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基于STAR-CCM+电池热管理CFD分析关键点

附赠仿真学习包,包含结构、流体、电磁、热仿真等多学科视频教程,点击领取: ​​​​​​仿真秀粉丝专属礼包

作者:朱古力,仿真秀专栏作者

对于电动汽车而言,如何精确控制电池温度是电池热管理系统设计的重要指标。过高或者过低的温度均会对电池产生不良影响:过高的电池温度会缩短电池寿命,过低的电池温度会降低电池活性,电池无法快速充放电。在进行热管理设计时,无法避免的两个课题是:

  • 电池温度是否合理
  • 电芯温差是否合理

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首先需要分析电池本身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如水冷板结构、电池模组布置方案,然后进行外围系统的设计,这时需要考虑电池包所需要的冷却液流量、温度和控制策略。为了开发、评估和优化设计方案,缩减开发时间,降低开发成本,电池热管理CFD仿真分析贯穿整个产品开发周期。本文将分析基于STARCCM+仿真的液冷电池包热管理应用,重点阐述在热管理仿真分析过程中需要注意关键点,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分析问题。STARCCM+以效率高、收敛好、集成度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汽车行业,仿真工作流程,运用starccm+进行电池热管理仿真分析时,工程师需要注意的地方或者说可能存在一些难点有这几点:

1、建模方法;

2、表面修复;

3、网格设计;

4、工况仿真分析;

5、热管理控制策略实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下面将对上述几点进行解释和说明。

一、建模方法

从结构工程师取得电池包模型是不能直接拿来用的,需要对几何模型进行处理,包括几何模型简化和流道抽取两个部分。

1、几何简化

几何模型简化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计算量大小以及模型计算精度,具体模型简化复杂程度,需根据分析目的、热管理方案、计算资源、任务周期等综合考虑。一般简化规则为:根据分析目的,尽可能保留对传热影响较大的零部件和特征,忽略对传热影响较小的零部件和特征。总结以下几点供参考:

  • 对自然冷却电池包,需考虑空气传热影响,保留箱体、电池模组结构等;
  • 对水冷电池包,可忽略空气影响(根据项目周期、开发阶段、计算资源等综合考虑),仅保留冷却系统和电池模组结构;
  • 去掉螺栓、连接件、线束等对传热影响较小的零部件;
  • 对圆角、螺栓孔等细节特征进行简化处理;
  • 对于完全对称模型可考虑对称建模。

2、流道抽取

STARCCM+在仿真分析时保留流体域,需对水冷系统进行流道抽取,流道抽取方法很多,简单流道可直接在STARCCM+进行抽取,复杂流道建议在Catia、Proe或者SCDM软件进行抽取。流道几何模型处理几点建议:

  • 去掉固定连接组件、底部泡棉支撑等对传热影响较小部件;
  • 抽取内部流道,保留冷却板或口琴管厚度和管路内径,对管道变径、局部弯头等细节特征尽可能保留,忽略进出水口管、集流管管壁厚度;
  • 去掉水冷板内部对体网格质量影响较大的尖角、圆弧面等细节特征。

二、表面修复

划分网格之前,需对几何表面进行检查(surface repair),不少工程师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模型表面错误(穿刺、自由边、压缩边等),一些工程师可能和我一样曾经会困惑如何处理?若表面修复后发现穿刺、自由边等问题成千上百甚至更多,这时候应回到CAD软件里检查整个模型,是否存在干涉和其他等问题;若表面修复问题比较少,则通过表面修复的主界面操作命令进行修复。

基于STAR-CCM+电池热管理CFD分析关键点

三、网格设计

仿真结果是否准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网格设计、网格质量。在划分网格前,需对几何模型进行评估,选取网格类型、网格尺寸、关键区域加密等。

STRACCM+高效的重要原因就是前处理与后处理高度集成,在软件里完成网格设置和网格划分,当然也可以在前处理软件(hypermesh、ansa)里进行面网格划分,然后导入STARCCM+进行体网格划分。

个人推荐在STARCCM+进行几何模型网格划分,提高仿真工作效率。网格设置可基于Parts的网格划分,可基于Region的网格划分;网格类型可分为多面体、四面体、切割体、棱柱层、薄壁(thin)网格等,不同的网格类型的特征和适用范围不同。

四面体网格易浪费,收敛慢;多面体网格比四面体网格计算精确,收敛快,在不同区域的交界面上形成正交的网格,适用于传热、旋流、复杂流动等;切割体网格比多面体网格需求的内存少,不同区域的交界面上不能形成共形网格,适用于电子散热、外部流动;thin网格用于体积较薄的区域(例如导热垫、隔热垫、钣金件等等),通常和多面体网格组合使用。此外,考虑传热计算精确度,网格划分时需要考虑交界面处网格共形与非共形。

四、工况仿真分析

Starccm+进行电池包热管理仿真分析分为纯流动计算(稳态计算)、电芯生热计算和流热耦合计算。

流场分析在电池冷却系统设计过程中,对冷却系统进行流场分析,得到在不同流量下冷却系统的流阻特性、流量分配等信息,用以初步评估冷却系统冷却均匀性,并为水泵选型和匹配作参考。流场分析结果取决于流道抽取模型处理的准确度。

热仿真分析依据整车性能工况输入,分为放电工况分析(行车工况、爬坡工况、NEDC工况等等)和充电工况分析(高温快充、常温快充、低温快充、低温慢充)。例如分析高温高速工况(极限工况),即对电池在高温状态下工作进行仿真模拟,评估冷却系统性能,以及电池最高温、温差等指标。

充电工况包括高温快充、常温快充、低温快充、低温慢充等,主要用于评估在不同温环境条件下,电池的充电特性以及温度、温差等热管理指标。

仿真结果是否准确取决于工程师是否理解所分析工况、电芯发热量计算、模型建立、网格划分、边界条件等因素。根据设计目标,对应如下评价指标对仿真计算结果进行评价,评估热管理系统设计可行性,并指导热管理系统方案设计和优化。

基于STAR-CCM+电池热管理CFD分析关键点

五、热管理控制策略实现

点击完整阅读全文 

基于STAR-CCM+电池热管理CFD分析关键点

相关阅读推荐: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PACK热管理热仿真案列分析

STAR-CCM 网格修复功能

STAR-CCM+案例05|烟气掺混罐内部空气混合模拟-从实践中学习CFD

粉丝福利

附赠仿真学习包,包含结构、流体、电磁、热仿真等多学科视频教程,点击领取: 

仿真秀粉丝专属礼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