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ChatGPT神器開放;華為盤古大模型3.0;李飛飛“具身智能”新成果

作者:放牛班的秘密花園

Veryken前沿行業動态|AI·半導體·電子消費品|動力電池|儲能|新能源汽車|光伏

AI·半導體·電子消費品

【ChatGPT神器終于開放,号稱将人類從工作中解放出來】

OpenAI正式向付費使用者推出Code Interpreter插件,該插件允許ChatGPT Plus使用者編寫和執行代碼,此前一直處于封閉測試階段。Code Interpreter是一款功能強大的工具,可用于各種任務,包括資料分析、圖表建立、編輯檔案和執行數學運算。

Code Interpreter的早期使用者對其印象深刻。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教授Ethan Mollick表示,Code Interpreter是其“用過的最有用、最有趣的AI模式”, 把我們從工作中最惱人、重複的部分中解放出來,以便專注于關鍵的事情。

Code Interpreter為AI提供了一個解決問題的通用工具箱(通過用 Python寫代碼),一個可以使用的大記憶體(能夠上傳高達100MB的檔案,可以是壓縮形式)。這解決了以前版本ChatGPT存在的一些問題,例如允許AI做數學題和更精确的文字工作,降低出現幻覺的機率,并且使用者不必程式設計。Code Interpreter是出色的“資料科學家”,能以相當複雜的方式自動處理資料合并和清理,進行多種分析和人性化的資料推理。(機器之心)

【華為雲釋出盤古大模型3.0,專注價值場景,不作詩,不聊天】

在不久前舉行的華為開發者大會上,華為雲正式釋出了盤古大模型3.0。華為常務董事、華為雲CEO張平安在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盤古大模型專注于價值場景,緻力于在政務、金融、制造、煤礦、鐵路、制藥、氣象等行業深耕。他指出,過去AI技術因為找不到通用AI架構,隻能解決特定領域的問題,是以AI技術分支衆多。然而目前階段AI技術已經從多分支發展進入大模型時代,可以解決通用性問題,避免在各領域提供技術。

他強調,華為将繼續推動AI大模型的發展,利用大模型提高行業效率,優化生産過程,并助力千行百業的數字化轉型。盤古大模型3.0自信的底氣,在于擁有紮根并特别熟悉金融、政務、鐵路、制造、煤礦、港口、氣象、研發行業AI應用場景的“軍團”,擁有華為全棧自研、自主可控的達芬奇架構和支撐大模型的昇騰AI算力晶片。(來源:極客公園)

ChatGPT神器開放;華為盤古大模型3.0;李飛飛“具身智能”新成果

【李飛飛“具身智能”新成果,讓機器人直接聽懂人話】

全球頂級AI科學家李飛飛團隊最近推出一項名為VoxPoser的新技術,可以讓機器人從零樣本中執行自然語言指令。他們将大模型接入機器人,把複雜指令轉化成具體行動規劃,無需額外資料和訓練。該系統使用大語言模型和視覺語言模型來從環境中生成3D地圖,并使用該地圖來規劃機器人執行任務的路徑。這意味着人類可以很随意地用自然語言給機器人下達指令。大語言模型和視覺語言模型就能從3D空間中分析出目标和需要繞過的障礙,幫助機器人做行動規劃。

ChatGPT神器開放;華為盤古大模型3.0;李飛飛“具身智能”新成果

VoxPoser實作了零樣本的日常操作任務軌迹合成,無需額外訓練資料,機器人從沒見過的任務也能一次執行,能操作各種物體,不用事先劃定範圍,具有很強的抗幹擾能力,能進行細粒度校正,能進行基于視覺的多步操作。VoxPoser 已在真實和模拟環境中進行了測試,并成功地執行了各種任務,包括打開抽屜、拿起物體和開關燈。

VoxPoser是一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技術,有可能徹底改變機器人和人類之間的互動方式。目前項目首頁和論文都已上線,代碼即将推出,并已引起學術界廣泛興趣。該系統仍在開發中,但它已經證明了其在現實世界中執行複雜任務的能力。随着進一步開發,它有可能成為機器人和人類之間更自然、更協作的方式。(量子位)

【最新報告顯示,中國人工智能創新指數近三年穩居全球第二】

最近釋出的《2022全球人工智能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人工智能發展成效顯著,人工智能創新指數近三年一直保持全球第二水準,在人才、教育、專利産出等方面均有所進步,但基礎資源建設水準仍有待提高。2022年參評國家的人工智能企業總數和人工智能從業人口總數繼續增長,且增幅均有所擴大。人工智能企業總數同比增長25%,高于2021年的18%;人工智能從業人口總數同比增長53%,顯著高于2021年的10%。(央視新聞)

【GPT-4資訊曝光:1.8萬億參數,13萬億token訓練資料集】

近日SemiAnalysis釋出的一篇付費訂閱内容“揭秘”了有關GPT-4的更多資訊,不過這并非官方确認的資料。文章稱他們從許多來源收集了大量有關GPT-4的資訊,包括模型架構、訓練基礎設施、推理基礎設施、參數量、訓練資料集組成、token量、層數、并行政策、多模态視覺适應、不同工程權衡背後的思維過程、獨特的實作技術以及如何減輕與巨型模型推理有關的瓶頸等。

根據該文章,作為GPT-3的繼承者,GPT-4的120層網絡中共有1.8萬億個參數,是GPT-3的10倍。GPT-4在一個包含13萬億token的資料集上進行訓練,能生成更具創意和資訊性的文本。GPT-4的架構與GPT-3非常相似,但有一些關鍵差別,它使用混合專家模型,包含16個專家模型,每個專家模型大約有111B個參數,這意味着它由多個專門用于不同任務的模型組成,能更高效地處理來自不同來源的資訊。OpenAI在 GPT-4的訓練中使用了大約2.15e25的FLOPS,使用了約25,000個A100 GPU,訓練了90到100天,使用率(MFU)約為32%至36%,一次訓練成本大約是6300萬美元。(華爾街見聞)

【Anthropic推出新版AI聊天機器人Claude 2】

在第二輪融資中籌集了7.5億美元幾個月後,OpenAI的競争對手之一、專注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初創公司Anthropic本周推出了新版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Claude 2,這是首次向普通消費者開放其技術。該公司目前估值為41億美元。Claude 2能處理大量的文本,翻譯包括首次推出的中文在内的40多種語言,編寫不同内容的創意内容,以資訊豐富的方式回答問題。Claude 2目前隻對美英兩國使用者開放,但計劃在未來幾個月擴大服務範圍。該公司強調其人工智能系統的可靠性、可解釋性和可操縱性,但也面臨着一些挑戰,如人工智能編造錯誤答案的問題。Anthropic将繼續開發Claude 2,并将其應用于更多領域,目标是開發安全可靠的人工智能系統。(财聯社)

【馬斯克官宣xAI,目标是了解宇宙的真正本質】

馬斯克近日推出他的新AI公司xAI,稱其目标是了解宇宙的真正本質。馬斯克此前一直對人工智能持保留态度,曾多次在公開場合稱人工智能是一項危險的技術,然而從今年2月開始他被曝出一直在人工智能領域物色人才。xAI的團隊由馬斯克上司,其他11名團隊成員分别來自DeepMind、OpenAI、谷歌研究院、微軟研究院、特斯拉、多倫多大學等,其中華人研究員有4位,占到三分之一。(虎嗅網)

【谷歌量子計算機新突破:幾秒鐘完成的計算任務經典超算需要47年】

谷歌開發了一款量子計算機,可以瞬間完成需要現有最好的超級計算機47年才能完成的計算。谷歌研究人員稱其超出了現有經典超級計算機的能力,世界領先的超級計算機Frontier需要47.2年才能比對該量子計算機的計算量。谷歌2019年推出的機器有53個量子位,而下一代裝置有70個量子位。(品玩)

ChatGPT神器開放;華為盤古大模型3.0;李飛飛“具身智能”新成果

【大陸科學家成功制備并驗證51個超導量子比特的真糾纏】

近日,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機關的研究人員成功實作51個超導量子比特簇态制備和驗證,重新整理了所有量子系統中真糾纏比特數目的世界紀錄,并首次示範了基于測量的變分量子算法。相關研究成果7月12日線上發表于《自然》雜志。(36氪)

【大陸8月起對半導體材料镓和鍺實施出口管制】

中國商務部和海關總署釋出公告,将镓和鍺等相關産品列入出口管制對象,從8月1日起,未經許可,不得出口。镓和鍺是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産業等重要産業所依賴的關鍵礦産,目前均已被列入國家戰略性礦産名錄中。美國地質勘探局資料顯示,全球探明的金屬镓儲量僅27.93萬噸,大陸擁有19萬噸,占比68%,镓産量則占到全球的98%。全球鍺資源中國占41%,美國占45%,而在全球鍺供給中,中國占68%,俄羅斯占5%。

ChatGPT神器開放;華為盤古大模型3.0;李飛飛“具身智能”新成果
ChatGPT神器開放;華為盤古大模型3.0;李飛飛“具身智能”新成果

有分析認為,對镓、鍺實施出口管制是針對在美國主導下加強尖端半導體出口等對華管制的反制措施,實則其核心要義是維護國家安全。這兩種金屬并非不可替代,但金屬行業分析機構CRU集團指出,尋求替代的做法可能會花費更多,且可能阻礙技術性能。據不完全統計,布局鍺或镓相關産品業務的A股公司有雲南鍺業、馳宏鋅鍺、羅平鋅電、盛屯礦業、銘普光磁、三安光電、海特高新。(科創闆日報,華爾街見聞)

【富士康退出與印度公司的195億美元半導體合資企業】

據報道,鴻海旗下的富士康釋出聲明稱已退出與印度韋丹塔集團(Vedanta)價值195億美元的合資企業。鴻海并未說明為何做出這一決定。2022年9月,鴻海與韋丹塔成立合資公司,計劃在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投資195億美元興建半導體及顯示器制造工廠。今年7月7日,韋丹塔稱,将從其控股公司接管與鴻海集團合資企業的所有權。(36氪)

【“Meta版推特“Threads五天注冊使用者破億】

Meta新推出的對标Twitter的應用程式Threads短短五天就達到1億注冊量,成為達到這一裡程碑的最快平台,其在推出第一天的頭4個小時,就吸引了500萬注冊使用者,7小時,1000萬,24小時,3000萬,48小時内,7000萬。此前OpenAI 旗下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在釋出兩個月後才創下1億使用者的記錄。有投行分析師預計到2025年Threads将創造80億美元年營收,其未來兩年日活躍使用者将達2億。(界面新聞)

動力電池

【6月大陸動力電池銷量同比增長9.9%】

6月大陸動力電池銷量52.2GWh,同比增長9.9%,其中三元電池銷量18.4GWh,占總銷量35.2%,同比下降16.8%,磷酸鐵锂電池銷量33.7GWh,占總銷量64.5%,同比增長33.0%。6月大陸儲能電池銷量8.7GWh,其中磷酸鐵锂電池銷量8.7GWh。1-6月大陸儲能電池累計銷量達31.5GWh,其中磷酸鐵锂電池累計銷量31.2GWh。(财聯社)

【豐田固态電池技術獲重大突破,商業化仍需克服挑戰】

不久前豐田公司稱在固态電池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能将電池的重量、體積和成本減半。作為一種新型電池,固态電池具有比傳統锂離子電池更長的續航裡程、更快的充電時間和更高的安全性。豐田公司稱其固态電池技術已準備好進行商業化,預計将在2027年開始生産。豐田的固态電池技術突破有可能使電動汽車更加實惠和可用,并加速電動汽車行業的增長,然而該技術仍處于早期階段,要想獲得商業上的成功,仍需要克服很多挑戰,包括降低生産成本和提高電池的耐用性。盡管如此,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稱全固态電池技術仍是我們值得追求的目标,不是短期目标,而是面向2030年的值得創新的目标,他告誡中國新能源車企和電池企業要高度重視這一技術路線。(财聯社)

ChatGPT神器開放;華為盤古大模型3.0;李飛飛“具身智能”新成果

儲能

【2023年國内工商業儲能新增裝機規模将超8GWh,同比增長300%】

高工産研(GGII)初步預計,2023年國内工商業儲能新增裝機規模将達8GWh,同比增長300%。随着浙江、江蘇、廣東等地工商業儲能政策陸續出台及多地峰谷價差的擴大,工商業儲能經濟性逐漸顯現。同時在能耗雙控和限電背景下,企業對能源穩定性、獨立性的要求進一步提升,工商業儲能逐漸為終端客戶認知和接納。目前全社會用電量持續增長,疊加夏季極端持續高溫,國内電力供需預計呈現相對緊張狀态,工商業儲能成企業備電首選。分析師認為,認為競争格局來看目前壁壘尚不明顯,新玩家可以通過資本融資、差異化市場開發、銷售管道和品牌建設等來實作彎道超車。上市公司中,開勒股份緻力于工商業分布式光伏電站的投資、建設和運維業務,芯能科技加快推進“工商業儲能營運+戶儲産品研發與制造”儲能業務發展格局。(财聯社)

新能源汽車

【中國光伏與新能源車在歐洲獲巨大成功】

中國光伏與新能源車兩大行業在歐洲取得跨越式發展,形成成本、效率、供應鍊等多方面綜合優勢,份額不斷增長,悄然之間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裝機國。根據國際能源署的資料,2021年全球安裝的所有太陽能元件中有76%來自中國。中國的出口目的國榜首是歐洲,份額達56%。

ChatGPT神器開放;華為盤古大模型3.0;李飛飛“具身智能”新成果

2015-2021年中國光伏元件産量占全球比重,來源:中國光伏産業協會、前瞻研究院

2022年中國汽車出口311.1萬輛,同比大幅增長54%,超越德國成為全球第二大汽車出口國。其中新能源車出口67.9萬輛,增幅達120%。根據國際能源署資料,2022年全球約35%的電動車出口來自中國。歐洲已成為中國電動車及電池的最大貿易夥伴,2022年中國銷往歐洲市場的電動車份額快速增長到16%。

ChatGPT神器開放;華為盤古大模型3.0;李飛飛“具身智能”新成果

中國電動車全球份額已超歐美之和,來源:國際能源署

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同時,也要注意“走進去”、“走上去”,通過打造駐在國的安裝、服務、售後體系,形成在歐穩定生産與銷售能力,完善全球戰略、人才與供應鍊布局,不斷培育國際品牌,融入當地社會,并逐漸實施更加貼近本土需求的研發、營銷方案等,進而實作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虎嗅網)

光伏發電與光伏材料

【九大光伏巨頭就矩形矽片元件尺寸标準化達成共識】

光伏元件尺寸标準化迎來實質性進展,9家光伏巨頭共同宣布,對新一代矩形矽片中版型238Xmm1134mm元件标準化尺寸達成共識,元件尺寸為2382mm1134mm,元件長邊縱向孔位距400mm/790mm/1400mm。這九家企業包括阿特斯、東方日升、晶澳、晶科、隆基、天合、通威、一道、正泰。上述企業共同倡導和推動上述标準化尺寸方案為行業内更多的企業所接受,并将各矩形矽片元件标準化尺寸納入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标準。此外,九家企業決定共同成立“光伏元件尺寸标準化研讨組”,形成定期溝通及協同機制,推進新一代矩形矽片其它版型元件尺寸的标準化,以促進光伏行業健康發展。

光伏元件尺寸标準化的推進是光伏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将為光伏産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并将對行業未來發展産生重大影響:優化産業鍊供給結構,減少因适配不同元件尺寸而帶來的規格切換損失及結構性價格波動;大幅減少元件上遊各環節庫存,産線無需再考慮多種裝置的複雜相容性,有利于提升産能使用率,促進全産業鍊降本;有利于降低終端客戶的電站設計成本、供貨風險及産品選型方面的工作量;便于電站後期運維管理及産品更換改造。(澎湃新聞)

【兩大國内光伏巨頭預計上半年淨利潤大幅增長】

受益于光伏行業的持續複蘇,兩家國内領先的光伏元件制造商晶澳科技和億晶光電都預計上半年淨利潤将大幅增長。晶澳科技預計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增長146.81%-187.95%,受益于需求持續向好、新産能逐漸釋放;億晶光電上半年淨利同比預增1086%到1255%,受益于銷量增長、降本增效、矽料跌價。

然而億晶光電也面臨一些挑戰。在周一披露控股股東唯之能源股權被當機後,億晶光電周二公布,終止唯之能源認購13 億元的定增方案。(華爾街見聞)

【天合光能投資160億元擴建拉棒産能,加碼一體化産能布局】

天合光能近日公告稱,拟在四川什邡經濟開發區建設年産13GW單晶拉棒及配套項目生産基地,項目總投資約53億元。這是公司近期披露的第二份位于什邡的投資計劃:今年5月,公司計劃于當地投建年産25GW單晶拉棒及配套項目,項目總投資約107億元。兩次項目投資累計金額達到160億元。天合光能方面稱,目前階段先進産能依然稀缺,淘汰低效率和高成本的老産能,建設高效、低成本的先進産能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公司将繼續加強垂直一體化建設,提升産品技術水準和市場占有率,增強公司的綜合競争力和盈利能力。分析人士稱,在上遊産品價格已處于底部的背景下,天合光能堅持大手筆重資産投入,也引發關于産能過剩和投資成本效益方面的擔憂。

根據PV infolink統計,天合光能元件出貨量穩定在行業前三。産品方面,公司持續推動基于先進210技術平台的大尺寸電池元件産品,預計公司在2023年底電池片産能可達75GW,其中N型電池片産能預計達到40GW,元件産能可達95GW。業内人士稱,相比較于電池-元件實作近八成的一體化程度,天合光能在矽片環節則存在一定産能缺口。

目前天合光能仍有多個在建工程。今年6月30日公司釋出定增方案,募資不超過109億元,用于淮安年産10GW高效太陽能電池項目、天合光能(東台)年産10GW高效太陽能電池及光伏元件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等。(财聯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