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被欺负就要打回去!印度的贪婪付出代价,雷军:你罚款,我裁员

作者:古熙今事

在阅读此文章之前,感谢您点个“关注”,既能有很好的体验,还能有不一样的参与感,谢谢您的关注!

前言

被欺负就要打回去!印度的贪婪付出代价,雷军:你罚款,我裁员

印度一直都是一个很神奇的国家啊,作为我们的邻国,我们对三哥们也并不陌生。除了在军事层面两国经常对峙之外,在互联网领域印度老哥们的神奇操作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笑料。

除了扒火车,花样多人骑摩托外,国际大事上印度三哥们也整出不少骚操作。比如上一次低价以印度卢比购买了大量的俄罗斯石油后转手卖给欧洲狂赚几百亿,结果卢比大跌,俄罗斯在付出了一大堆石油后,只得到了一大堆花不出去的卢比。

被欺负就要打回去!印度的贪婪付出代价,雷军:你罚款,我裁员

但这一次,笑料却到了大陆的企业,雷军的小米在美国惨遭百亿卢比美元的罚款,一怒之下只能裁员反击。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就来盘点小米和印度的那些爱恨情仇吧。

本土企业出国求发展

改革开放之后大陆的经济是飞速发展,一大批国产企业也是吃尽了人口红利进入高速增长期,涌现出来了多个世界500强。

但是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国内市场也渐趋进入饱和了,前阵子社科院智库专家蔡昉在演讲中透露过一个数据,他说中国以占全世界17.9%的人口,只贡献了12.8%的居民消费,还有80%多的市场份额在国外。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大家的经济实力已经进入一个全面的小康了,以智能手机为例,现在就连农村的老年人也人手一个智能手机了,一个智能手机至少可以用两三年吧,那大家都有了,每年新生产的那些新产品怎么办。

被欺负就要打回去!印度的贪婪付出代价,雷军:你罚款,我裁员

毕竟大陆作为制造业大国,每年的产品制造能力是非常可怕的。

这个时候就要向外寻求发展了,欧美这些发达国家肯定是不太好取得。一方面他们本土就有很强劲的品牌,我们初来乍到很难形成有效竞争了,另一方面,华为血淋淋的例子近在眼前,美国说不准就有来这套,风险太高了。

相比之下,印度就是一个很优质的市场。离我们很近,人口基数足够庞大,有足够的市场。虽然印度人的总体收入较低,但他们的消费观很洒脱,因为印度人没有存钱的习惯,挣多少就敢花多少。

因此市场印度的其实很活跃。2021年,印度就一跃成为大陆之下的全球第一年出货量达到了1.62亿部,同比上升12%。2022年第二季度,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和中国手机市场出货量双双下降之际,印度智能手机仍旧实现了同比12%的增长二大智能手机市场。

被欺负就要打回去!印度的贪婪付出代价,雷军:你罚款,我裁员

再加上印度的科技还处于起步阶段,本土并没有足够有竞争的企业。印度政府也看清了这个形势,近几年来一直喊着“印度制造崛起”的口号,莫迪更是剽窃大陆的口号喊出来“Made in India”。向全世界各地的企业发出招商引资的邀请,还给出大量的政策和贷款优惠吸引企业建厂投资。

因此各大厂商都争先恐后的想率先在印度建造工厂,因为消费是有惯性的,如果你在印度市场能够站稳脚跟,那么后来者如果想要击败你,他就需要花更大的成本,因此各大手机厂商都争先恐后的先先立足在印度市场。

小米也不甘示弱,雷军一直都是一个极有魄力的人,早年直接就敢喊出要把手机的价格打下来,而后布局小米生态。印度这么大的一块蛋糕,想尽早分一杯羹很正常。

进军印度

在大陆网络梗圈里,雷军可以说是极其清新脱俗的一位,明明是商业奇才,偏偏又很接地气,在他亲自下场的发布会上为我们贡献了很多爆笑瞬间。

“are you ok”

被欺负就要打回去!印度的贪婪付出代价,雷军:你罚款,我裁员

这句出圈的爆梗就是雷军在印度的小米发布会上说出的。

2015年,小米成为最早进入印度市场的手机厂商,依靠性价比这一属性快速在印度收割了一大批粉丝,2017年印度的总统莫迪还亲自接见了雷军。

被欺负就要打回去!印度的贪婪付出代价,雷军:你罚款,我裁员

2018年,小米占据印度手机市场的30.3%,同期苹果在印度的市场占有率仅有2%,2021年,小米在印度卖出了四千多万部手机。

如此辉煌的成绩得益与小米独特的战略合作思路,他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的思路。不同于联想公司在印度开办企业完全由印度人管理,也不同于华为在印度开办企业完全由中国人主导等模式。小米采用管理上任用印度人和在产品上使用中国团队的联合阵容,充分做到了扬长避短。

任用马努-库马尔为小米印度CEO是小米在印度取得成功的关键一步。在加入小米之前,马努-库马尔作为德国Rocket Internet在印度的明星孵化项目Jabong的联合创始人,就已经是印度互联网界的明星人物。

被欺负就要打回去!印度的贪婪付出代价,雷军:你罚款,我裁员

自带流量和资源的马努-库马尔在业务管理之外,也在不遗余力的宣传小米的本地化,甚至与莫迪总理办公室保持长期沟通机制,在宣传营销上他也可以精准的寻找到印度的需求痛点,最大化的营销战略。

除了销售之外,小米的软件制造也做到了本土化。至2018年末,小米在印度的代工工厂数量将达到6家,平均每秒能够生产两部智能手机。

而除了500家服务中心,小米在印度售后服务方面的其他部署还有3家专门的维修工厂,两家大型的零部件仓库,除了手机本体之外,小米生态的其他硬件设施也实现本地制造。

小米还为印度用户提供了专属的印度定制功能。比如印度公共服务号码可视化拨打的特色功能。

小米的系统MIUI也通过轻应用的方式接入了印度本地的打车软件、新闻聚合、听歌软件等等。这种并不难的小创新不胜枚举,但却是在易用性上一点点全面超越其他手机,成为最贴近印度人生活的操作系统。

2017年11月,小米MIUI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小米印度开发者大会也标志着小米在印度的软件生态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起点。

从2014年到现在接近10年的时间,小米在印度开了10家工厂,为印度创造了两万多个就业岗位,成为名副其实的手机届的“印度一哥”,甚至有很多印度人觉得印度就是小米的品牌。

就当我们以为雷军要因为占有了人口世界第一(2022年超过大陆)的大国而兴高采烈的时候,印度就再一次通过他的奇葩创造狠狠给了小米一耳光。

惨重杀猪盘

被欺负就要打回去!印度的贪婪付出代价,雷军:你罚款,我裁员

其实网络上一直都有“印度挣钱印度花,一分钱也别想带回家”的调侃。不少外资企业都被印度的坑的晕头转向,小米也难逃一劫。

2021年12月,小米因涉嫌偷漏税被印度当局调查。印度财政部声称小米印度公司在2017年至2020年6月涉嫌严重逃税,给小米开了一张面额65.3亿卢比(约5.58亿人民币)的天价罚单。

要知道小米在印度的最高年利润最高也就3.5亿人民币。印度这一罚,小米两年都白干了。不过就这这还不够。

2023年4月27日,印度执法局发布公告称,2015年至今,小米(印度)以“汇出专利费用”为由,汇出555.亿卢比(约合人民币48亿)外汇至三个不相干的外国实体。据此,执法局根据1999年颁布的印度《外汇管理法》,扣押小米印度公司银行账户内等额财款。

印度给出的理由很离谱啊,印度法院判定小米印度以假冒支付专利费的名义,向三家境外实体公司非法汇款555亿卢比,违反了印度外汇管理法规定,因此将这笔资金扣押。

小米印度当时澄清说,小米手机的研发采用了高通芯片和一些专利授权,被扣押资金中80%是汇给高通的特许专利费,这是合理合法的。

被欺负就要打回去!印度的贪婪付出代价,雷军:你罚款,我裁员

但官方的回复是:印度小米和中国小米没关系。言下之意是,小米手机在中国研发,印度只负责制造和销售,凭什么要交专利费。

是个人都明白,就算是印度生产的小米手机也是使用了同样的专利技术,一样要交专利费。印方又怎么可能不懂这个道理,不过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这就是妥妥的杀猪盘啊。

大陆网友对此辣评:他明明可以抢,还非要给你一纸判决。更关键的是如果现有法律管不到你,印度会为你量身定制一部法律。

不过这可不是印度专门针对大陆,事实上印度针对的是全世界。

2007年,沃达丰被以偷税为由罚款21亿美金,李嘉诚个人也挨了12亿美金的罚款,沃达丰拖了12年,罚款翻到51亿美元,沃达丰上诉到国际仲裁法庭,胜诉了,印度连夜修改国内法律,追溯税应运而生。

2008年,印度以没交够税为由罚微软70亿卢比

2013年,印度税务部门以诺基亚违反公平竞竞争为由,敲了诺基亚2.56亿美元的的竹杠

2013年,印度以垄断性经营和不公平竞争为由重罚了IBM 8.6亿美元!

2013年, 印度以违反进口法为由罚款宝马1亿美元

2014年,印度罚三星2亿美元

2021年,印度以违反外国投资法为由罚沃尔玛13.5亿美元,沃尔玛受不了,22年退出印度市场

2022年,印度以三星逃税再次罚款2.12亿美元

2022年,印度以亚马逊违反了相关财务规定为由,对其罚款1.72亿美元。

2022年,以谷歌公司违反印度反垄断法为由,一周内两次累计罚款2.75亿美元。

2022年5月,印度以小米缴纳专利费涉嫌洗钱为由,冻结小米48亿人民币存款。

2022年7月,印度以逃税为由罚OPPO5.5亿美元

2022年8月,印度指控vivo避税18.9亿人民币

裁员反击

一口气被罚判了48亿的赔款,这基本让小米在印度的10年白干,还多赔了不少进去。

被欺负就要打回去!印度的贪婪付出代价,雷军:你罚款,我裁员

这对于深陷在造车大业里资金困难的小米是极大的打击,雷军当然不可能坐以待毙,从6月下旬,小米印度宣布开始裁员。一位小米印度员工在接受媒体时透露,目前公司员工数量已从1400人至1500人减少到约1000人。过去一周内公司就解雇了约30名员工,未来几个月可能会有更多人被裁。

这还只是其中一个公司,据相关人士透露,小米在印度的所有公司都迎来了或多或少的员工裁撤。

不过小米无疑是低估了印度当局的贪婪与决心。如果裁员有效,从2014年到2021年的7年时间里,选择关闭印度子公司或者办事处的跨国公司高达2783家,很多公司都是被印度的天价罚款与没收巨额资产之后,选择了直接退出了印度,但印度从来没有因为这些公司要退出,就退还罚款,更何况是裁员呢。

参考文献:

印度把中国企业当提款机!小米被罚50多亿,OPPO、VIVO也不幸中招 腾讯

小米手机在印度再次被罚款,印度的营商环境堪忧 网易

小米6.76亿美元解冻请求被驳,印度高院维持原判 新浪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