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筑牢红线,常抓不懈:碧桂园安全管理体系行之有效

作者:王叔侃侃谈

安全生产,不止于ta

“多年前,有位同乡在工地上干活儿,没踩稳,掉下去八米多高。”

李小木在工地上干了20多年,经验丰富,对安全事故心有余悸。

“万幸,他系了安全绳,还戴了安全帽,挂在半空中,没有受什么伤。你想想,如果没系安全绳,没戴安全帽,他可能连命都没了。”

李小木是河北保定碧桂园星河城项目工地木工组负责人,他的工作任务之一,是监督班组工人不折不扣地执行安全规范。“上班得穿好反光衣,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要系好安全绳。”

李小木拿出手机,展示了印有时间水印的晨会照片和一段30秒的短视频,它们记录了晨会上开展安全教育的过程。晨会结束后,他向上级提交了照片和视频作为存档。视频中,李小木告诫工友:“安全帽要戴好扣好;工地不允许抽烟,怕引起火灾;天气越来越热,大家要注意防暑降温,但也不能光膀子干活,反光衣要穿上,无论走到哪里,塔吊工、信号工老远都能看到——如有违反,罚款100元起步。”如有违反就会进入“警示教育室”观看事故案例,并与家人进行连线,接受家人的批评教育,作为一个顶梁柱没有负起顶梁柱的责任。

筑牢红线,常抓不懈:碧桂园安全管理体系行之有效

安全教育交底(示例)

这是第13号楼班组晨会的一个场景,类似这样的安全教育场景,每天都发生在碧桂园工地上,已然成为惯例。管理人员深知,只有将安全管理流程化,深深嵌入日常生产环节之中,才可减少实际执行时的“摩擦成本”。

除整个碧桂园集团通用的安全标准和指引外,各个特殊工种也有自己独特的安全注意事项。

例如贾龙负责的脚手架搭建工作,就执行强制休息制度,要求工人每天必须在晚十点半前上床入睡,以保证第二天有充足精力,应对高温下高处作业的高强度工作需求。

为将安全责任落到实处,监督责任层层传导,“工人不遵守安全规范,会被罚款;工人的班组长,也会被扣钱。”将安全生产与经济收入挂钩,提升了员工遵章守纪的积极性,同时也实实在在降低了安全风险。

筑牢红线,常抓不懈:碧桂园安全管理体系行之有效

河北保定碧桂园星河城项目安全规范(部分)

李小木说,一线员工每天开工前要举行晨会,有专门的安全教育环节,讲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每次晨会还要观看事故案例,每月还须参加两次大型安全培训,提升专业安全技能。每月至少一次的班组长培训会上,培训人员会将安全警示视频收集起来给大家播放,提示应如何正确操作,才能降低安全风险,专门跟进工人的安全教育工作。

李小木说,工友们常常在微信群中转发家人录的小视频,儿子女儿、孙子孙女提醒长辈注意工作安全,“每天上班看到孩子们的视频,就提醒自己要注意安全,要平安回家,安全是妻儿老小的牵挂。”

在碧桂园,“安全管理一年比一年规范”,安全生产的理念深入人心,“工人有保护自己、开展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筑牢红线,常抓不懈:碧桂园安全管理体系行之有效

河北保定碧桂园星河城项目工人施工作业中

“干活儿不光为了挣钱,安全是第一位的。”

安全生产,制度和技术双保险

事实上,为保证安全生产,碧桂园建立了一整套“制度+技术”的安全生产保障流程。

碧桂园将“零伤亡”作为企业追求的长期安全管理目标,将“安全第一、以人为本”作为安全生产方针,强调“安全和质量要放在第一位,速度和效益都要让位安全和质量。”

制度层面,碧桂园推动组织建设,完善安全管控组织框架,于2018年成立了“碧桂园集团安全生产委员会”,在各个区域设置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在各个层面设置安全负责人,整理完善安全制度,推动安全技术落地,全方位监督管理项目工程的安全品质。

2021年,碧桂园又发布了经过专门完善的安全运营管理制度,切实做好施工现场的隐患排查工作,向安全岗位人员和业务人员提供指引,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碧桂园围绕施工过程和事故易发环节,详细制定了安全管控要求。

河北保定碧桂园星河城项目负责人向伟表示,在具体项目执行中,遵守国家安全规定是硬性指标,“不是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部分特定岗位,需要获得国家承认的资格证后方可上岗,如架子工、焊工及塔吊工等。同时,还需要保证人员人身安全,“第一是把活做好,保证自身的安全,同时还不能伤害到其他工友,保证他人的安全。”

对于项目组来说,安全是项目执行中具有“一票否决”意义的指标——安全是生命线,“只要安全出了问题,责任人就别想干了。”同时,在比项目组更高的层面上,碧桂园集团的运营中心会针对项目做安全抽检,“能决定项目的生死”——“项目安全风险检查不过关,直接拉闸停工,直到整改完毕,验收合格,才能继续执行”,向伟说。

具体做法上,一是加强安全教育,提升安全意识。碧桂园力图提升一线员工的参与感,减小抵触情绪,鼓励非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以“志愿安全官”的名义,深入施工一线,查找安全隐患,及时制止违规行为,“切身实地知道为什么要重视安全,以点带面,带动身边人,提升安全意识。”

二是提供操作指引,保障执行条件。一方面,碧桂园向项目组和员工提供操作指引,“从项目开始,到项目撤出,指引有180多页,包含各种安全案例,指导项目施工。”向伟表示,“安全制度不仅要有处罚,还要加强指引,教你具体怎么做。”另一方面,在编制项目工程概算时,单独编制安全防护及文明施工措施费,“一次性打入总包专用账户,专门投入到现场安全与施工管理上——给指导的同时,也给资金,保障安全条件。”

三是加强安全寻查,完善安全流程。碧桂园集团层面,每个季度组织联合巡查,独立评估项目的安全、质量和进度,其中安全评分占比50%;在区域层面,隔月巡查一次,一年查够六次;项目层面,每周组织项目巡盘,由项目班子核心成员开展现场检查,开展安全教育座谈。管理流程上,对于项目班组,采取“第一次警告、第二次罚款、第三次离场”的做法,推动安全生产执行落地。

技术层面,碧桂园积极推动建筑机器人技术和智慧工地技术落地,应用更高效的工具,提升安全水平。例如,碧桂园自主研发了自升造楼平台、智能施工升降机及外墙喷涂机器人等,将施工“过程中繁重、重复和危险的部分交由机器人来完成”,以减少安全事故。

筑牢红线,常抓不懈:碧桂园安全管理体系行之有效

河北保定碧桂园星河城项目现场

此外,智慧工地技术的应用,使得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更为精细化。例如,推动施工人员实名制,杜绝非施工人员进入工地;部署施工现场监控系统,一旦出现烟雾及火星,可自动预警。

安全生产,刻在建筑业骨子里的生命线

2022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保交楼”的工作任务。此后从中央到地方,出台的多项政策措施均围绕“保交楼”展开。地产企业也全力“保交楼”,以期稳定市场和购房者信心。这一过程中,安全生产的意义更为凸显,一方面要积极化解安全风险和问题隐患,另一方面要为地产市场的后续复苏打下良好基础。

“安全生产维系着正常生产秩序,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亦是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标志”,《光明日报》此前在题为《筑红线守底线 绷紧安全生产之弦》的评论中指出,“若突破安全生产底线红线、酿成安全事故,一切发展都无从谈起,还会付出鲜血与生命的沉痛代价。”

2023年上半年,碧桂园累计工程巡检超过600个批次,区域负责人走访工地接近1400次,全力保障项目质量和施工安全,将安全生产视为“刻在骨子里的生命线”,实现房屋交付共计27.8万套。

作为行业龙头,碧桂园凭借丰富的经验和资源积累,探索安全管理新模式,其在安全生产领域的做法和担当,已然成为地产行业的标杆,是实现房屋“完美交付”的重要保障。除碧桂园外,其他兄弟企业,如万科、保利等,同样重视安全生产,将其视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筑牢红线,常抓不懈:碧桂园安全管理体系行之有效

碧桂园部分项目交付现场

相信在相关利益主体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地产企业砥砺奋发,将安全生产贯穿于项目落地的各个环节,促进安全生产理念深入人心,彻底解决安全生产问题。正如《光明日报》所言:“筑牢红线、守住底线,确保安全生产常抓不懈,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营造安全环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