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职业生涯:国内 vs. 国外

作为本土屌丝计算机硕士已经走上工作岗位一段时间,对自己的技术修养仍然不那么自信,内心有所躁动。尤其当工作面临了一些瓶颈,所在团队与自己价值观有偏差,一些躁动的想法又开始浮现。说到底,这种躁动源于大多数计算机屌丝都有的一颗硅谷梦,上学期间,自己总想着能够去硅谷亲身体验一下码农的天堂,没想到毕业还是避免不了随波逐流,没有坚持最初的梦想。结合最近几年的工作总结,有必要对比一下国内和国外在职业生涯上各自的优劣点,此为背景。

一、工作总结

国内IT&互联网行业经过过去10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形成BAT等巨头鼎力现状,其特点是资源高度集中,虽然中间有几波创业风投,但眼下寒冬已至,许多创业公司粮草问题凸显,大公司的稳定性优势明显。作为一名BAT的一线码农,应该感到庆幸,一毕业就能在大平台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回过头来发现自己在后端研发和架构设计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对项目的整体把控观念较熟悉。但是对底层技术钻研和把控能力提升不足。背后原因就是大公司的业务和产品导向,一线码农做的更多的事情是如何快速提升公司利润,钻研的过程更多依赖自主学习。为了能将工作做的更快、更出彩,自主专研一直没被自己重视。现在发现这是饮鸩止渴之举。一线技术员工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技术深度和业务广度两方面的掌控,一旦偏科,一定会在某个地方遇到瓶颈。

如上总结,大企业的最大优势是业务和产品导向,对技术的钻研厚度不够,需要自己感兴趣并主动花时间去学,其次稳定性较强,除了整个行业非常不景气,一直待下去问题不大。大公司的压力也不小,快速的产品迭代促使业务、架构的频繁升级,一线员工在敏捷开发模型的限制下,需要最快出成绩,而个人的沉淀往往不是公司关注的重点。

二、国内劣势

1. 恶性竞争和同质化

国内的IT互联网市场受限于本土的市场环境,恶性竞争严重,产品同质化严重,许多中小型公司甚至一开始便以被大公司收购为目标。基于这种不健康的创业土壤,创业公司能够最终壮大的可能性甚微,在一定程度上对一线技术码农是一种负面的打击,因为抛下大公司的稳定环境和高待遇的主要念想是走上创业之路“弯道超车”。

2. 大公司官僚化和板结化

大公司到一定程度都在不同程度上面临管理不够扁平、官僚化和板结化的问题。以某家互联网巨头为例,一线码农到总监之间竟然夹着4层汇报关系,成了天然的官僚化、板结化的温床。基于官僚化和板结化的背景,技术码农很容易触碰天花板;基于恶性竞争的大背景,一线码农工作压力不减反增。这种左右夹击的大环境不利于一线技术码农的职业生涯发展。

3. 非技术导向的企业思维

在中国技术和创新都不那么值钱,因为抄袭重来没有间断过。不尊重版权的环境下,技术创新就成了空话;业务和产品微创新才是国内企业最关注的原动力。因此许多技术码农在工作中慢慢养成了业务和产品思维,对技术的深挖变得不那么重要,技术转管理或者转产品成为了大部分一线技术码农的职业发展必经之路。产品的空间更大一些,但是转管理的机会却非常稀有,因为“坑”就那么多。那多出来的,特别是对技术有情怀的一线码农最终可能只能被迫与业务和产品打交道,技术创新慢慢就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

4. 旁边的技术牛人凤毛麟角

由于中国无论大企业,还是小创业公司,都不是技术导向性,这就造成了一种局面,你发现每天与你一起工作的人大部分都是吹水能力明显强于技术能力。你每天都需要跟大家为了抢一些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活而闹得人心惶惶,做完之后一件很小的改动通过PPT各种包装,就变成了高大上的项目开始向上级汇报。呆的时间长了,发现自己也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

三、国内优势

1. 本地文化

作为一个中国人,在本土环境中,没有熟悉成本,如果有很多优质的同学资源,将成为职业道路上宝贵的财富。在本土与家人和朋友相聚很容易,内心不至于非常孤独。一旦移居海外,各方面需要从0开始。作为大多数屌丝的想法,成家立业是工作之后的头等大事,在本土环境中完成这些事情不要太简单。因此对于踏踏实实想过日子的人,出国需谨慎。

2. 大企业避风港

国内创业环境不好,意味着大企业的霸主地位稳固,如果能进入巨头公司,拿着不菲的薪水,过着体面的生活应该不难,但是需要有一颗良好的心态,放下技术身段,愿意每天绕着业务和产品打转,同时做好持续加班的心理准备。

3. 转型 业务和产品

如果你很有激情去扩展自己的业务宽度,那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就很多,旁边随便一个人都能从不同业务的角度给你讲述自己当前工作的意义,对开阔你的视野还是很有帮助。

4. 跳槽相对简单

国内巨头公司的title被大部分中小公司认可,因此想用大企业的稳定换取更高的薪水非常容易,但是除了高薪水,就不要想得到更多的了。

四、国外优势

1. 情怀,还是情怀

一线屌丝码农的硅谷梦,无论这个梦最后是成真,还是被无情戳破,尝试过都不会后悔一辈子,情怀无需解释。

2. 技术码农的天堂

每次想到国外的技术码农能感到退休,就有点小激动,如果能够进入考前的名企,你将每天与那些改变世界的技术天才为伍,你又会重新燃起对技术的渴望,成为一名不折不扣的技术专家就成了时间问题。

3. 硅谷创业助你弯道超车

硅谷还有更大的吸引力,就是任何一家小的创业公司都有可能弯道超车,因为在硅谷,创新永无止境,因此即使再小的一家企业,有清晰的目标和规划、强大的技术支撑,不难做出一些成绩,尤其是已经多伦融资的公司,现在进去以后上市瞬间成为高富帅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4. 旁边的常青藤助力二次腾飞

作为本土屌丝硕士,如果能进入常青藤镀镀金,那也是极好的!而一旦踏入硅谷,这些学校将环绕你左右,如果有精力再读一个洋硕或洋博,一下子将留学梦也给圆了,两全其美。

五、国外劣势

1. 第一次进入圈子很难

在本土互联网混迹了这么多年,发现圈子越来越小,英语口语都说不利索,更别说现在能一脚踏出国门,直奔天堂了。要能直奔硅谷名企,英语、技术深度两手都要抓,需要花时间复习英语,最好考个托福啥的,而之前技术上的钻研荒废了很久,国外互联网企业对技术的重视程度高于国内,相比于业务广度,技术深度亟需恶补,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2. 异国他乡,夜不能寐

虽然帝都码农已经够寂寞沙洲冷了,但想想一个人漂洋过海,周围空气里一天24小时飘着洋文,不适应感会更加强烈,寂寞沙洲冷的平方少不了。重点是爸爸妈妈年纪大了,未来几年陪他们的时间更少了,等在外面耗个几年回来,可能爸妈行动都不太利索了。

3. 与稳定暂时告别

出国意味着放弃当下的稳定工作,放弃可能马上成家立业的机会,意味着还要打好几年的光棍,后代在起跑线上落的就更远了。

六、总结

从大局考虑,在国内继续“瞎混”下去会更理智一些,因为可以考虑到家人的感受,虽然起点第一点,但是在大城市不愁以后过上安稳的生活。但是从自己的兴趣和屌丝情怀的角度来看,没有走出去,永远是内心的一道疤,不满足于现状才能促使自己往更高处努力,走出去可能是一件“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好事儿,但是也不是谁都能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