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爱恨就在一瞬间,举杯对月情似天”,十几年前的一曲《新贵妃醉酒》,让当时不到30岁的李玉刚彻底进入了大众的视野,这首歌以独特的将京剧与流行音乐结合的方式来演唱的,同时也开创了戏腔音乐的先河。
也正是这次的亮相,让李玉刚一夜爆火被拥上了神坛,但是很快,由于年轻气盛,他的爆火如同夜空中的烟火一般转瞬即逝。
现在,沉淀好了的李玉刚磨去了身上多余的傲气,再次回到了大家的视野,在2021年党的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上更是用一首《万疆》让我们感受到了华夏之壮美,山河之辽阔。
现在已经是国家一级演员的李玉刚也有过一段年少轻狂的历史,曾经与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儿子梅葆玖发生过一次激烈的矛盾,当时的李玉刚不仅被梅葆玖骂做“跳梁小丑”,李玉刚更是直接回怼“在京剧界没有人像他这么风光”,也是这次矛盾直接导致了中国京剧界的一场巨变。
众人对这场矛盾说法不一,有人觉得李玉刚初出茅庐就敢如此轻狂,但是也有人觉得梅葆玖是仗着资历欺负圈内新人,总之叫一个众说纷纭。
梅葆玖子承父业
梅葆玖身为京剧大师梅兰芳最小的儿子,他小时候是对戏曲没有什么兴趣的,在家里看来,他也的确不是一个适合学习男旦的苗子。
因为从很小的时候,他的五官就没有其他孩子的那种圆润,反而颇有些“硬汉”之风,但是无奈家里的孩子都不愿意和梅兰芳一样走戏曲的路,只有最小的梅葆玖在家里的耳濡目染之下对戏曲产生了兴趣,接过了父亲的衣钵,走上了学习京剧的路。
在此之前家里谁都没想过会是最小的儿子扛起了梅派的大旗,不负父亲梅兰芳所望,还成为了这个领域内的领军人物。
由于各种原因,梅葆玖先生10岁才开始学艺,戏曲其实是童子功,三岁到五岁是学习戏曲最好的年龄,因为那个时候的小孩子身子柔软,训练起来也不是那么的辛苦。
因此10岁才开始学艺的梅葆玖注定要比同门的师兄弟付出更多的努力,甚至付出双倍的努力也可能达不到那些有童子功底的同行的效果。但是在那个时候,已经没有比他更好的接班人了,也只能让梅葆玖先生去学。
在身段方面梅葆玖先生可能比不上父亲梅兰芳,但是内行人表示,梅葆玖先生的唱功和音准已经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超越了父亲梅兰芳。
后来因为特殊时期的缘故,剧团只能被迫解散,剧团的师兄弟们也只能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被迫分开,梅葆玖想起来已经离世的父亲,他觉得父亲一生都在为之付出的事业不能就这么断送在自己手里,于是他独自一人开始重新拾起那些唱腔和身段,练习父亲曾经演绎过的曲目,一步步将梅派重新发扬光大。
而这个时候的李玉刚也不过才刚刚几岁而已,离他走上戏曲的路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因此按理说这两个人的碰面应该是前辈与后辈的关系,而不是针锋相对,甚至还撕破了脸面的关系。
李玉刚为何跌落神坛
时间线来到李玉刚这边,他出身自东北的一个小山村里,没有像梅葆玖先生这样的家传绝学,也没有学习戏曲的条件,虽然在高中毕业之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个很好的学校,但是因为家庭贫困,他不得不放弃学业转去打工赚钱。
但是他对于戏曲表演方面十分热爱,就算是打工也不忘工作之余学习演唱。在那个还技术还不发达的年代,李玉刚只能借着去音像店打工的机会,利用店里的设备学习男、女声,和戏曲,那个时候流行音乐也才刚刚起步,李玉刚也跟着学习流行音乐。
好在上天没有辜负他的努力,他晚上在夜总会打工的时候得到了一个演出机会,是和另外一位女歌手一起合唱《为了谁》这首歌,但是临上台前女歌手却缺席了,李玉刚想起来自己平时练习京剧时用到的男、女声,便一人运用男女声的转换完成了歌曲的演唱。
在那个没有伪音的年代,李玉刚此举算是开辟了先河,场下的观众反响十分热烈,这也为李玉刚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在2006年靠着一曲《新贵妃醉酒》走红之后,人红是非多印证在了李玉刚的身上,骤然猛增的粉丝也给李玉刚带来了麻烦。
当时网络兴起还没多久,人们还不懂得网络消息的真假虚实和刻意夸大,李玉刚粉丝在网上营销“前有梅兰芳后有李玉刚”、“李玉刚是梅兰芳在世”等消息在一些媒体的恶意推波助澜下传入了梅葆玖先生的耳中。
梅葆玖先生是一个传统的京剧人,接受不来戏曲和流行音乐的结合,再加上之前他认为李玉刚的《粉刷匠》抄袭了父亲的京剧片段,他对李玉刚就颇有微词。
这次的传言更是让梅葆玖先生对李玉刚更加不满了,他认为这对自己的父亲梅兰芳大师十分地不尊重。
之前本就存在的矛盾还没化解,新的传言让两人之间的关系更是火上浇油两人之间的矛盾在当时引起了十分激烈的讨论。
当时的两人算是传统艺术和新兴流行艺术的代表人物,支持传统艺术的一方认为向李玉刚这样改编戏曲,将戏曲和流行音乐结合的方式是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然而以李玉刚为代表的年轻一代则认为老一辈人接受不了新兴文化,对流行音乐存在着偏见。
正因如此,李玉刚与梅葆玖之间的矛盾上升到了两种艺术之间的矛盾,梅葆玖也越发不能原谅李玉刚。
当时的梅葆玖是梅派戏剧的正统传人,梅派直接与李玉刚撇清了关系,这让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李玉刚直接怼了回去,表示自己就是当之无愧的京剧演员,在整个京剧界都没人和他一样风光的。
在此之后两人的关系更加恶劣,但是最后两人矛盾激化的导火索是一场由央视主办的晚会。
矛盾激化
虽然矛盾都已经闹了那么久,其实那场晚会才是两人的第一次碰面,本意是想缓和一下两人的关系,没想到李玉刚的一句话直接将两人的矛盾推向了高潮。
当李玉刚的那句“代表了梅派艺术”刚一出口,现场知道内情的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梅葆玖先生更是直接脸色一黑愤然离场,本以为能见到的关系缓和现场直接变成了矛盾激化的温床。
在此之前就已经被梅派公然排除在外,甚至还和梅派正统传人梅葆玖先生结下如此矛盾的李玉刚,是怎么敢在这么多人面前公开宣称自己是梅派代表人物的啊,也难怪梅葆玖先生直接愤然甩袖离场了。
然而此时的李玉刚还没有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直到被身边的人提醒了他才意识到自己的不妥当之处。
连正统的梅派传人都不敢在这种场合之下表示自己是梅派的代表人物,而李玉刚这个曾经被开除了“梅籍”的人却敢直言自己代表了梅派,这怎么能不让梅葆玖先生生气呢?
之后的梅葆玖先生更是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道,父亲在他心中是一位非常伟大的京剧艺术家,他不希望有人借着父亲梅兰芳的名号来进行炒作,而李玉刚的那些行为正好是踩在了梅葆玖先生的雷区上。
不过在这件事之后,两人算是彻底站到了对立面上,而李玉刚因为这件事也从此“跌下神坛”,事业进入了低迷期,也算是为自己的狂妄付出了代价。
缺席的道歉
梅兰芳大师的成就是可以说在整个京剧史上都是数得着的,也是梅派的创始人,在梅葆玖先生的心目中,父亲亦是他的恩师,是他走上京剧这条路的启蒙者。
在他踏上学习京剧的这条路之后就对父亲充满了敬佩之意,他想成为一个像梅兰芳大师一样的京剧艺术家,于是他很努力地学习京剧,一步步向父亲靠拢,因此对于梅葆玖先生来说,父亲就是他的原则和底线。
因此,那些甚嚣尘上的舆论才是梅葆玖先生和李玉刚之间矛盾的点火索。因为父亲梅兰芳的缘故,梅葆玖先生对于京剧的尊敬是大过热爱的,他认为京剧就应该保持着最原始的纯粹,而不是添加一些乱七八糟的其他元素,更何况李玉刚还打出了父亲的名号来吸引热度,这让梅葆玖先生更加的怒不可遏。
说回李玉刚这边,他在那次演出之后就陷入了事业的低谷期,对于自己的狂妄也作出了反思,于是他便找了在圈内十分有名望的王昆老师,请求他能够帮自己给梅葆玖先生带去一封道歉信。
这封道歉信是李玉刚经过几度修改才写成的,可见言辞之恳切,但是后来王昆老师却给他指出了另一条路——“解铃还须系铃人”,他希望李玉刚可以自己亲自上门而不是假借他人之手去做这件事。
然而李玉刚却误解了王昆老师的话,他认为是梅葆玖先生不愿意听取自己的解释,更不愿意接受自己的道歉,也就是说自己和梅派再无和解的可能性了,于是干脆收回了道歉信,一直到梅葆玖先生去世,两人都再无交集。
这位传统戏曲艺术的大师与新兴艺术形式引领者李玉刚之间的未能化解的矛盾成为了两人心中永远的遗憾,梅葆玖先生在离世前还在和记者表达希望自己在这有限的一生中能够为中国戏曲事业作出一番贡献。
如果这两位在不同领域各有成就的艺术家之间的矛盾能够成功化解,中国的戏曲艺术会不会又是另外一番光景呢?
相信对于梅葆玖先生的离世,李玉刚心中是有悔恨的,他曾多次公开表示过对梅葆玖先生的追念,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这也是李玉刚心中永远的遗憾了。
传统和新兴的碰撞
其实梅葆玖先生和李玉刚都是那种性格温和也极其热爱艺术的人,梅葆玖先生最大的愿望就是为中国的戏剧艺术作出贡献,他想要将梅派发扬光大,但是苦于传统京剧逐渐走向没落,他却束手无策。
他虽然有很多弟子,但是学习旦角的仅仅只有一个,因此在那个时候李玉刚的出现是带给他很大的欣喜的。虽然老一辈人总是秉持着艺术的纯洁性,对于流行元素有一种天生的排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李玉刚带来的传统戏剧与流行音乐的结合确实是给日渐凋敝的京剧圈子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很多年轻人在戏剧身上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然而阴差阳错,一开始无心的一次热度营销却成为了这两代艺术家矛盾的导火索,其实本该是两位在各自领域都颇有造诣的艺术家之间的惺惺相惜,最后却演变成了“死对头”,怎能不让人扼腕叹息。
而李玉刚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传统戏剧与流行艺术也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静下心来磨炼自己的专业能力之后,在歌舞剧领域也是占据了一席之地,还获得了国家一级演员的成就,也创造出了更多元素结合的作品,为中国的传统戏剧也算是添砖加瓦了
结语
虽然在现在看来,李玉刚结合了传统京剧和流行音乐的元素,算是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也的确是为中国的传统戏剧增添了新的活力,在某种意义上的确是传承了传统的京剧艺术;而梅葆玖先生更希望能保持艺术的纯洁性,将传统的艺术能够原原本本的传承下来,这是两代人、两种思想的摩擦与碰撞。
繁琐的规矩牵绊住了传统艺术的手脚,让京剧艺术数次陷入发展危机,但是也正是这些规矩,才留住了传统艺术的“本味”,这是京剧的发展根基;而流行文化给传统艺术带来的冲击也是不言而喻的,这也是导致传统派和开创派之间出现矛盾的根本原因。
正如有人评价的那样,“梅葆玖适合守护江山,而李玉刚啧擅长开创先河”,艺术之间的摩擦碰撞也是艺术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李玉刚也更加沉稳,心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在某节目上也表示,只要国风音乐能够在年轻一代人之间进行传承和发展,这就够了,如果还能让传统京剧文化在年轻人之间流行起来,那就是更值得的一件事了。
如果从宣扬传统文化的这个意义上来讲,梅葆玖先生和李玉刚之间也算是弥补上了遗憾,达成了和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