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级云计算平台建设方案(PPT)

作者:优享智慧方案
原文《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级云计算平台建设方案》PPT格式,主要从未来数字化平台两大核心:数据+云计算、企业上云必须关注的5个关键因素、超融合构建的全栈式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等进行建设。

来源网络,旨在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联系速删,更多参考公众号:优享智库

近几年消费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得越来越追求个性化,越来越重视过程和用户体验,所以企业需要通过数字化转型快速匹配用户需求,比如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把过去一次性买卖变成持续的服务化购买,像小米这样;又比如通过消费者连接平台和ICT工业制造技术实现产品的智能化生产,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像海尔、美的这样。

那么要实现这些,数字化平台就很重要,这里面有两个核心,一个是数据,数据可以产生洞察的结果并指导我们的行动,另一个是云计算,云计算是一个基础平台,既可以作为数据汇集中心,也可以实现将业务系统集成化、服务化,从而支持企业各种创新。

过去企业IT系统建设的模式是:当业务部门提出需求时,信息中心就快速成立项目组进行招投标和架构搭建,通过这种方式、长期下来就导致出现“烟囱式”的系统架构,实际上各业务系统相互之间没有共享、没有打通、没有协作,这样非常不利于业务的沉淀和持续发展。

而云计算的出现、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有2点重要价值,(点击)第一点是实现共享服务中心,比如阿里巴巴就是通过云计算搭建一个共享服务中心,把通用和公共的功能抽取出来,比如会员中心、商品中心、交易中心和支付中心,变成一种共享服务体系,来支持前端2000多个业务,比如淘宝、天猫等,这样就最大程度避免了业务交互带来的集成和协作成本。(点击)那么第二点是实现柔性IT架构,通过弹性的平台化能力,快速应对组织变化和需求变化。

那么,业务上云有多种选择,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等,但不管如何选择,我们都必须重点关注上云的5个关键因素,这是通过对上千家中大型客户进行调研,结合外部咨询机构而得出的结论,相信这也是大家能够达成共识的上云考量点。其中第一点是成本,主要减少初期投资成本和降低后期管理成本;第二是敏捷,在当前这个时代,需要就IT架构能够应对快速响应业务创新;第三是稳定,重要业务需要保证24小时业务连续,数据不丢失;第四是性能,随着访问量不断增长,访问体验要求越来越高,需要高并发能力;最后是安全,当业务迁到云上之后,除了边界安全还要考虑云内安全。

可以提供完整的云计算解决方案,主要分为四层,第一层是硬件层,这里既可以使用超融合一体机,也可以兼容第三方x86服务器;(点击)第二层是资源层,主要是通过超融合架构搭建的一个资源池,把计算、存储、网络和安全设备全虚化了;(点击)第三层是云管层,包括租户管理、计费计量等功能,这是一套完全自主研发的软件平台,优势有2个,一个是架构简单易于使用、另一个是与底层融合度较好;最后一层是业务层,这里建议进行业务区划分,比如数据库、核心业务等需要高性能服务,可以划分到高性能区,通过专项优化提高性能,而对于灵活性要求较高的业务,可以划分到微服务区,通过容器技术实现更好的弹性服务,快速响应业务需求。

首先是较低的总体拥有成本,包括前期的投资成本和后期的管理成本,先说投资成本,过去我们建一套系统架构或者云平台需要购买大量的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和安全设备,以及配套的各种软件,通常来说、费用是比较高的。那么现在有了超融合技术,(点击2次)我们只需要服务器和交换机2种物理设备,就可以替代过去5类硬件基础设施,(点击)比如通过分布式存储替代传统中端存储(过去中高端存储是很贵的),(点击)比如通过网络虚拟化替换二三层交换机的高级功能(过去需要大量交换机)

比如通过安全设备虚拟化NFV替换硬件安全设备(过去需要各式各样的安全设备),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硬件数量大幅减少,初期投资成本自然也就变得很低。再看管理成本,架构简化之后,我们也不需要管理大量的硬件设备,只需要借助单一的云管理界面就可以把所有资源统一管理起来,实现高效的运维和排障,管理成本至少降低一半。

第二个特点就是简单,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对IT最迫切的需求就是敏捷弹性,但传统IT架构因为过于复杂、所以很难满足业务的快速变化,而基于超融合的云数据中心架构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超融合天然就具有简单的优势,它可以将计算、存储、网络和安全等资源全部实现软件定义。当上层业务变化时,既可以手动在管理界面对软件资源进行调整,还可以设置自动化策略,比如当访问量激增时,平台会自动添加CPU、内存等资源,整个过程可以快速完成甚至自动完成并且对用户无感知。此外,如果业务发生故障,排障往往消耗大量时间,影响业务的服务水平

所以提供了一个智能运营中心,大大增加了业务的可见性,业务的全过程,从网络到存储、甚至到基础中间件的整个过程都清晰可见,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故障排查效率,而且还能够预知问题,比如用户体验变差了,过去可能不好发现或者等客户上报时已经太晚了,现在可以通过运营中心的各项指标来进行综合判断,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第三个特点是稳定,我们认为,检验产品稳定性的关键方法就是在生产环境中进行实践,在过去几年里,企业级云稳定承载了上百种关键业务,包括像咱们比较熟悉的SAP、用友ERP等、还有Oracle RAC数据库,总交付项目超过4万个CPU,最长稳定运行了3年多时间。

而之所以能做到这么高的稳定性,主要依赖于一个完整的可靠性架构,从硬件的适配检测和健康分析、到平台的故障隔离和快速恢复、再到数据的多副本保护和CDP、最后到业务的热迁移和HA,众多技术共同构成了一套完整的业务可靠方案。

当然,大家可能觉得整个方案看起来很复杂,不好操作和落地,所以为了减轻IT在方案设计中的难度,我们推出了一个可靠中心,它把刚才提到的几十种技术都集成在一起,不需要再次购买第三方软件了,这样做有两个好处,首先通过一个界面我们就可以轻松设计整个云平台的高可用性,简单、高效,而且不容易遗漏、也不容易出错;其次,这个管理界面是动态的,我们可以把它通过大屏展现出来,实时观看从底层到业务层的各种可靠性指标,一旦有任何异常,可以及时干预,避免出现不可控的业务中断事件。

第四个特点是高性能,主要从两个维度来提高性能,首先从架构创新上来讲,过去大多数业务都跑在独立存储上,性能受限于控制器或机头,这就像绿皮火车一样,动力都靠车头,车厢越多,速度就越慢,现在我们采用了分布式存储架构来承载业务,性能由多台主机共同提供,这就像动车组一样,每一节车厢都有动力,速度不会受车厢数量的多少而有影响,所以业务跑在分布式架构上,性能可以无限制线性扩展,达到远超独立存储的性能水平

然后从技术创新上来讲,也有一系列的技术优化机制,包括SSD缓存加速、智能分层、高效算法、条带化等,通过这些核心技术,使得单个虚拟机的读写性能可以达到20W IOPS,在业界处于领先水平。这里我们可以看一个实例,通过三台中低端的服务器,承载oracle数据库,在正常负载模型下,可以达到每分钟45W事务数的处理性能,这个性能保障几W人并发访问数据库。

最后一个特点是安全,业务上云后,整个边界变得很模糊,导致安全方案设计变得越来越困难,这也是很多CIO头痛的地方。所以,为了简化云安全的部署难度,我们深度融合了长期积累下来的安全能力,将整个安全链条划分为平台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边界安全,在这4个基础上又叠加了云端主动安全防御能力,形成4+1的立体安全保障体系,该方案在业界应该是最全的,而且都是自己的技术。首先平台安全方面,超融合内核植入了WAF模块,控制底层不被攻击;在数据安全方面,重要业务数据可以做加密和审计,防止攻击泄密

在业务安全方面,主要通过分布式虚拟防火墙功能为每个虚机提供保护和隔离,比如当大规模病毒爆发时,可以通过全局策略将病毒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在边界安全方面,主要是把各种安全设备虚化后部署在所有业务区,使得不同业务区具有不同的安全等级,比如核心业务高安全和普通业务一般安全;最后,结合安全态势感知和主动防御技术,可以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的闭环安全管理及响应能力。

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级云计算平台建设方案(PPT)
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级云计算平台建设方案(PPT)
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级云计算平台建设方案(PPT)
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级云计算平台建设方案(PPT)
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级云计算平台建设方案(PPT)
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级云计算平台建设方案(PPT)
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级云计算平台建设方案(PPT)
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级云计算平台建设方案(PPT)
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级云计算平台建设方案(PPT)
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级云计算平台建设方案(PPT)
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级云计算平台建设方案(PPT)
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级云计算平台建设方案(PPT)
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级云计算平台建设方案(PPT)
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级云计算平台建设方案(PPT)
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级云计算平台建设方案(PPT)
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级云计算平台建设方案(PPT)
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级云计算平台建设方案(PPT)
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级云计算平台建设方案(PPT)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