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汽车产业,一家公司要想真正拿下订单,背后需要的是对客户需求的深刻理解,要“懂芯,更懂车”。这一理念在芯驰科技的创始人中得到了深刻体现,他们正是通过对客户需求的敏锐洞察和精准满足,成功走向了订单的胜利彼岸。
仇雨菁,芯驰科技的联合创始人之一,至今依然对2020年1月10日这个日子记忆犹新。那是临近春节的日子,项目验证的压力如山般压在肩上。在快递往来逐渐停滞的情况下,为了拿到关键芯片,仇雨菁亲自飞往中国台湾,在春节前夕将芯片亲手送交测试人员,确保项目能在疫情期间顺利进行。
正是基于这种深刻理解,芯驰科技迅速成为了众多车企的合作伙伴。通过与一汽、东风、长安等央企,广汽、奇瑞、北汽等地方国企,以及吉利、长城、比亚迪等自主品牌的合作,芯驰实现了行业内的全覆盖。此外,在与新兴造车势力如理想、蔚来、小鹏的合作中,芯驰也展现出了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合作能力。
芯驰科技的成功不仅在于技术的卓越,更在于对客户需求的准确理解。张强曾强调,与客户建立起深刻的合作关系,不仅需要多年的从业经验,还需要真正的产品实力。只有在“懂芯,更懂车”的基础上,才能够赢得客户的信任,最终拿下订单。
不过,正是在这种挑战面前,芯驰科技展现出了自己的实力。公司成立仅一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中国首个16nm车规芯片的流片,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实现了量产出货。但即便如此,要赢得车企的信任,让他们选择一个初创公司并为其买单,依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车企必须要确保在订单投入后,芯片能够如期交付并达到预期的性能。
然而,拿下订单只是开始。随着量产规模的扩大,除了保证芯片质量,还需要考虑软件、生态和配套服务等全方位的支持。仇雨菁指出,这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闭环过程,其中可能会涉及各种问题,如软件、供应链安全和产能爬坡等。在这个过程中,车企和芯片公司的合作关系越发紧密,车企需要芯片公司为其提供底层经验支撑,以应对日益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汽车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价格战不断升级,这也开始影响到上游的芯片产业。在这个背景下,仇雨菁认为,芯片市场正在回归到商业理性阶段。过去市场过于关注
算力和硬件预埋,而如今人们更加注重合适的算力和技术功能。芯驰科技坚持走“务实派”的路线,不盲目堆硬件,而是更加注重满足客户实际需求。
近年来,芯驰科技吸引了一位经验丰富的领导者加入,他便是新任CEO程泰毅。程泰毅的加入经过深思熟虑,他在行业中的20多年从业经验,使他具备将公司从小做到大的实际经验。程泰毅的到来为芯驰注入了新的活力,他全面负责公司的总体战略、营运和管理,同时联合创始人张强和仇雨菁继续发挥各自的作用。
在他看来,特别需要关注的是,与车厂和Tier1供应商共同探索哪些产品功能是用户最需要的。不同时间节点、发展节奏和技术功能的选择,都需要与市场息息相关。他强调,虽然芯驰立志成为国际一流,但要保持谦卑,不断学习国际巨头的经验,并在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从仇雨菁和程泰毅的角度看,芯驰科技的成功得益于对客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和敏锐洞察。这使得他们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与客户建立起互信的合作关系。然而,他们也深知,行业的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续的努力和实践。只有始终保持谦逊的态度,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