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自己用到的 Linux 基础命令

虚拟机 VMware Wionorkstat10 百度网盘链接:

提取码:r35u (https://pan.baidu.com/s/19qf8hGyvMyFbKZ0h_HoJwA)

Linux镜像:

CentOS-7-x86_64-DVD-1810.iso:

提取码:8som (https://pan.baidu.com/s/1Gt-1efJfZVQCzfmc5aEWKw)

CentOS-6.1-x86_64-bin-DVD1.iso:

提取码:lh0d (https://pan.baidu.com/s/1kKi7l-0wb7nwb5796bgUaA)

虚拟机和linux安装:

https://blog.csdn.net/qq_51429077/article/details/126318540

Linux 基础命令

以下使用的是 CentOS-7

一、切换目录

cd usr 切换到该目录下usr目录

cd / 切换到系统根目录

cd …/ 切换到上一层目录

cd ~ 切换到用户主目录返回当前用户目录

cd - 切换到上一个所在目录

二、目录(文件夹)的操作命令(增删改查)

1.增(创建文件夹):

mkdir 文件夹名字

2.查:

ls:查看目录

ls -a: 查看所有目录(包括隐藏文件.xxx)

ls -l:查看目录(包括相信信息:权限、时间等),可以缩写为:ll

3.搜索:

find :

find /root -name “xxx”(可以使用通配符*):表示搜索root目录下名字为“xxx”的目录

4.改:mv 旧目录名称 新目录名称

mv语法不仅可以对目录进行操作,还可以对文件和压缩包等都可以进行操作

5.改位置(剪切):

mv 目录名称 目录的新位置

6.拷贝目录:

cp -r 目录名称 目录拷贝的目标位置(-r表示不仅拷贝目录,还可以拷贝目录下的文件)

当只拷贝文件或压缩包等是不用写 -r :cp 文件名 目标位置

7.删除目录:

rm -r 目录(会一级一级询问是否删除子目录)

删除文件:rm 文件

rm -rf 目录 :删除目录所有(不会询问,直接删除)

三、文件的操作命令(增删改查)

1.增(文件创建)

touch 文件名(后缀名写不写都行,均可以进行编辑。后缀名起 标识文件类型 的作用)

2.查(查看文件内容)

cat/more/less/tail 文件

(1)cat:显示文件内容最后一版

(2)more:显示文件内容第一版,enter可查看后续下一行内容,空格可查看后续下一页内容

示例:使用more查看/etc/sudo.conf文件,可以显示百分比,回车可以向下一行, 空格可以向下一页,q可以退出查看

(3)less:查看文件,up/down翻行,q:退出

(4)tail:查看文件内容的后面。tail-num:表示查看文件的后num行

tail -f 文件:实时动态监控文件内容的变化

注意:linux中 ctrl+c 表示强制退出

3.改(修改文件内容)

修改文件名:mv 原文件名 新文件名

修改文件内容:

(1)vim 文件名

此时进入vim但不可编辑(命令模式),

(2)按 i 进入编辑模式即可编辑(编辑模式),

a:在光标后开始插入

A:在行尾开始插入

i:从光标所在位置前面开始插入

I:从光标所在列的第一个非空白字元面前开始插入

o:在光标所在列下新增一列并进入输入模式

O:在光标所在列上方新增一列并进入输入模式

(3)按 esc 进入(末行模式)。

输入 :wq (write quit ->写入并退出)进行保存退出;

输入 :q! 进行强制退出,但不进行保存。

输入 :q 如果文件未修改,直接退出。

:w filename 将文件保存到另一个文件中

:sp上下分屏

:vsp左右分屏

ctrl+w+w切换屏

小结:

关于vim使用过程:

在实际开发中,使用vim编辑器主要作用就是修改配置文件

vim 文件—>进入文件—>命令模式—>按 i 进入编辑模式—>编辑文件

—>按 esc 进入底行模式—>输入 :wq(保存退出)/:q!(不保存退出)

4.删(删除文件)

rm -rf 文件/目录

5.压缩文件的操作命令

打包:

打包文件一般以 .tar 结尾,压缩命令一般以 .gz 结尾(后缀的作用仅为标识作用,可以不写)

打包并压缩文件:后缀名一般为 .targz

tar -zcvf

z:调用gzip压缩命令进行压缩

c:打包文件

v:显示运行过程

f:指定文件名

例:test文件夹下三个文件 aaa.txt bbb.txt ccc.txt

打包并压缩文件,压缩后的压缩包指定名称为xxx.tar.gz

tar -zcvf xxx.tar.gz aaa.txt bbb.txt ccc.txt

或 tar -zcvf xxx.tar.gz ./test/*

6.解压压缩包(重点)

tar -xvf 压缩文件(tar -xvf xxx.tar.gz)

解压到指定文件夹下:

tar -xvf xxx.tar.gz -C 路径(例如 /usr)

C:表示指定解压的位置

7.显示当前所在位置:

pwd

8.搜索命令:

grep 要搜索的字符串 要搜索的文件 --color(将要查找的字符串变色)

9.管道命令:

| 上一命令的输出 作为 下一命令的输入

ps -ef 查看所有进程信息

ps -ef | grep 搜索的字符串 用管道命令查看有搜索命令的进程信息

将 查询的所有进程信息 作为 根据字符串搜索进程的 的前提

10.杀死进程:

kill -9 进程pid

11.网络通信命令:

ifconfig

12.查看当前系统的端口使用:

netstat -an

13.重启:

reboot

14.立刻关机:

halt

四、linux权限命令

1.查看文件权限:

ls -l 或 ll

第一列内容信息:

第一个字符表示文件类型,后面三个字符为一组(10个字符):

分别为 文件类型(1个),属主权限(3个),属组权限(3个),其他用户权限(3个)

d 开头:标识为 目录(文件夹)

– 开头:标识为 文件

l 开头:标识为 链接(link)

属主权限:文件创建者

属组权限:文件创建者所在的组的成员

其他用户权限:其他组织的人员

r :可读权限 也可用 4 表示

w :可写权限 也可用 2 表示

x :可执行权限 也可用 1 表示

–:没有权限

2.修改文件/目录的权限命令:

chmod

chmod u=rwx,g=rwx,o=r aaa.txt ===== chmod 761 aaa.txt

表示设置aaa.txt文件的权限:u(user:属主权限)为rwx,

g(group:属组权限)为rwx,o(other:其他用户权限)为r

3.查看linux系统编码:

locale

4.修改linux系统编码:

cd /etc/sysconfig

vim i18n

LANG=en_US.UTF-8 , LANG=“zh_CN.GBK”

5.root权限切换:

su - ===> 输入root 对应的密码即可

五、Linux的软件安装

1.JDK安装

云服务器:centos7.x+

本地连接服务器:Xshell6

文件上传工具:Xftp6

步骤:

1 安装openjdk

yum install java-1.8.0-openjdk java-1.8.0openjdk-devel

在显示complete表示安装成功。

输入java -version测试一下是否安装成功。

2 配置jdk环境

首先进入openjdk的安装目录 /usr/lib/jvm 查看

此时我们可以看到安装好的jdk等文件

使用命令 vim /etc/profile 来添加以下环境配置

JAVA_HOME=/usr/lib/jvm/java-1.8.0-openjdk-1.8.0.212.b04-0.el7_6.x86_64 #jdk安装地址
JRE_HOME=$JAVA_HOME/jre 
CLASS_PATH=.:$JAVA_HOME/lib/dt.jar:$JAVA_HOME/lib/tools.jar:$JRE_HOME/lib 
PATH=$PATH:$JAVA_HOME/bin:$JRE_HOME/bin 
export JAVA_HOME JRE_HOME CLASS_PATH PATH 
           

到这里jdk就配置好了。

2.Mysql安装

云服务器自带MariaDB,如无特别要求参照1)即可,本人1),2)都来了一遍

1)MariaDB

1.安装mysql数据库

yum install mysql mysql-devel mariadb-server mariadb –y

2.启动数据库

systemctl start mariadb

3.设置数据库密码

mysqladmin -u root password “[email protected]”

4.配置mysql

vim /etc/my.cnf

#[mysql]

default-character-set =utf8

5.测试:

启动mysql服务:systemctl start mysqld

登录进Mysql(我的刚安装完时没有密码):mysql -uroot或mysql

如果出现错误:ERROR 1045 (28000): Access denied for user ‘root’@‘localhost’ (using password: NO)

则说明mysql安装完后给root用户生成了一个默认密码,所以你需要使用密码登录。

mysql -uroot -p 回车 然后输入默认密码即可登录myql。

2)mysql https://blog.csdn.net/shaoyedeboke/article/details/90450256

1、卸载mariadb

yum list installed | grep mariadb #检查mariadb是否已安装

yum -y remove mariadb* #全部卸载

2、下载并安装mysql的YUM源

下载mysql的YUM源:wget -P /home/chenxiaojun http://dev.mysql.com/get/mysql57-community-release-el7-11.noarch.rpm(wget命令:http://man.linuxde.net/wget)

由于我们是下载到/home/chenxiaojun目录下,所以先切换到该目录下:cd /home/chenxiaojun

安装mysql的YUM源:rpm -ivh mysql57-community-release-el7-11.noarch.rpm

检查mysql的YUM源是否安装成功:yum repolist enabled | grep “mysql.-community.”

看到上图所示表示安装成功

选择要启用的mysql版本

查看mysql版本,执行:yum repolist all | grep mysql

可以看到 5.5, 5.6,8.0 版本是默认禁用的

可以通过类似下面的语句来启动或禁用某些版本

yum-config-manager --enable mysql57-community

yum-config-manager --disable mysql56-community

或者通过修改vim /etc/yum.repos.d/mysql-community.repo文件,改变默认安装的mysql版本。比如要安装5.6版本,将5.7源的enabled=1改成enabled=0,然后再将5.6源的enabled=0改成enabled=1即可。

注意: 任何时候,只能启用一个版本。

查看当前的启用的 MySQL 版本:yum repolist enabled | grep mysql

3、安装MySQL(tips:这里安装超慢,因为镜像库的原因,我直接挂在那让它跑,可以百度下有解决方案的)

yum install mysql-community-server

安装过程中一直输入"y"就可以了,当出现下面的结果时,就代表mysql数据库安装成功了

4、测试

启动mysql服务:systemctl start mysqld

登录进Mysql(我的刚安装完时没有密码):mysql -uroot或mysql

如果出现错误:ERROR 1045 (28000): Access denied for user ‘root’@‘localhost’ (using password: NO)

则说明mysql安装完后给root用户生成了一个默认密码,所以你需要使用密码登录。

mysql -uroot -p 回车 然后输入默认密码即可登录myql。

关于如何查看默认密码,可以参考:CentOS7.4中安装了Mysql5.7之后如何查看默认密码

可能用到的命令:

systemctl start mysqld #启动mysqld

systemctl stop mysqld #停止mysqld

systemctl restart mysqld #重启mysqld

systemctl enable mysqld #设置开机启动

systemctl status mysqld #查看 MySQL Server 状态

5、防火墙设置

远程访问 MySQL, 需开放默认端口号 3306.

firewall-cmd --permanent --zone=public --add-port=3306/tcp

firewall-cmd --permanent --zone=public --add-port=3306/udp

执行firewall-cmd --reload使最新的防火墙设置规则生效

6、创建用户及设置

若无法创建用户,则是升级数据库造成的,执行下面

mysql_upgrade -u root -p [email protected]

远程访问设置

创建一个普通用户 sa ,密码是123456

CREATE USER ‘sa’@‘%’ IDENTIFIED BY ‘123456’;

给这个用户授予 SELECT,INSERT,UPDATE,DELETE 的远程访问的权限,这个账号一般用于提供给实施的系统访问

GRANT SELECT,INSERT,UPDATE,DELETE ON . TO ‘sa’@‘%’;

创建一个管理员用户 admin 账号 ,密码是 [email protected]

CREATE USER ‘admin’@‘%’ IDENTIFIED BY ‘[email protected]’;

给这个用户授予所有的远程访问的权限。这个用户主要用于管理整个数据库、备份、还原等操作。

GRANT ALL PRIVILEGES ON . TO ‘admin’@‘%’;

设置用户 root 可以在任意 IP 下被访问:

grant all privileges on . to root@“%” identified by “[email protected]”;

设置用户 root 可以在本地被访问:

grant all privileges on . to root@“localhost” identified by “[email protected]”;

使授权立刻生效

flush privileges;

7、字符集

3)防火墙

配置防火墙端口

配置防火墙端口:https://www.cnblogs.com/rxbook/p/8110143.html

【1】查看防火墙是否开启(running已开启,dead未开启)

systemctl status firewalld

【2】开启防火墙(已开启请跳过这一步)

systemctl start firewalld

【3】再次查看

systemctl status firewalld

【4】执行80端口的永久开启

firewall-cmd --zone=public --add-port=80/tcp --permanent

【5】关闭防火墙

如果要关闭防火墙设置,可能通过systemctl stop firewalld这条指令来关闭该功能。

.3.安装redis

1、设置redis的仓库地址, 执行命令:

yum install epel-release

出现下图即设置成功

自己用到的 Linux 基础命令

2、安装redis

执行命令如下:

yum install redis

自己用到的 Linux 基础命令

3、启动redis

service redis start

自己用到的 Linux 基础命令

4、设置开机自动启动,执行命令:chkconfig redis on

自己用到的 Linux 基础命令

5、如果要远程访问数据库,那么需要开启防火墙端口,命令如下:

firewall-cmd --zone=public --add-port=6379/tcp --permanent

自己用到的 Linux 基础命令

6、设置开启防火墙端口生效,命令如下:

firewall-cmd --reload

自己用到的 Linux 基础命令

7、查看防火墙开放所有端口,命令如下:

firewall-cmd --list

8、设置远程访问,需修改配置文件,首先查找 redis.conf 配置文件所在位置:

whereis redis.config

自己用到的 Linux 基础命令

9、修改 redis.conf 配置文件,执行命令:

vi /etc/redis.conf

进入文件后,找到 bing 127.0.0.1 字段,注释掉所在行,如图:

自己用到的 Linux 基础命令

如果需要修改数据库密码,在 redis.conf 配置文件中,找到 requirepass foobared 字段,将foobared 改为所要设置的密码,然后保存并退出。

自己用到的 Linux 基础命令

10、保存退出,(按ESC,再按:号,输入wq)

wq

11、设置完成后,重新redis数据库,执行命令:

service redis restart

自己用到的 Linux 基础命令

测试redis

1、进入redis 交互命令行,执行命令:

redis-cli

2、数据库添加数据,执行命令:

set ‘a’ ‘b’

自己用到的 Linux 基础命令

查找数据,执行命令:get ‘a’

3、当出现上图结果,则安装完成。

3.Tomcat安装

步骤:

首先需要到官网下载Tomcat的 .tar.gz压缩包,使用FileZilla Client工具将其上传到远程服务器。

使用tar命令将Tomcat的压缩包进行解压

tar -zxvf 下载的压缩包

将解压完成后的目录移动到 /usr/local目录下

mv apache-tomcat-8.1.5 /usr/local/

将名称改成tomcat8方便使用:

mv apache-tomcat-8.1.5 tomcat8

在bin目录下尝试启动tomcat

./startup.sh

注: ./catalina.sh start 和 ./startup.sh 都能启动tomcat。使用 ./catalina.sh stop 或 ./shutdown.sh 停止tomcat。

最后使用你的服务器ip:8080访问tomcat首页

此外由于腾讯的云服务器centos7.X以上因为防火墙的原因可能无法访问需要自己去设置端口或者在腾讯云服务器控制台设置安全组等操作

详情请参考:

https://www.cnblogs.com/zeussbook/p/10191051.html

https://www.cnblogs.com/zeussbook/p/10187023.html

https://www.cnblogs.com/qianzf/p/6991485.html

https://blog.csdn.net/qq_37480206/article/details/79189364

在浏览器使用ip进行访问(端口默认:8080),http://ip:8080,可以看到tomcat的管理界面。

如果访问不了,有可能是服务器防火墙问题,8080端口被拦截了,于是需要打开8080端口,并保存重启防火墙:

[[email protected] bin]# iptables  -I  INPUT  -p  tcp  --dport  8080  -j  ACCEPT  

[[email protected] bin]# /etc/init.d/iptables  save

[[email protected] bin]# /etc/init.d/iptables  restart
           

在server.xml配置中可以修改访问端口,<Connector port=“8080” 修改成80端口,浏览器上就可以直接通过http://ip 进行访问。

配置 tomcat 帐号密码权限(登陆使用Web管理界面)

修改tomcat下的配置文件 tomcat-users.xml

[[email protected] ~]# vim /usr/local/tomcat/apache-tomcat-7.0.77/conf/tomcat-users.xml
           

在前添加以下代码:

<role rolename="tomcat"/>
<role rolename="manager-gui"/>
<role rolename="admin-gui"/>
<role rolename="manager-script"/>
<role rolename="admin-script"/>
<user username="tomcat" password="tomcat" roles="tomcat,manager-gui,admin-gui,admin-script,manager-script"/>
           

注:username 和 password 则是登陆tomcat管理界面需要的账号密码。

:wq 保存退出,重启tomcat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