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Bagehot,Banyan,Chaguan……《经济学人》的这些单词有何深意?

文 / 王不留(微信公众号:王不留)

我们阅读经济学人时,有没有注意到有些标题前有这么一些词:Banyan、Chaguan、Bagehot……

查词典,你会发现这些单词的意思与文章主题并不没有直接关联。

这是为什么呢?

带着疑问,我直接在Google查询“the economist Banyan”。

Bagehot,Banyan,Chaguan……《经济学人》的这些单词有何深意?

在维基百科,我查到了Banyan是一个column。文章也将单词进行了说明。

Bagehot,Banyan,Chaguan……《经济学人》的这些单词有何深意?

现在知道Banyan、Chaguan、Bagehot……这些单词其实是属于专栏名字,那么《经济学人》搞这个专栏有什么用呢?或者说 这些专栏有什么意义?

任何困难阻止了一颗充满好奇的心,继续搜索,用Google查询“the economist column”。

Bagehot,Banyan,Chaguan……《经济学人》的这些单词有何深意?

很轻松找到一篇官方博客,好像是对专栏的说明。

Bagehot,Banyan,Chaguan……《经济学人》的这些单词有何深意?

但是,要付费阅读!

怎么办?

对于一名IT从业者来说,这不算什么,秀一个简单方法。

以Chrome浏览器为例。

单击浏览器右侧的3个点图标,在弹出的菜单里,点击“打开新的无痕窗口”选项。

Bagehot,Banyan,Chaguan……《经济学人》的这些单词有何深意?

打开一个无痕窗口。将要阅读的《经济学人》文章链接粘贴在网址栏,然后回车。

Bagehot,Banyan,Chaguan……《经济学人》的这些单词有何深意?

这样就打开网页了,然后立刻点击下图右侧的X号。

Bagehot,Banyan,Chaguan……《经济学人》的这些单词有何深意?

X号的作用是停止加载。这样就可以看到文章的全文。

Bagehot,Banyan,Chaguan……《经济学人》的这些单词有何深意?

当然,如果读者有钱,建议付费阅读,支持知识产权。

这篇博客文章对专栏的意义做了简单说明。

Bagehot,Banyan,Chaguan……《经济学人》的这些单词有何深意?

大致意思就是:《经济学人》的作者都是匿名的,但这些专栏(如 Bagehot, lexingtong, Schumpeter)通常暗示这个专栏是(几乎总是)同一个作者写的。

打个很不恰当的比喻:《经济学人》通过这种专栏区分某些文章是集体创作还是个人创作。

可是,为什么Lexington在美国版块出现?Buttonwood在金融与经济版块出现呢?

从总体上看,使用这些词作为某版块下的专栏名称,是具有各个版块比较有代表性兼具内含性的某些人物或者事物,就如我们汉语一种修辞手法,借代。

接下来,我们细数下这些专栏。

1. Bagehot (白芝浩,英国版块) — named for Walter Bagehot nineteenth-century British constitutional expert and early editor of The Economist. From July 2010 until June 2012 it was written by David Rennie.白芝浩(Walter Bagehot)

为纪念《经济学人》历史上最伟大的主编沃尔特•白芝浩。他是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政治社会学家和公法学家之一。

后人认为,白芝浩是《经济学人》历史上最伟大的主编,“或许是《经济学人》的编辑们永远试图接近但无法超越的楷模”。

Bagehot,Banyan,Chaguan……《经济学人》的这些单词有何深意?

2. Charlemagne (查理曼,欧洲版块) — named for Charlemagne, Emperor of the Frankish Empire. It is written by Anton La Guardia.

查理曼大帝(公元742-814年),或称为查理,卡尔大帝,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的奠基人。他几乎统治了整个西欧领土,并于公元800年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Holy Roman Emperor),亦即“第二罗马帝国”。

他在行政、司法、军事制度及经济生产等方面都有杰出的建树,并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是他引入了欧洲文明,他被后世尊称为“欧洲之父”。欧洲板块因此就选用了这个名字。

3. Lexington (莱克星敦,美国版块) — named for Lexington, Massachusetts, the site of the beginning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ary War. From June 2010 until May 2012 it was written by Peter David, until his death in a car accident.

莱克星顿,美国马萨诸塞州一小镇。1775年4月的一个清晨,这里传来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声枪响,拉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

4. Banyan (菩提,亚洲版块) — named for the banyan tree, this column was established in April 2009 and focuses on various issues across the Asian continent, and is written byDominic Ziegler.

选择菩提(Banyan)作为专栏名,是因为《经济学人》认为菩提最能代表泛亚形象。

一则菩提树与佛教渊源颇深,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静坐7个日夜后,大彻大悟;再则由于印度西部古吉拉特商人往往在菩提树树荫下买卖交易,菩提树也因此而得名,所以《经济学人》认为菩提树是亚洲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双重象征。

在亚洲,菩提还与公共事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是他们选择的理由之一。

Bagehot,Banyan,Chaguan……《经济学人》的这些单词有何深意?

5. Baobab (猴面包树,非洲及中东版块) — named for the baobab tree, this column was established in July 2010 and focuses on various issues across the African continent.

这个词是猴面包树,这种树在非洲很普遍,树名的由来,在非洲有两种说法。一种说,这是黑非洲土著人的称谓,意为"瓶状树"。另一种说法,认为这是从一个阿拉伯语词汇演变而来。这样,中东和非洲都包括进去了。

6. Bello (贝略,美洲版块) —  named for Andrés Bello, a Venezuelan diplomat, poet, legislator and philosopher, who lived and worked in Chile.[80] The column was established in January 2014 and is written by Michael Reid.

取自19世纪委内瑞拉思想家安德烈·贝略。

Bagehot,Banyan,Chaguan……《经济学人》的这些单词有何深意?

7. Chaguan (茶馆,中国版块) — named for Chagua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Tea houses in Chengdu, this column was established on 13 September 2018.

这个名字的初衷是,就像旧中国的传统茶馆一样,这个专栏将是一个休息片刻、交流思想的地方。

茶馆传统上是一个私人的公共空间,知识分子可以在这里辩论,商人可以在这里举行商业会议,或者富商可以与劳工、学生、下班士兵、律师甚至歹徒一起喝茶。

Bagehot,Banyan,Chaguan……《经济学人》的这些单词有何深意?

8. Johnson (约翰逊,图书和艺术版块) — named for Samuel Johnson, this column returned to the publication in 2016 and covers language. It is written by Robert Lane Greene.

Johnson来自于现代英文字典之父Samuel Johnson。此专栏主要讨论和语言有关的话题,小到一个词一个语法点,大到写作风格语言现象。

9. Prospero (普洛斯彼罗,图书和艺术版块) — named after the character from William Shakespeare'splay, The Tempest, this column reviews books and focuses on arts-related issues.

来自莎士比亚著名的戏剧《暴风雨》当中的一个角色,以此代表图书和艺术。

10. Babbage (巴贝,科学和技术版块) — named for the inventor Charles Babbage, this column was established in March 2010 and focuses on various technology related issues.

巴贝是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和经济学家。

11. Schumpeter (熊彼特,商业版块) — named for the economist Joseph Schumpeter, this column was established on September 2009 and is written by Adrian Wooldridge.

约瑟夫·熊彼特是一位有深远影响的政治经济学家,因主张自由主义资本经济制度,与凯恩斯理论间相互对立。

Bagehot,Banyan,Chaguan……《经济学人》的这些单词有何深意?

12. Bartleby (巴特尔比,商业版块) — named after the titular character of a Herman Melville short story, this column was established in May 2018. It is written by Philip Coggan.

这个名字来自Herman Melville的短篇小说Bartleby the Scrivener,余光中先生曾把它译为《录事巴托比》。这个短篇讲的是Bartleby的故事。他在华尔街为一位律师工作,话不多,本分老实,活儿干得也很漂亮。不过突然有一天,他开始拒绝做老板给他安排的任务,后来甚至就在办公室里呆着,拒绝任何工作。他拒绝的方式也很奇葩,软硬不吃,每次都幽幽地、语调乏力地说:”I would prefer not to." (恕难从命)

Bagehot,Banyan,Chaguan……《经济学人》的这些单词有何深意?

13. Free Exchange (自由交流,财经版块) — a general economics column, frequently based on academic research, replaced the column Economics Focus in January 2012

作者每周结合理论与实例,分析世界经济的变化。

Bagehot,Banyan,Chaguan……《经济学人》的这些单词有何深意?

14. Buttonwood (梧桐,财经版块) — named for the buttonwood tree where early Wall Streettraders gathered. Until September 2006 this was available only as an on-line column, but it is now included in the print edition. It is written by Philip Coggan.

这个词本身是梧桐树的意思,梧桐取名自《梧桐树协议》(Buttonwood Agreement),1792年5月17日,24个在街头买卖股票的经纪人聚集在华尔街68号门前那棵梧桐树下,经过讨论达成协定——签约者之间进行债券交易时彼此享有优惠,佣金比例统一、固定。

该协议具有中世纪行业协会的性质,是美国银行业第一个行业自律文件,而“Buttonwood”也成了证券业的代名词之一。

梧桐专栏从前仅是《经济学人》的线上专栏,2006年9月才在杂志中出现。

Bagehot,Banyan,Chaguan……《经济学人》的这些单词有何深意?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这些词都会出现在各个版块最后一篇文章,应是杂志的特意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