推倒重来。
  • 如果不做分析直接设计,看起来没什么问题。遗憾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构造的代码,并没有和现实世界连接起来,当我们的软件和需求稍加修改,这份代码就可能变得异常混乱和难以维护。而通过领域建模的,自上而下的设计,可以保证代码实现的层次结构和模块划分是科学的、稳定的。
    • 谈谈领域建模转自:http://www.fanyilun.me/2018/04/08/%E8%B0%88%E8%B0%88%E9%A2%86%E5%9F%9F%E5%BB%BA%E6%A8%A1/哥们写的很用心,建议看原文 1 前言2 什么是领域模型3 为什么要做领域建模4 如何进行领域建模5 从领域模型到系统模型6 领域模型与系统架构7 一些感想8 参考资料
    • 举一个例子,在某电商系统的初期设计中,一个卖家账号只能开一个店铺,因此卖家和店铺的概念全部由卖家这一个模型来承载。所有店铺相关的模型(店铺红包、店铺评价等)全部与卖家模型做关联。这时,同一个模型拥有了两层业务含义,职责不明确。
    • 再举一个例子,在我做的电商供应链管理系统中,对于箱规的定义起初并没有抽象出模型。随着系统更深入的发展,我们发现在多个模型里都维护着箱规,包括商品、货品甚至补货模型里都有着箱规的定义。此时各领域如果没有明确的职责划分,造成同一个模型在多个系统同时维护,势必会带来混乱。
    • 想一下,按照上面的模型会有什么危害呢?

总结:

  领域建模可以降低软件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差异,用真实的业务概念划分职责,目的是实现一个可以高效低成本维护的可持续发展的软件系统。

  从领域模型推导到系统实现是一套引导思考的方式,也是一套科学的开发流程。其核心目的在于提供了系统设计的“指导方针”。领域模型必须站在用户需求和业务发展的角度上,既可以用来同客户沟通验证需求,又可以避免模型因实现的考量而带偏(实现成本、遗留系统)。

4 如何进行领域建模

  同样,领域建模的方法也有很多种。下面列出的是一些常见的方法。需要注意,领域建模是需要依赖大量经验和思考的,各种方法起到的都是引导思路的作用:

4.1 用例分析法

  用例分析法是进行领域建模最简单可行的方式。其步骤如下:

  • 1.获取用例描述
    • 既然我们的领域模型指的是问题域模型,那么建模也一定要从问题域入手。那么问题域的知识如何表现出来呢,一个最常见的方式就是通过用例,也可以通过场景Scenario来分析——总之就是一段格式化的需求文字描述。
  • 2.寻找概念类
    • 寻找概念类就是对获取的用例描述进行语言分析,识别名词和名词短语,将其作为候选的概念类。
    • 当然,需求描述中的名词不可能完全等价于概念类,自然语言中的同义词、多义词都需要在此处进行区分。还有很多名词可能只是概念类的属性,不过没关系,在这一步骤可以都提取出来,在第四步再区分出概念类和属性。
  • 3.添加关联
    • 关联意味着两个模型之间存在语义联系,在用例中的表现通常为两个名词被动词连接起来:
    • 谈谈领域建模转自:http://www.fanyilun.me/2018/04/08/%E8%B0%88%E8%B0%88%E9%A2%86%E5%9F%9F%E5%BB%BA%E6%A8%A1/哥们写的很用心,建议看原文 1 前言2 什么是领域模型3 为什么要做领域建模4 如何进行领域建模5 从领域模型到系统模型6 领域模型与系统架构7 一些感想8 参考资料
    • 并非所有动词关联的概念类都需要作为关联存在,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判断,两个概念类的关系是否需要被记住:
      • 试想你是一个业务员,如果某两个概念类的实例之间的关系没有任何人知道,是否会阻碍业务的开展。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说明这两个概念类存在关联。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建议不要加上关联(视情况,也要考虑逻辑上二者的关系是否“被记住”)。
      • 应该尽量避免加入大量关联
      • 关联不代表数据流,也不代表系统调用关系
  • 4.添加属性
    • 对于上文抽取到的名词列表,我们需要区分概念类和属性(当然名词列表也会有无用的词语)。
    • 如何判断一个名词是否是属性?
      • 能完全通过基本数据类型(数字、文本、日期)表达的大多是属性。
      • 如果一个名词只关联一个概念类,并且它自身没有属性,那么他就是另一个概念类的属性。
    • 注意这里表达的依然是业务概念,外键ID不是属性
  • 5.*模型精化
    • 模型精化是可选的步骤,有时我们希望在领域模型中表达更多的信息,这时会利用一些新的手段来表达领域模型:包括泛化、组合、子域划分等
    • 领域模型可以使用UML的泛化和组合表达模型间的关系,他们表达的是概念类的”is-a”和”has-a”的关系,并不是实现的软件类的关系。然而,也一些方法论中并不建议使用这种方式来表达领域模型,因为这种精化的领域模型不利于和需求方沟通。
    • 子领域划分是常见的拆解领域的方式,通常来说我们会将更内聚的一组模型划分为一个子领域,形成更高一层的抽象。利于系统的表达和分工。

下面举个例子,内容来自《Object-Oriented Analysis from Textual Specifications》[9]论文,该文章讲述了如何通过自然语言分析来做面向对象分析(OOA)。

  • 用例描述:
    • Vendors may be sales employees or companies. Sales employees receive a basic wage and a commission, whereas companies only receive a commission. Each order corresponds to one vendor only, and each vendor has made at least one order, which is identified by an order number. One basic wage may be paid to several sales employees. The same commission may be paid to several sales employees and companies
    • 如上,我们把所有名词标记出来:vendors, sales employees, companies, basic wage, commission, order, order number,他们作为概念类的候选类
    • 接下来为他们添加关联,连接这些名词的动词会出现在关联的线上:
      • 谈谈领域建模转自:http://www.fanyilun.me/2018/04/08/%E8%B0%88%E8%B0%88%E9%A2%86%E5%9F%9F%E5%BB%BA%E6%A8%A1/哥们写的很用心,建议看原文 1 前言2 什么是领域模型3 为什么要做领域建模4 如何进行领域建模5 从领域模型到系统模型6 领域模型与系统架构7 一些感想8 参考资料
    • 最后,为这些候选的概念类选择属性,在本例中,如果一个概念类只处于一个被动的关联关系中(如basic wage, commission, order number),那么它需要作为关联类的属性。
      • 谈谈领域建模转自:http://www.fanyilun.me/2018/04/08/%E8%B0%88%E8%B0%88%E9%A2%86%E5%9F%9F%E5%BB%BA%E6%A8%A1/哥们写的很用心,建议看原文 1 前言2 什么是领域模型3 为什么要做领域建模4 如何进行领域建模5 从领域模型到系统模型6 领域模型与系统架构7 一些感想8 参考资料

4.2 DDD的方法

  Eric Evans的著作Domain-Driven Design领域驱动设计,简称DDD。DDD是一套软件开发方法论,用来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

  DDD本身是一套完整、详尽的方法论,从如何需求沟通(构建领域知识),到高层设计(战略建模)、详细设计(战术建模),细致到代码的实现风格都给出了示例。本文无意也无力来详述DDD的所有知识,但是关于如何建模,DDD给出了很多思想可以借鉴。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DDD的模型本质上是solution space的模型,然而DDD强调模型与实现绑定,因此这里指的“模型”,可以说是领域模型,也可以是系统模型。下面就是DDD建模的一般步骤:

  • 构建领域知识
    • 软件的最终目的是增进一个特定的领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软件需要跟要它服务的领域”和谐相处”。所谓和谐相处,软件需要精确地反应领域概念和知识,以更好的适应变化。
    • 因此,软件开发者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理解领域知识。DDD鼓励开发者和领域专家工作在一起,通过交谈和提问,让开发者学习到领域知识,挖掘出领域的关键概念。
  • 创建通用语言
    • 通用语言是领域专家和开发团队之间定义的标准的术语。目的是把领域知识更完善地传达到软件中。
  • 团队在进行所有方式的沟通时(文字,演讲,图形)都需要采用这种一致的语言。
    • 通用语言需要映射到模型中,映射到代码里。做到通用语言的更改就是对模型的更改,也是对代码的更改。
  • 创建实体
    • 基于通用语言和领域知识,需要首先分辨出实体。
    • 实体是领域中需要唯一标识的领域概念。如果两个实体所有状态都一样,但标识不一样,就是两个不同的实体。
    • 实体同样需要属性来描述
    • 谈谈领域建模转自:http://www.fanyilun.me/2018/04/08/%E8%B0%88%E8%B0%88%E9%A2%86%E5%9F%9F%E5%BB%BA%E6%A8%A1/哥们写的很用心,建议看原文 1 前言2 什么是领域模型3 为什么要做领域建模4 如何进行领域建模5 从领域模型到系统模型6 领域模型与系统架构7 一些感想8 参考资料
  • 创建值对象
    • 值对象是领域中不需要唯一标识的领域概念。
    • 如果两份对象所有状态都一样,我们就认为是同一个值对象。值对象也可以理解为一组聚合的属性。例如地址信息,类目信息。
    • 谈谈领域建模转自:http://www.fanyilun.me/2018/04/08/%E8%B0%88%E8%B0%88%E9%A2%86%E5%9F%9F%E5%BB%BA%E6%A8%A1/哥们写的很用心,建议看原文 1 前言2 什么是领域模型3 为什么要做领域建模4 如何进行领域建模5 从领域模型到系统模型6 领域模型与系统架构7 一些感想8 参考资料
  • 创建聚合根
    • 聚合根是一个实体,将一组模型聚合在一起,与外部模型划分开来。这一组模型全部关联着聚合根,只有聚合根负责与外部访问。
    • 聚合根有助于保持领域模型关联的简化和生命周期的维护。
    • 谈谈领域建模转自:http://www.fanyilun.me/2018/04/08/%E8%B0%88%E8%B0%88%E9%A2%86%E5%9F%9F%E5%BB%BA%E6%A8%A1/哥们写的很用心,建议看原文 1 前言2 什么是领域模型3 为什么要做领域建模4 如何进行领域建模5 从领域模型到系统模型6 领域模型与系统架构7 一些感想8 参考资料

4.3 四色建模法

  四色建模法源于《Java Modeling In Color With UML》[10],它是一种模型的分析和设计方法,通过把所有模型分为四种类型,帮助模型做到清晰、可追溯。

谈谈领域建模转自:http://www.fanyilun.me/2018/04/08/%E8%B0%88%E8%B0%88%E9%A2%86%E5%9F%9F%E5%BB%BA%E6%A8%A1/哥们写的很用心,建议看原文 1 前言2 什么是领域模型3 为什么要做领域建模4 如何进行领域建模5 从领域模型到系统模型6 领域模型与系统架构7 一些感想8 参考资料
  • 四色模型
    • moment-interval(时标性原型):时标性原型是建模的起点,它代表着我们需要记录的,某一时刻发生的事件。例如订单,行程,会议。
    • party, place, or thing(人-事-物原型):一种有形的,可唯一识别的实体。可以是人、机构、地点、物品等。
    • role (角色原型):角色是party, place, or thing的一种参与方式。例如,在一份雇佣关系中,某个人扮演者雇员的角色。那么这个人就是”party, place, or thing”,雇员就是”role”。
    • description(描述原型):表示资料类型的资源,是一种类似目录条目的描述,用来对对象进行分类或标记,可以被其它原型反复使用。例如,一个商品的品牌、描述属性。
  • 建模次序[11]
    • 首先以满足管理和运营的需要为前提,寻找需要追溯的事件。
    • 根据这些需要追溯,寻找足迹以及相应的时标性原型。
    • 寻找时标对象周围的人-事-物。
    • 从中抽象角色。
    • 把一些信息用描述对象补足。

5 从领域模型到系统模型

  提到模型,大多数人第一反应就是一个类或者对象,我这里指的系统模型就是这种概念。

  为了保证程序实现能够遵循领域模型的思想,为了让所有人对领域和职责的认知没有偏差,我强烈建议每个领域模型都要有一个系统模型与之对应,最好能完全一一对应(DDD就是这么做的),他们的命名和属性也尽可能保持一致,使用相同的术语。

  具体到系统模型的设计,就是面向对象设计的范畴了,这里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设计模式、GRASP、SOLID去设计和规划,本文就不在此展开。

  需要遵循的宗旨是,领域模型的模型职责、子域边界划分应该作为此处设计的指导原则,在实现中的每个模块不可以突破这些职责约束。

6 领域模型与系统架构

  既然谈到了架构,我们先看看什么是架构,下面是ISO/IEC/IEEE 42010对软件架构的定义[12]:

fundamental concepts or properties of a system in its environment embodied in its elements, relationships, and in the principles of its design and evolution

可以看到有三个要素,elements,relationships,principles:

  • element就是系统的组成成分。
    • 但实际上,系统可拆解的角度非常之多,可以是应用部署结构(物理架构),可以是进程,可以是微服务,可以是系统模型……
    • 在本文所指的业务系统架构中,更倾向于element指的是一个个系统模块,它囊括了若干系统模型,组成一个内聚的职责明确的模块
    • 这些拆解方式有一个共同点,需要是最高层次的分解,因此需要粗粒度的,足够简单,让人容易理解。
  • relationship是成分间的关系,可以是层次结构,依赖关系
  • principle指的是架构中使用的设计约束,如分层结构、EJB

  领域模型和系统架构是什么关系呢?领域模型应该作为架构设计的重要输入,通常来说,领域模型的粒度较细,不足以作为软件架构的element或者component来解释,但是进一步抽象,领域模型的子领域划分是很好的模块划分方式,领域划分可以直接应用于架构的模块职责划分上。

  除了领域模型,系统架构还需要考虑其他几个重要因素:

  • 前瞻性。前瞻性通常来源于业务发展规划、公司战略方向甚至大到社会发展趋势,领域模型来源于明确的产品设计方案,往往是得不到这些概念性输入的。系统架构设计的前瞻性直接影响到架构的稳定性,如果架构随着业务变化而震荡,那么对技术团队来说就是灾难。
  • 性能和稳定性。非功能性需求往往不会在领域模型里体现,系统的实现中可能需要通过缓存,监控,一致性协议等满足非功能需求。
  • 公用组件的抽取和沉淀。

7 一些感想

  一切的方法论,都需要基于一些理想化的假设,但是现实世界的复杂注定了没有一套方法论是万能的、完整的。现实世界中,往往是这样的:

  • 产品经理给出的需求描述(用例)永远都不完整,必须要靠持续的沟通和思考来挖掘真实的需求。
  • 不同的人对于领域建模的方法和现实需求的理解各有不同,对未来的前瞻性也不同,这就导致当建模出现分歧时,难以有标准来判断谁是“正确”的。

  因此,领域建模的的确确十分依赖经验,并不同于纯粹的技术,更是个人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

8 参考资料

[1] Larman C. Applying UML and patterns[J]. Pearson Schweiz Ag, 2004.

[2] Martin J, Odell J J. Object-Oriented Methods: A Foundation[J]. Object-oriented methods : a foundation, 1998, 222(2):3–11.

[3] Fowler M. Analysis Patterns: Reusable Object Models[M]. DBLP, 1997.

[4] Fowler M. Patterns of enterprise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M].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

[5] Evans. Domain-Driven Design: Tacking Complexity In the Heart of Software[M]. 2004.

[6] Fairbanks G, Garlan D. Just Enough Software Architecture: A Risk-Driven Approach[J]. Crc Press, 2010.

[7] Booch G, Maksimchuk R, Engle M, et al. Object-oriented analysis and design with applications, third edition.[M]// Object-oriented analysis and design with applications /. Benjamin/Cummings Pub. Co. 1994:1275-1279.

[8] https://en.wikipedia.org/wiki/Object-oriented_analysis_and_design

[9] Moreno A M. Object-Oriented Analysis from Textual Specifications[C]// of 9 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Knowledge Engineering. 1997:157.

[10] Coad P, Deluca J, Lefebvre E. Java Modeling in Color with UML[J]. 1999.

[11] 运用四色建模法进行领域分析

[12] Systems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 — Architecture description

[13] 还有很多思想参考自阿里内网的一些文章,不便贴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