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的时候,温度低血液循环慢,所以手脚发凉,我们都能理解。但有些人呢,无论什么季节都会脚凉,哪怕是大夏天三十几度都不会感到暖。特别是一入秋啊,脚丫子就开始发凉,严重点跟冰坨子一样,连身上都会发冷。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是不是身体机能出了什么问题?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情况,那我今天来教你该怎么办。很简单,把这三招学好就够了。
首先呢当然是要找到脚凉的原因,以及该怎么去调理。
第一种原因就是肾阳亏虚。中医上说啊,肾是我们一身阴阳之根本,那肾阳呢有温煦、推动、兴奋的作用,所以肾阳旺了,我们五脏六腑的阳气才会足。如果说你的肾阳亏了,全身的阳气就容易虚,这会导致什么后果呢
?大家想象一下,我们身体中的热气就像是一个小太阳那样,太阳亮了温度就高,身体就温暖,那太阳不亮了,我们自身的热气就不足,外面的寒邪啊病毒啊就很容易侵犯到我们身体里。那最开始有反应的,就是最末梢的四肢了。热气少了,手脚是最先感到发凉的,然后就是身体躯干会怕冷,这时候什么关节痛啊、肚子痛啊都来了。这是因为寒邪侵犯到四肢关节,侵犯到腹部。
那如果是侵犯到肺部了,就容易咳喘,侵犯到脾胃呢,就可能会拉肚子。尤其是女性,要是一不注意被寒气侵袭了,很可能就会出现宫寒的问题。宫寒引起的毛病那可太多了,要怎么辨证呢?最典型的就是手脚冰凉、身体怕冷,第二个呢就是要看舌头,如果一伸舌头颜色很浅、舌苔偏白,那就要小心了。
还有就是晚上爱起夜,平时小便清长,都属于宫寒的表现。还有很多朋友呢,特别容易感到腰膝酸冷疼痛,动不动就腰酸得厉害,一摸还特别凉,如果说你有这种情况,多半就是肾阳虚亏了。
这时候啊我们最常用有温补肾阳作用的中成药来调理,比方说桂附地黄丸。那如果是你肾阳虚的症状特别明显,除了脚凉怕冷,还经常起夜、腰膝酸软、小便不利,那就可以考虑用金匮肾气丸来化气行水。这味药呢是在桂附地黄丸的基础上,把肉桂变成桂枝,还加了牛膝和车前子,不仅能利尿去水肿,还能引血下行,对温补肾阳有比较好的作用。
第二个导致脚凉的原因呢,就是脾阳虚。相比于之前肾阳虚表现出来的寒邪侵犯,脾阳虚还会出现阴寒内生的情况,所以除了手脚冰凉等肢冷问题,还有一个典型的症状就是不敢吃凉的,平时只要碰点凉水、喝点冰饮料就会胃痛和拉肚子,这是因为啊脾阳虚的核心就在脾胃。有这类问题的朋友啊,平常很喜欢温热的东西,受凉之后如果觉得肚子疼,用热水袋敷一敷,或者马上喝点热汤下去,很快就能缓解了。
但是只要一碰点凉的冰的东西,这个肚子疼的呀,要么是持续不断的隐隐作痛,要么就是特别不舒服的那种痛。这类人从舌头上也很容易分辨,平常伸舌头一看,颜色特别淡,而且还很胖,两边呢会有牙齿印,舌苔又白又腻,还黏糊糊的。出现这些问题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去用到一个叫做附子理中丸的传统中成药,它呢主要是用来温中健脾补阳气的,对脾胃虚寒导致的手足不温、呕吐腹泻、腹痛散寒都有比较对症的调理效果。
第三个原因呢就是淤滞堵塞了,这类情况比较复杂。比方说你经常会发现身边有些朋友啊,特别爱生闷气,动不动就黑脸不吭声,好像头顶常年罩着一片乌云,心情不是很好的样子,中医上把它叫做“情志抑郁”,然后把这类人容易出现手脚冰凉的问题辨证成“四逆散证”,典型的表现就是心情不好、人不精神,胸口老像是赌了一口气那样,经常肚子疼、小便不利、爱咳嗽,四肢末端发冷。那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呢,一个是因为肝淤,你想啊,肝气一旦郁结停滞在我们身体里,肝胆淤堵了,阳气自然也跟着散不到四肢上了,那是不是就容易出现手脚发凉的问题呀?
所以说啊,我们通常会先考虑用疏肝的方式去调理,比如注重饮食、加强锻炼,然后用红花逍遥片或者是龙胆泻肝丸之类的药来促进气体运行,缓解四肢不温。那除了肝淤,还有一种情况是因为经络不通、出现堵塞了,也会导致手脚发凉,特别是下肢容易出问题。如果臀部、腰部的经络出现了堵塞,那气血呢就没法顺着经络疏通到下肢去了,这时候呢不光是会导致脚凉,还容易导致膝关节痛、臀部环跳穴冷痛、腰椎疾病等问题。所以啊你会发现,经络不通的人啊他的腿脚特别没力,而且很容易腰酸腰痛,腰椎间盘突出,平常呢久站也不行,久坐也不行,躺久了更是不舒服,这都是因为啊经络堵塞、气血下不到四肢去了。
这种情况啊,脚发凉都算是轻的了。那对于这类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仅仅是调理脾胃、补充阳气已经不够用了,关键还是疏通经络,除了药物配合,还可以推拿、艾灸和按摩穴位,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所以重点就来了,我们平常该怎么应用经络和穴位的方法,来调节这个问题呢?很简单,来跟我学吧。
首先第一招,如果是肾阳虚亏导致的四肢逆冷的问题,那我们就需要去刺激提肾阳的穴位,第一个推荐去用到的穴位叫做“关元穴”,它具体在哪呢?在我们肚脐,从人体前正中线上,顺着肚脐往下3寸就能找到了。中医上讲这个关元穴是人体元阴元阳关藏之处,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作用。那配上艾绒之类温经效果很好的药物来进行艾炙,是不是就能温补肾阳了呢?第二个要找的补肾穴位在脚上,叫做“太溪穴”。先摸到脚内踝的最高点,再向后摸到跟腱,把两点连起来中间的凹陷处就是太溪穴了,这里是肾经的输穴,意思是肾经气血都要经过这里才能传输到各处。
所以说啊,如果有肾脏方面的疾病,以及像精力不济、手脚冰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之类的病症,那么刺激这个太溪穴是很有帮助的,平常我们自己在家就可以艾灸这个位置来起到补肾阳的作用。另外呢,如果你是去中医院调理,或者让别人帮忙艾灸,那还有两个穴位更值得推荐,那就是命门和肾腧穴。具体在哪呢?先来看命门穴,在后背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边的凹陷处,艾灸这里对月经不调、肾阳不足、腹泻、小腹冷痛、四肢不温都有很好的调理作用。那肾腧穴在哪呢?在命门穴旁开1.5寸的位置,你找到之后用拳头揉一下就会发现,这里特别酸。一般来说肾阳虚亏得越厉害的人,揉的时候就越酸痛。艾灸肾腧穴呢,对滋阴壮阳、利水消肿腰痛,以及改善腰膝酸软、小便不利都有很好的效果。
那么第二招是什么呢?有人就问了,那如果我不是肾阳虚,我是脾阳虚才导致的脚凉,那又该用什么穴位?很简单,找中脘和足三里这两个位置就行了。中脘穴具体在哪呢?顺着肚脐一直往上摸,到胸骨下方与软骨的结合部,把这个位置和肚脐连线,取中间就是了。如果你觉得这样很难找,那就找肚脐正中上方4寸的地方,很容易就找到了。刺激这里能帮助和胃健脾、通调腑气,对温脾阳很有好处。那足三里又在哪呢?
坐在椅子上屈膝,从外膝眼向下三寸,也就是4根手指头并起来的宽度,在胫骨的外侧缘有一个凹陷。找到位置之后呢,你用大拇指揉一揉,会觉得特别酸胀,那就说明你找对了。足三里是人体的强壮补益要穴,特别是对补脾胃之气很有好处,艾灸这里能振奋我们这个足阳明胃经的气血,除了改善腿凉的毛病,还能帮助调理胃炎、便秘、腹泻和肠易激综合征,提高机体免疫力。
第三招呢,就是针对肝淤和经脉不通的问题了。如果你觉得自己老是爱生闷气,然后经常胸闷,一胸闷脚就凉得厉害,有时候整个四肢包括身体都会发冷,这种情况呢可以用到两个穴位,首先呢就是太冲穴。这个位置好找,从脚的大趾和二趾之间一直往上推,推到脚趾和脚背的结合部,发现推不动了,就是太冲穴。平常多按揉或者艾灸这里,对疏肝有很好的效果,除了能调解下肢冷痛,对治疗中风、头晕和癫痫也有帮助。再有呢就是期门穴了。具体要怎么找呢?在乳头直下方第六肋骨间隙的4厘米左右的位置,这里对应着肝经,经常按揉或者拍一拍对疏肝有好处。
那么如果是经络堵塞导致的脚凉呢?这时候常用的点有三个:一是针对腰部经络,用针灸、拔罐、推拿、刮痧等中医传统方式,去帮助调理腰椎腰痛的问题;二是针对臀部经络,找到环跳穴,找的时候需要我们侧卧,然后下腿直、上腿屈膝,在外侧股骨大转子与臀裂之间连线的外三分之一处,靠近髋关节的地方就是环跳穴,属于足少阳胆经,具有回阳固脱、舒筋通络、缓解下肢萎痹的作用。如果你用手一压这个地方,发现非常的疼,疼的很厉害,你这条腿还特别凉的话,那有可能呢,是这个环跳穴堵塞,气血下不去导致的这个腿凉。那我们呢,也可以去揉按或者艾灸这个穴位。
简单3招讲到这里就差不多了,如果你有四季脚凉的问题,看完这个视频之后你找到原因和调理办法了吗?如果觉得有帮助,请关注之后长按点赞支持一下,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