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对政务信息化的一点感受

    一晃今年已经40岁了,从事软件行业已经18个年头了,除了中间偶尔为电力、铁路、物流等行业的信息化服务过,大部分时间是在从事国家海事局政务信息化的建设。回顾服务海事信息化这15年,服务的对象没有太大的变化,管理的业务也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我的青春已不在,在这个过程中我又收获了什么?感觉时间过得好快,借此谈一下个人对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感受。

   我有幸长期服务国家部委之一,虽只是窥见一斑,但总感觉政务信息化大同小异,有点一叶落知天下秋。从这些年的经历,以及个人的感悟,我按照历史发展的轨迹来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启蒙阶段(C/S架构)

    2001年可以说中国信息化的起步阶段,当时我们刚大学毕业,会点C语言、PB、SQL,就可以很有幸成为一名“高大上”的苦逼程序猿。当时的政务信息化可以说是从零开始,政府的投资主要是服务器、台式机、基础网络等硬件的大量采购,应用软件基本都是C/S版的小烟囱,实现基本数据采集功能即可,根本还不知什么数据共享、数据交换。这个阶段,产生了大量业务数据,当然里面也存在很多问题,尤其的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准确性问题。

    二、深化应用阶段(B/S架构)

    随着开发技术与网络的成熟,由各个业务处室主导的业务系统开始纷纷升级,系统架构逐渐从C/S切换到以Java为基础的B/S架构,这的确大大降低了运维成本,提升了系统可维护性。

    三、外企大举抢占市场阶段

    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对信息化的重视,加上外企吸纳了很多IT精英,以及的确有不错的产品,政府开始大规模采购国外的基础软件和中间件,各类上层业务应用是基于IBM、Oracle、SAP、Informatic等产品解决方案搭建的。但是说句实在的,国外的ESB、BPM、IDM产品真不见得好用,而且还超级复杂、超级贵,也不完全适合国内现状,不过Informatic的PowerCenter是款真心不错的ETL产品。

    四、去IOE阶段(互联网+政务,互联网+监管)

    随着国内软件公司的成长,以及国家在信息化方面的觉醒,电子政务终于走上去IOE阶段,身边之前在IOE的朋友,也纷纷跳槽到阿里、华为。国务院开始主推"互联网+"方案,各部委也在推各自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希望借助单一窗口、一网通办来实现“放管服”政策。这一阶段也是大洗牌的阶段,互联网厂商进入下半场,纷纷杀入传统行业,也大力参与到电子政务的建设,这对我们这些传统软件公司的确不是个好消息。是的,不求创新改变,就只能等待灭亡。

    五、未来,真正的大数据、人工智能阶段

    国内很多大数据、人工智能厂商越来越成熟,也的确有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可以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来解决。这是一个值得期待的阶段,希望我还能赶上这波风潮,积极投身相关事业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