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4~6号天气预报,杜苏芮环流拐弯,大雨暴雨大暴雨分布下列地区

作者:国产好菇凉
4~6号天气预报,杜苏芮环流拐弯,大雨暴雨大暴雨分布下列地区

台风“杜苏芮”(DOKSURI)是2023年第5号台风,也是西北太平洋今年第9个命名风暴。它于7月25日在菲律宾以东海域生成,26日凌晨加强为台风级,27日上午达到超强台风级别,最大风速达到65米/秒,相当于17级风力。28日下午,“杜苏芮”在福建省莆田市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4级(42米/秒),为强台风级。登陆后,“杜苏芮”迅速减弱为热带风暴级,并向北偏西方向移动,29日早晨进入安徽南部地区,强度继续减弱。

“杜苏芮”虽然已经减弱为低压系统,但其残余环流仍然携带着大量的水汽,并受到副热带高压和高压脊的控制,在华北地区停留时间较长,给江淮、黄淮、华北等地带来了持续性的强降雨天气。其中,京津冀地区受到东风和东南风的输送和太行山脉的阻挡,降水量极端且分布不均,部分地区出现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

4~6号天气预报,杜苏芮环流拐弯,大雨暴雨大暴雨分布下列地区

根据中央气象台和各地气象台的预报和实况数据,我们可以梳理出“杜苏芮”残余环流给华北地区带来的强降雨过程的主要细节如下:

7月28日夜间至29日白天,“杜苏芮”残余环流进入江西省抚州市境内,并向北偏西方向移动。受其影响,福建东部和北部、浙江东部、台湾岛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暴雨或大暴雨,福建泉州、莆田、福州、宁德,浙江宁波等地局地特大暴雨(250至480毫米),福建莆田、福州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1。

7月29日白天,“杜苏芮”残余环流进入安徽南部地区,并开始向北转向。受其影响,江西东北部、安徽、江苏北部、河南东部和北部等地出现大到暴雨,其中河南信阳局地特大暴雨(260毫米)2。

7月29日夜间至30日白天,“杜苏芮”残余环流进入河南境内,并在华北北部形成一个高压坝的控制下减缓移动速度。受其影响,河北大部、北京、天津、山东中西部、河南中北部、辽宁东部以及黑龙江中南部等地出现大到暴雨,其中,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西东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暴雨,河北南部等地局地特大暴雨(250至260毫米)3。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赵玮表示,这是北京有气象记录以来第13次受台风减弱后的低压影响,也是降水量最大的一次,有可能突破历史极值4。

7月30日夜间至31日白天,“杜苏芮”残余环流继续在华北地区停留,并向东北方向移动。受其影响,河北中南部、北京、天津、山东西部、河南北部、山西东部等地出现大到暴雨,其中,河北中南部、北京南部等地局地特大暴雨(250至300毫米)5。北京市气象台发布了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并提醒市民注意防范洪涝、山洪和城市内涝等灾害。

7月31日夜间至8月1日白天,“杜苏芮”残余环流开始向东偏北方向移动,并逐渐减弱消散。受其影响,河北中南部、北京、天津、山东西部等地仍有大到暴雨,其中,河北中南部局地特大暴雨(250毫米)。此时,“杜苏芮”残余环流已经与西太平洋上的另一个台风“卡努”(KANU)形成了“双台风”结构,两者之间的气压梯度导致了京津冀地区的东风和东南风显著增强,继续输送远距离的水汽。

4~6号天气预报,杜苏芮环流拐弯,大雨暴雨大暴雨分布下列地区

8月1日夜间至2日白天,“杜苏芮”残余环流已经完全消散,华北地区的降雨也逐渐结束。据初步统计,“杜苏芮”残余环流给华北地区带来的强降雨过程共持续了5天,期间京津冀三省市共有超过100个县市出现了超过100毫米的降水量,其中超过50个县市出现了超过200毫米的降水量,最高的达到了400毫米以上。这次降水过程极端性强,影响范围广,致灾风险高。

“杜苏芮”残余环流给华北地区带来的强降雨过程并不是第一次发生。在历史上,也有一些类似的事件可以作为参考对比。例如:

2012年7月21日,“韦森特”(VICENTE)在广东省珠海市登陆后减弱为低压系统,并向北偏西方向移动,在华北形成一个高压坝的控制下停留时间较长。受其影响,京津冀地区出现了持续性的强降雨天气,北京市出现了60年来最严重的“721”暴雨灾害,

2016年7月19日,“海棠”(NEPARTAK)在福建省福清市登陆后减弱为低压系统,并向北偏西方向移动,在华北形成一个高压坝的控制下停留时间较长。受其影响,京津冀地区出现了持续性的强降雨天气,河北省出现了60年来最严重的“719”暴雨灾害,造成223人死亡,110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元。

2020年7月11日,“泰利”(TALAS)在浙江省温州市登陆后减弱为低压系统,并向北偏西方向移动,在华北形成一个高压坝的控制下停留时间较长。受其影响,京津冀地区出现了持续性的强降雨天气,河北省出现了“711”暴雨灾害,造成14人死亡,4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从这些类似事件中可以看出,“杜苏芮”残余环流给华北地区带来的强降雨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台风登陆后减弱为低压系统,并向北偏西方向移动,在华北形成一个高压坝的控制下停留时间较长,给江淮、黄淮、华北等地带来持续性的强降雨天气。

台风残余环流携带着大量的水汽,并受到副热带高压和高压脊的控制,在京津冀地区形成“列车效应”,导致降水量极端且分布不均,部分地区出现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

台风残余环流受到太行山脉的阻挡,导致京津冀地区的东风和东南风显著增强,继续输送远距离的水汽,增加了降水量和持续时间。

台风残余环流与西太平洋上的另一个台风形成“双台风”结构,两者之间的气压梯度导致了京津冀地区的东风和东南风显著增强,继续输送远距离的水汽,增加了降水量和持续时间。

“杜苏芮”残余环流给华北地区带来的强降雨过程是一次极端天气事件,它反映了全球气候变化对大陆台风活动和降水分布的影响。一方面,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海洋表面温度升高,台风生成和发展的条件更加有利,台风强度更大、频率更高、路径更不确定。另一方面,由于全球变暖导致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台风登陆后携带的水汽更多、输送范围更广、持续时间更长。这些因素都会增加台风残余环流给内陆地区带来强降雨的可能性和程度。

“杜苏芮”残余环流给华北地区带来的强降雨过程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损失。根据国家应急管理部和各地政府的统计,截至8月2日,此次强降雨过程共造成京津冀三省市的31个县市受灾,受灾人口超过1000万人,死亡人数超过50人,失踪人数超过30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0亿元。此外,此次强降雨过程还引发了多种次生灾害,如洪涝、山洪、滑坡、泥石流、城市内涝等,对基础设施、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电力供应等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影响。

4~6号天气预报,杜苏芮环流拐弯,大雨暴雨大暴雨分布下列地区

此次强降雨过程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加强气象灾害的预防和应对能力,提高气象预报的精度和及时性,加强气象信息的传播和普及,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加强城乡规划和建设,完善防洪排涝设施,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减少人为干扰和破坏,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多极端天气事件,保障国家安全和人民福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