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十层功夫》(苌家拳秘而不宣的功法绝技)

苌乃周“从师四十余年”,真功实练,达到了极高的武学境界。他本文人,有深厚的文字功底,故能将习武心得加以整理,著述成书。其拳学理论博大精深,自成体系。《重修汜水县志》记其“潜心《周易》,洞彻阴阳起伏之理.....作《中气论》以明其会归,其中炼气之术,纵横开合之妙,均发前人所未发”。

苌氏武术的理论,包括武德理论、初学理论以及层次理论、中气理论、技击理论、功法理论。

苌家拳是一门循序渐进的学问,不是一蹴而成的技艺。苌乃周非常注意“蒙以养正”, 要求初学苌氏拳技者夯实基础,如此,方不致走入歧途。苌氏遗著中有《十层功夫》一篇,又作《十层练功》,详细说明每一层功夫应达到的要求和境界,指出相对应的功法理论和拳术套路,是苌氏拳法的指导性框架理论。

中气理论是苌氏拳学理论的发端。苌乃周将中气与武术动作结合,创造了内外双修、形气合一、刚柔相济、攻防一体的拳法。

苌乃周在其所著《中气论说》一书及其他拳械谱中,详细阐明了苌氏拳法的技击法则和注意事项,这些技击理论是苌乃周一生实践的总结,是苌家拳的精华所在。

除《中气论说》所述功法外,苌乃周另著有《五行气》等功法和功法理论著作。这些功法和功法理论著作,涵盖了易、医、道、武诸家精华,是苌家秘而不宣的功法绝技。

《十层功夫》(苌家拳秘而不宣的功法绝技)
《十层功夫》(苌家拳秘而不宣的功法绝技)
《十层功夫》(苌家拳秘而不宣的功法绝技)
《十层功夫》(苌家拳秘而不宣的功法绝技)
《十层功夫》(苌家拳秘而不宣的功法绝技)
《十层功夫》(苌家拳秘而不宣的功法绝技)

苌氏十层功夫的第一层功夫是练形, 又作练外形,文曰:“形者, 象也。练之使头、手、足、腰、臂、腿、胯、膊、肘、腕、四肢百骸、无不相随。此为人手第一层功夫。”此即活动筋骨法,目的是要“四肢百骸,无不相随”,达到周身灵活协调。

第二层功夫是练引气。文曰:“引气者,引周身之气,自内达外,自此达彼,发于四肢,以着人也。”引法,即打墙头,捶石头,击沙袋,打木桩,拍水缸等引内力于四梢。

第三层功夫是练身气。文曰:“身气者,上、中、下通身之气也。苟能熟练则浑身成就一块,不致散漫无纪。有触即发,发无不中,又何患有此牵彼扯之病乎?”

第四层功夫是练内气。文曰:“内气者,内五行之气也。练之既久,则形由气发,气利形捷。披坚破锐,全在乎此。须知中气在内。”苌氏功法中有《五行气》,即此层功夫之内容。

第五层功夫是形气合练。文曰:“形气合练者,则内外合于一致,形气化于无迹。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艺虽未至于至精,无以复加之地,而功已及于大半矣。”苌乃周将《中二十四势拳》列为形气合练之拳法,著有《合练中二十四势》一文,并云:“第五层形气合练,即人盘,中平势也。”

第六层功夫是练浮气。文曰:“浮气者,气浮于上,而为上盘也。”苌乃周将《上二十四势拳》列为练浮气之拳法,并云:“ 第六层练浮气,即天盘,起纵~飞舞也。”

第七层功夫是练沉气。文曰:“沉气者, 气沉于下,而为地盘也。”苌乃周将地盘滚伏《下二十四势拳》列为练沉气之拳法。

第八层功夫是练神气。文曰:“神为气子,气为神母,神气相随,如形与影。练之之法,盖由其气养之有素而神生焉,生之日久,神气合一。动静之际,出于不知不觉,疑有神助焉,非语言意想之所能及。”苌乃周将《孙大圣二十七势》列为第八层《练神气》之拳法。

第九层功夫是练变五行。文曰:“五行者,五脏也。变者随动而变化也。素无内功,其变于外者无由。惟练内气于平日,内气一动,则其外无不随之而变矣。如心脏属火,心气动,其变于外者为赤;肝脏属木,肝气动,其变于外者为青;脾脏属土,脾气动,其变于外者为黄;肺脏属金,肺气动,其变于外者为白;肾脏属水,肾气动,则变于外者为黑。”苌乃周在解说《练变五行》后有《面部五行论》和《咽肉变色论》两文。盖大敌当前,真气一动,即能外露于面部也。

第十层功夫是练元气。文曰:“元者, 一也,首也,本也,长也,始也。气者,天赋于人,而人受于天之气也。人之生死,全在元气,气聚则生,气散则死,所以修道之士,常伏其气于脐下,守其气于身内。元气不散,死从何来?且天下凡事起于一而归于一,岂独至于艺而疑之?学其艺者,始则由一本而发于万殊,终则由万殊而归于一本,舍是则无以为功矣!谓非对人博约一贯之意乎?艺中之能事,孰有加于此哉?故于此而要其终焉。至益寿延年,超脱飞升,功用神妙之致,无不从此一 练中来矣!其功又何能尽述哉!”此层功夫主要练真元之气,与苌氏《养气法》相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