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ChatGPT神器开放;华为盘古大模型3.0;李飞飞“具身智能”新成果

作者:放牛班的秘密花园

Veryken前沿行业动态|AI·半导体·电子消费品|动力电池|储能|新能源汽车|光伏

AI·半导体·电子消费品

【ChatGPT神器终于开放,号称将人类从工作中解放出来】

OpenAI正式向付费用户推出Code Interpreter插件,该插件允许ChatGPT Plus用户编写和执行代码,此前一直处于封闭测试阶段。Code Interpreter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工具,可用于各种任务,包括数据分析、图表创建、编辑文件和执行数学运算。

Code Interpreter的早期用户对其印象深刻。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教授Ethan Mollick表示,Code Interpreter是其“用过的最有用、最有趣的AI模式”, 把我们从工作中最恼人、重复的部分中解放出来,以便专注于关键的事情。

Code Interpreter为AI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通用工具箱(通过用 Python写代码),一个可以使用的大内存(能够上传高达100MB的文件,可以是压缩形式)。这解决了以前版本ChatGPT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允许AI做数学题和更精确的文字工作,降低出现幻觉的概率,并且用户不必编程。Code Interpreter是出色的“数据科学家”,能以相当复杂的方式自动处理数据合并和清理,进行多种分析和人性化的数据推理。(机器之心)

【华为云发布盘古大模型3.0,专注价值场景,不作诗,不聊天】

在不久前举行的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华为云正式发布了盘古大模型3.0。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在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盘古大模型专注于价值场景,致力于在政务、金融、制造、煤矿、铁路、制药、气象等行业深耕。他指出,过去AI技术因为找不到通用AI架构,只能解决特定领域的问题,因此AI技术分支众多。然而当前阶段AI技术已经从多分支发展进入大模型时代,可以解决通用性问题,避免在各领域提供技术。

他强调,华为将继续推动AI大模型的发展,利用大模型提高行业效率,优化生产过程,并助力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盘古大模型3.0自信的底气,在于拥有扎根并特别熟悉金融、政务、铁路、制造、煤矿、港口、气象、研发行业AI应用场景的“军团”,拥有华为全栈自研、自主可控的达芬奇架构和支撑大模型的昇腾AI算力芯片。(来源:极客公园)

ChatGPT神器开放;华为盘古大模型3.0;李飞飞“具身智能”新成果

【李飞飞“具身智能”新成果,让机器人直接听懂人话】

全球顶级AI科学家李飞飞团队最近推出一项名为VoxPoser的新技术,可以让机器人从零样本中执行自然语言指令。他们将大模型接入机器人,把复杂指令转化成具体行动规划,无需额外数据和训练。该系统使用大语言模型和视觉语言模型来从环境中生成3D地图,并使用该地图来规划机器人执行任务的路径。这意味着人类可以很随意地用自然语言给机器人下达指令。大语言模型和视觉语言模型就能从3D空间中分析出目标和需要绕过的障碍,帮助机器人做行动规划。

ChatGPT神器开放;华为盘古大模型3.0;李飞飞“具身智能”新成果

VoxPoser实现了零样本的日常操作任务轨迹合成,无需额外训练数据,机器人从没见过的任务也能一次执行,能操作各种物体,不用事先划定范围,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能进行细粒度校正,能进行基于视觉的多步操作。VoxPoser 已在真实和模拟环境中进行了测试,并成功地执行了各种任务,包括打开抽屉、拿起物体和开关灯。

VoxPoser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技术,有可能彻底改变机器人和人类之间的互动方式。目前项目主页和论文都已上线,代码即将推出,并已引起学术界广泛兴趣。该系统仍在开发中,但它已经证明了其在现实世界中执行复杂任务的能力。随着进一步开发,它有可能成为机器人和人类之间更自然、更协作的方式。(量子位)

【最新报告显示,中国人工智能创新指数近三年稳居全球第二】

最近发布的《2022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成效显著,人工智能创新指数近三年一直保持全球第二水平,在人才、教育、专利产出等方面均有所进步,但基础资源建设水平仍有待提高。2022年参评国家的人工智能企业总数和人工智能从业人口总数继续增长,且增幅均有所扩大。人工智能企业总数同比增长25%,高于2021年的18%;人工智能从业人口总数同比增长53%,显著高于2021年的10%。(央视新闻)

【GPT-4信息曝光:1.8万亿参数,13万亿token训练数据集】

近日SemiAnalysis发布的一篇付费订阅内容“揭秘”了有关GPT-4的更多信息,不过这并非官方确认的数据。文章称他们从许多来源收集了大量有关GPT-4的信息,包括模型架构、训练基础设施、推理基础设施、参数量、训练数据集组成、token量、层数、并行策略、多模态视觉适应、不同工程权衡背后的思维过程、独特的实现技术以及如何减轻与巨型模型推理有关的瓶颈等。

根据该文章,作为GPT-3的继承者,GPT-4的120层网络中共有1.8万亿个参数,是GPT-3的10倍。GPT-4在一个包含13万亿token的数据集上进行训练,能生成更具创意和信息性的文本。GPT-4的架构与GPT-3非常相似,但有一些关键区别,它使用混合专家模型,包含16个专家模型,每个专家模型大约有111B个参数,这意味着它由多个专门用于不同任务的模型组成,能更高效地处理来自不同来源的信息。OpenAI在 GPT-4的训练中使用了大约2.15e25的FLOPS,使用了约25,000个A100 GPU,训练了90到100天,利用率(MFU)约为32%至36%,一次训练成本大约是6300万美元。(华尔街见闻)

【Anthropic推出新版AI聊天机器人Claude 2】

在第二轮融资中筹集了7.5亿美元几个月后,OpenAI的竞争对手之一、专注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初创公司Anthropic本周推出了新版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Claude 2,这是首次向普通消费者开放其技术。该公司目前估值为41亿美元。Claude 2能处理大量的文本,翻译包括首次推出的中文在内的40多种语言,编写不同内容的创意内容,以信息丰富的方式回答问题。Claude 2目前只对美英两国用户开放,但计划在未来几个月扩大服务范围。该公司强调其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可解释性和可操纵性,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人工智能编造错误答案的问题。Anthropic将继续开发Claude 2,并将其应用于更多领域,目标是开发安全可靠的人工智能系统。(财联社)

【马斯克官宣xAI,目标是理解宇宙的真正本质】

马斯克近日推出他的新AI公司xAI,称其目标是理解宇宙的真正本质。马斯克此前一直对人工智能持保留态度,曾多次在公开场合称人工智能是一项危险的技术,然而从今年2月开始他被曝出一直在人工智能领域物色人才。xAI的团队由马斯克领导,其他11名团队成员分别来自DeepMind、OpenAI、谷歌研究院、微软研究院、特斯拉、多伦多大学等,其中华人研究员有4位,占到三分之一。(虎嗅网)

【谷歌量子计算机新突破:几秒钟完成的计算任务经典超算需要47年】

谷歌开发了一款量子计算机,可以瞬间完成需要现有最好的超级计算机47年才能完成的计算。谷歌研究人员称其超出了现有经典超级计算机的能力,世界领先的超级计算机Frontier需要47.2年才能匹配该量子计算机的计算量。谷歌2019年推出的机器有53个量子位,而下一代设备有70个量子位。(品玩)

ChatGPT神器开放;华为盘古大模型3.0;李飞飞“具身智能”新成果

【大陆科学家成功制备并验证51个超导量子比特的真纠缠】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成功实现51个超导量子比特簇态制备和验证,刷新了所有量子系统中真纠缠比特数目的世界纪录,并首次演示了基于测量的变分量子算法。相关研究成果7月12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36氪)

【大陆8月起对半导体材料镓和锗实施出口管制】

中国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将镓和锗等相关产品列入出口管制对象,从8月1日起,未经许可,不得出口。镓和锗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等重要产业所依赖的关键矿产,目前均已被列入国家战略性矿产名录中。美国地质勘探局数据显示,全球探明的金属镓储量仅27.93万吨,大陆拥有19万吨,占比68%,镓产量则占到全球的98%。全球锗资源中国占41%,美国占45%,而在全球锗供给中,中国占68%,俄罗斯占5%。

ChatGPT神器开放;华为盘古大模型3.0;李飞飞“具身智能”新成果
ChatGPT神器开放;华为盘古大模型3.0;李飞飞“具身智能”新成果

有分析认为,对镓、锗实施出口管制是针对在美国主导下加强尖端半导体出口等对华管制的反制措施,实则其核心要义是维护国家安全。这两种金属并非不可替代,但金属行业分析机构CRU集团指出,寻求替代的做法可能会花费更多,且可能阻碍技术性能。据不完全统计,布局锗或镓相关产品业务的A股公司有云南锗业、驰宏锌锗、罗平锌电、盛屯矿业、铭普光磁、三安光电、海特高新。(科创板日报,华尔街见闻)

【富士康退出与印度公司的195亿美元半导体合资企业】

据报道,鸿海旗下的富士康发布声明称已退出与印度韦丹塔集团(Vedanta)价值195亿美元的合资企业。鸿海并未说明为何做出这一决定。2022年9月,鸿海与韦丹塔成立合资公司,计划在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投资195亿美元兴建半导体及显示器制造工厂。今年7月7日,韦丹塔称,将从其控股公司接管与鸿海集团合资企业的所有权。(36氪)

【“Meta版推特“Threads五天注册用户破亿】

Meta新推出的对标Twitter的应用程序Threads短短五天就达到1亿注册量,成为达到这一里程碑的最快平台,其在推出第一天的头4个小时,就吸引了500万注册用户,7小时,1000万,24小时,3000万,48小时内,7000万。此前OpenAI 旗下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在发布两个月后才创下1亿用户的记录。有投行分析师预计到2025年Threads将创造80亿美元年营收,其未来两年日活跃用户将达2亿。(界面新闻)

动力电池

【6月大陆动力电池销量同比增长9.9%】

6月大陆动力电池销量52.2GWh,同比增长9.9%,其中三元电池销量18.4GWh,占总销量35.2%,同比下降16.8%,磷酸铁锂电池销量33.7GWh,占总销量64.5%,同比增长33.0%。6月大陆储能电池销量8.7GWh,其中磷酸铁锂电池销量8.7GWh。1-6月大陆储能电池累计销量达31.5GWh,其中磷酸铁锂电池累计销量31.2GWh。(财联社)

【丰田固态电池技术获重大突破,商业化仍需克服挑战】

不久前丰田公司称在固态电池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能将电池的重量、体积和成本减半。作为一种新型电池,固态电池具有比传统锂离子电池更长的续航里程、更快的充电时间和更高的安全性。丰田公司称其固态电池技术已准备好进行商业化,预计将在2027年开始生产。丰田的固态电池技术突破有可能使电动汽车更加实惠和可用,并加速电动汽车行业的增长,然而该技术仍处于早期阶段,要想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仍需要克服很多挑战,包括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电池的耐用性。尽管如此,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称全固态电池技术仍是我们值得追求的目标,不是短期目标,而是面向2030年的值得创新的目标,他告诫中国新能源车企和电池企业要高度重视这一技术路线。(财联社)

ChatGPT神器开放;华为盘古大模型3.0;李飞飞“具身智能”新成果

储能

【2023年国内工商业储能新增装机规模将超8GWh,同比增长300%】

高工产研(GGII)初步预计,2023年国内工商业储能新增装机规模将达8GWh,同比增长300%。随着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工商业储能政策陆续出台及多地峰谷价差的扩大,工商业储能经济性逐渐显现。同时在能耗双控和限电背景下,企业对能源稳定性、独立性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工商业储能逐渐为终端客户认知和接纳。当前全社会用电量持续增长,叠加夏季极端持续高温,国内电力供需预计呈现相对紧张状态,工商业储能成企业备电首选。分析师认为,认为竞争格局来看当前壁垒尚不明显,新玩家可以通过资本融资、差异化市场开发、销售渠道和品牌建设等来实现弯道超车。上市公司中,开勒股份致力于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投资、建设和运维业务,芯能科技加快推进“工商业储能运营+户储产品研发与制造”储能业务发展格局。(财联社)

新能源汽车

【中国光伏与新能源车在欧洲获巨大成功】

中国光伏与新能源车两大行业在欧洲取得跨越式发展,形成成本、效率、供应链等多方面综合优势,份额不断增长,悄然之间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装机国。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2021年全球安装的所有太阳能组件中有76%来自中国。中国的出口目的国榜首是欧洲,份额达56%。

ChatGPT神器开放;华为盘古大模型3.0;李飞飞“具身智能”新成果

2015-2021年中国光伏组件产量占全球比重,来源:中国光伏产业协会、前瞻研究院

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311.1万辆,同比大幅增长54%,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其中新能源车出口67.9万辆,增幅达120%。根据国际能源署数据,2022年全球约35%的电动车出口来自中国。欧洲已成为中国电动车及电池的最大贸易伙伴,2022年中国销往欧洲市场的电动车份额快速增长到16%。

ChatGPT神器开放;华为盘古大模型3.0;李飞飞“具身智能”新成果

中国电动车全球份额已超欧美之和,来源:国际能源署

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同时,也要注意“走进去”、“走上去”,通过打造驻在国的安装、服务、售后体系,形成在欧稳定生产与销售能力,完善全球战略、人才与供应链布局,不断培育国际品牌,融入当地社会,并逐步实施更加贴近本土需求的研发、营销方案等,从而实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虎嗅网)

光伏发电与光伏材料

【九大光伏巨头就矩形硅片组件尺寸标准化达成共识】

光伏组件尺寸标准化迎来实质性进展,9家光伏巨头共同宣布,对新一代矩形硅片中版型238Xmm1134mm组件标准化尺寸达成共识,组件尺寸为2382mm1134mm,组件长边纵向孔位距400mm/790mm/1400mm。这九家企业包括阿特斯、东方日升、晶澳、晶科、隆基、天合、通威、一道、正泰。上述企业共同倡导和推动上述标准化尺寸方案为行业内更多的企业所接受,并将各矩形硅片组件标准化尺寸纳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标准。此外,九家企业决定共同成立“光伏组件尺寸标准化研讨组”,形成定期沟通及协同机制,推进新一代矩形硅片其它版型组件尺寸的标准化,以促进光伏行业健康发展。

光伏组件尺寸标准化的推进是光伏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将为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并将对行业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优化产业链供给结构,减少因适配不同组件尺寸而带来的规格切换损失及结构性价格波动;大幅减少组件上游各环节库存,产线无需再考虑多种设备的复杂兼容性,有利于提升产能利用率,促进全产业链降本;有利于降低终端客户的电站设计成本、供货风险及产品选型方面的工作量;便于电站后期运维管理及产品更换改造。(澎湃新闻)

【两大国内光伏巨头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大幅增长】

受益于光伏行业的持续复苏,两家国内领先的光伏组件制造商晶澳科技和亿晶光电都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将大幅增长。晶澳科技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46.81%-187.95%,受益于需求持续向好、新产能逐步释放;亿晶光电上半年净利同比预增1086%到1255%,受益于销量增长、降本增效、硅料跌价。

然而亿晶光电也面临一些挑战。在周一披露控股股东唯之能源股权被冻结后,亿晶光电周二公布,终止唯之能源认购13 亿元的定增方案。(华尔街见闻)

【天合光能投资160亿元扩建拉棒产能,加码一体化产能布局】

天合光能近日公告称,拟在四川什邡经济开发区建设年产13GW单晶拉棒及配套项目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约53亿元。这是公司近期披露的第二份位于什邡的投资计划:今年5月,公司计划于当地投建年产25GW单晶拉棒及配套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07亿元。两次项目投资累计金额达到160亿元。天合光能方面称,当前阶段先进产能依然稀缺,淘汰低效率和高成本的老产能,建设高效、低成本的先进产能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公司将继续加强垂直一体化建设,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增强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分析人士称,在上游产品价格已处于底部的背景下,天合光能坚持大手笔重资产投入,也引发关于产能过剩和投资性价比方面的担忧。

根据PV infolink统计,天合光能组件出货量稳定在行业前三。产品方面,公司持续推动基于先进210技术平台的大尺寸电池组件产品,预计公司在2023年底电池片产能可达75GW,其中N型电池片产能预计达到40GW,组件产能可达95GW。业内人士称,相比较于电池-组件实现近八成的一体化程度,天合光能在硅片环节则存在一定产能缺口。

目前天合光能仍有多个在建工程。今年6月30日公司发布定增方案,募资不超过109亿元,用于淮安年产10GW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天合光能(东台)年产10GW高效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等。(财联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