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孔学堂传统文化公益讲座|辛德勇教授谈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由来发展

作者:贵阳网

贵阳网·甲秀新闻讯 贵阳孔学堂传统文化公益讲座《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由来与发展——“中国历史地理”专题一》于7月22日9:30在贵阳孔学堂孔学堂二期研修园会议中心第一会议室开讲。主讲嘉宾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辛德勇,由贵州大学马国君教授主持。现场参加讲座的听众有文学、历史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传统文化爱好者近二百余人。

孔学堂传统文化公益讲座|辛德勇教授谈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由来发展

本次讲座围绕三个问题展开,辛德勇教授首先阐述了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属性问题。他指出,学科属性对于理解一门学科非常重要,但无论学者想把历史地理学算作历史学科,亦或是算作地理学科,论述的前提都源自西方的现代学科体系。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及其各项构成要素,换言之,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孔学堂传统文化公益讲座|辛德勇教授谈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由来发展

讲座第二部分,辛德勇教授介绍了中国传统“沿革地理学”的历史演变。中国传统的沿革地理主要研究历代疆域、政区制度、地方名称和方位、水道名称及其所流经地点的沿袭和变革。中国古代比较全面地体现这种沿革地理内容的著述,应当首推东汉班固撰著的《汉书·地理志》。继《汉书·地理志》之后,中国传统沿革地理学在西晋时期又出现了一次重大发展,代表这一发展的地理著述是司马彪撰著的《续汉书·郡国志》。中国传统的沿革地理学在清代得到空前发展,出现了一大批高水平学术论著。其中,清朝官修的《大清一统志》最有代表性,直到今天,它依然是沿革地理方面质量最高的著作。

最后,辛德勇教授介绍了历史地理学在中国的创立和发展。现在国内学者从事的历史地理学研究是在传统沿革地理的基础上,引入西方近代科学的研究理念和方法后,两相融合才形成的一门新式学科。民国时期以来,特别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以后,包括地理学和历史学思想在内的大量西方学术思想和方法涌入中国。在这一学术转变大潮中,张其昀先生等人所主办的《史地学报》刊载了一批有关“历史地理”的译文和著述,为后来正式引入西方现代学科意义上的历史地理学做了一定的铺垫。

孔学堂传统文化公益讲座|辛德勇教授谈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由来发展

整个讲座期间,辛德勇教授语言风趣幽默又不失严谨求实,内容丰富详实且重点突出。所有听众全神贯注,认真做笔记,他们在享受历史地理的学科魅力的同时获得长久受用的学识和道理。讲座结束后,辛教授与在场师生积极互动,就史学研究方法、贵州历史地理的发展等问题作了精彩解答。

据了解,本次讲座将分为两场,分别为7月22日、23日上午各有一场。首场讲座中,辛德勇教授细谈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由来与发展”,在第二场讲座中,辛德勇教授将“揭秘”今本《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谁所作。

记者 李平平/文 李选国/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