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群英荟萃|中美大学生培养大揭秘 清北等名校撑起学校体育“半边天”

群英荟萃|中美大学生培养大揭秘 清北等名校撑起学校体育“半边天”

成都大运会已经进行到一半。

对于越来越多首次登上这个舞台的大学生来说,这个经历必将难忘。他们有着多重身份,是课堂上认真听课的学生,也是竞技场奋勇拼搏的运动员们。在学校体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无论中美还是其他国家,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这样一份红利。

群英荟萃|中美大学生培养大揭秘 清北等名校撑起学校体育“半边天”

参考借鉴美国成功的学校体育模式,中国的学校体育从缺失到发展,也在慢慢补位。从一鸣惊人的清华“眼镜飞人”胡凯开始,更多的学生运动员开始从幕后走向前台,感受到高水平竞技体育的魅力,也证明着,他们也可以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又在赛场上打破记录,争金夺银。

从“小奥运”到“大运会”

其实,早年间,大运会有个称号,叫“小奥运”。

2001年北京举行的大学生运动会上,18岁的刘翔以13秒33的成绩夺冠,那是他拿到的第一个国际大赛冠军;中国男篮迄今为止唯一一次战胜美国,也发生在那年大运会的男篮半决赛,亲历者有姚明、王治郅、巴特尔;那年中国代表团可谓群星荟萃,还有李娜、张怡宁、田亮、郭晶晶……

群英荟萃|中美大学生培养大揭秘 清北等名校撑起学校体育“半边天”

那个时候,没有多少人把大运会当作学生比赛。北京刚刚申奥成功,这届大运会,更像是北京奥运会一次提前了七年的演习。

再看一下时间线——1959年,中国代表团就参加了首届夏季大运会;1975年,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正式加入世界大学生体育联合会;1979年,陈肖霞在女子跳水项目为中国摘得大运会首金……

那个年代,对于大运会中国代表团来说,少有大学生运动员。首先,基于时代的大背景,举国体制下,体育和教育分离,让中国的学校体育缺失严重,真正高水平的学生运动员少之又少。其次,大运会作为一项国际赛事,对于彼时中国代表团而言,更是扬大陆威、激励国人的最好方式,那么派水平最高的运动员参赛,显然也是应有之义。

当然,时代的洪流大浪淘沙,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炉和试点,对于大运会中国代表团来说,“大运会”开始真正成为了大学生运动员主宰的盛会。

90年代初,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提出了“体教结合”,其中就包括以下措施:招收退役的运动员上大学;建立“高水平运动队”试点大学,在学校建立竞赛体系,培养选拔优秀运动员苗子进入专业训练;体育部将参加大运会的工作移交给教育部……

群英荟萃|中美大学生培养大揭秘 清北等名校撑起学校体育“半边天”

在2003年的韩国大邱大运会,教育部所属的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首次组团参加大运会。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基本实现了在校大学生为主,由北京理工大学队的球员组成的中国大学生足球队,更是成为了第一支纯粹以“校园学生军团”组成的国家代表队。

再到二十年后的成都大运会,中国代表团411名运动员来自100所高校,平均年龄22.9岁。344人首次代表国家参加世界综合性运动会,占83.6%,而只有34人曾经参加过奥运会,占8.2%——几十年后,“大运会”在中国真正成为了“大运会”。

清华北大等名校,撑起中国学校体育半边天

北京时间8月1日,在成都大运会女子万米决赛上,来自清华大学的夏雨雨最后一圈加速实现反超,获得金牌。她也就此上了热搜。有网友评论:“总有人觉得985高校书呆子多,其实你不知道的是,人家学习都比你好,别的也大概率比你强。”

群英荟萃|中美大学生培养大揭秘 清北等名校撑起学校体育“半边天”

其实,就以清华大学为例,本次参加大运会的运动员就多达30名,包括了田径、篮球、排球、射击、射箭等项目,参赛项目和人数均创造新高。此外,胡朕卓担任了开幕式中国代表团旗手,包括北京冬奥冠军、清华大学2023级新生苏翊鸣成为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会旗入场执旗手。

北大也有11名运动员入选中国代表团。这样一看,清北占据了10%的大运会大学生运动员名额。如果再加上包括985、211等一众名校,这个比例近乎一半。

为什么要提清华北大——因为对很多人来说,首次有中国学生运动员概念的,还是在2005年的土耳其伊兹密尔大运会。

群英荟萃|中美大学生培养大揭秘 清北等名校撑起学校体育“半边天”

来自清华大学的“眼镜飞人”胡凯,在男子100米决赛中夺冠,中国人第一次在世界大赛上赢得百米冠军。此外,他的夺冠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诞生于学校运动训练体系的他,通过体育特招生选拔进入清华。在清华大学里,他上午上课,学习文化知识;下午训练,提高竞技水平。

当他的开始崭露头角之后,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也开始为他增加大赛机会,甚至特批他可以去国家队训练场地备战。

他的成功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哪怕学校体育在之前很多年一直处于缺失状态,在中国也有成功的土壤和苗子。他们既有传统运动员的优异成绩,也有着更高的综合素质。传统运动员往往文化程度不高,而学校体育的核心就是体育和教育“两条腿走路”,胡凯在大运会中不需要翻译,面对外国媒体的采访,也能用英语回答自如。

胡凯的例子就像一针强心剂,也开启了中国学校体育的一个新时代——有越来越多的优秀运动人才从校园里走出来,中国体教结合开始了开花结果。

2011年深圳大运会时,体教结合更是开始了向体教融合发展。再之后,“校园足球”成为试验田,体教两部分的运动竞赛开始合并(青运会和学生运动会),“让运动队回到学校”、“省队校办”以及出台学生运动员的系列举措,无一不从政策上高屋建瓴,促进学校体育的更深度发展。

群英荟萃|中美大学生培养大揭秘 清北等名校撑起学校体育“半边天”

拿这一次夺得大运会田径项目首枚金牌的宋佳媛来说,被称为“巩立姣接班师妹”的她就有两个教练,一个是著名的铅球运动员隋新梅,还有一个是上海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的教练曾朝恭。就读于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学校为她量身定制课程,送教上门,为她全力护航。而曾朝恭除了在学校教学,也会去专业队基地,关注弟子的训练。

美国学校体育:大批奥运冠军诞生的土壤

哪怕有这么多政策出炉,但对于中国学校体育来说,从举国体制过渡而来,且这十几年“唯金牌论”才逐渐降温,我们的学校体育还远远不够成熟。

大运会外,在奥运会、世锦赛等更有着更高竞技水平的国际大赛上,我们的学生运动员占的戏份,远远没有这么大。而和中国大学生运动员在大赛中的“替补”性质不一样,欧美的学校体育已然发展更加成熟。

群英荟萃|中美大学生培养大揭秘 清北等名校撑起学校体育“半边天”

以美国为例,别说大运会了,历年美国奥运代表团大多都是由学生运动员构成。就以2020年东京奥运会来说,获得奖牌榜第一的美国代表团中超过75%的为大学生运动员,是名副其实的主力。像来自名校斯坦福大学的学霸们,更是摘得10金7银9铜,26枚奖牌高居第一。实际上,美国成熟的大学体育模式,在为奥运会等重要赛事培养人才。

这些大学生运动员大多数活跃于全国大学体育协会,即NCAA,而根据各个学校的规模、体育资金的充裕程度和体育项目的实力,NCAA又把成员学校从高到低分为三个级别。

由于美国大学体育发展多年,在为美国代表团输送人才的体系上也颇为有效,所以美国大学院校每年在体育上的投入也是非常之多。而美国的大学生运动员,正好也受益其中——可以利用自己所在学校的设施资源和比赛机会,使得自己成长为具有冲奥资质的成熟运动员。这些运动员在大学赛事中脱颖而出,参加国际赛事,一整个流程非常高效。

群英荟萃|中美大学生培养大揭秘 清北等名校撑起学校体育“半边天”

对一些顶级的国际运动员来说,美国也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地方。年轻人可以一边在顶级大学攻读学位,一边发展体育事业。例如天才滑雪少女谷爱凌……这其实和中国有点类似,其实包括这次参赛的奥运冠军张雨霏来自东南大学,邹敬园来自成都体育学院,可在国外优秀运动员的吸引上,显然美国学校体育更有优势,也更多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