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春风动力:一边饱受争议,一边疯狂赚钱

作者:胖鲸头条
春风动力:一边饱受争议,一边疯狂赚钱

作者 Coco

国产摩托,没有品牌?

有多少人想买一辆摩托?

春风动力:一边饱受争议,一边疯狂赚钱

包括我在内,相信有不少人看到机车博主风驰电掣的酷飒身姿后,也常常点击搜索框寻找适合新手的摩托。不过,即便摩托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风靡,至今仍是小众爱好。

受困于技术、安全性、价格,再加上国内浩浩荡荡的禁摩令以及机车牌照限制(上海沪A黄牌价格在50万左右),摩托也被称作是年轻人的烧钱爱好。不过,得益于国产摩托品牌一步步夺食市场份额,价格更低的摩托出现了,国产摩托也成为摩托爱好者的新选择。

但了解摩托市场的读者们都知道,曾经的国产摩托以“山寨”、“质量差”等各种原因被国内消费者抛弃,日本的铃木、雅马哈、川崎和本田才是真爱。事实上,这几年对于国产摩托车的风向有所转变,国产摩托的声名逐渐好转,其中春风动力CFMOTO(下称“春风动力”)被众多机车爱好者们称为“国产哈雷”,认为该品牌最有可能站上世界舞台。

春风动力:一边饱受争议,一边疯狂赚钱

技术立本,春风度过玉门关

春风动力能在国产摩托行业闯出一片天地,离不开创始人赖国贵在摩托市场百废待兴的上世纪末就坚持投资技术,一点点积累到如今。

在赖国贵创立春风动力之前,因一句朋友之言,抓准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摩托车风潮,在温州创立了春风摩托车配件厂,只可惜小作坊式的配件厂跟不上当时摩托车的发展速度。几十万配件卖不出去的困境让赖国贵清醒:技术才是核心生产力。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赖国贵猛扎技术深海,和团队花了三年时间生产出当时最受欢迎的水冷发动机,噪音小又环保。当时,国产发动机还是以风冷为主,声音又大且排气量十分影响环境,这也是政府推行禁摩令的原因之一。

不过,八九十年代末的市场风向不妙,质量、口碑、山寨等问题是国产摩托车原罪,消费者只认准进口货,对国外大牌的忠诚度很高,比如日本的铃木、本田、川崎等。在这种市场风气下,即便赖国贵迎难而上,但自研的水冷发动机依旧不被厂家和消费者看好。于是,赖国贵选择自创国产摩托车品牌,自研、自产、自销。

春风动力:一边饱受争议,一边疯狂赚钱

自2000年始,春风动力在全地形车、船艇发动机、大排量摩托车、游艇产品和摩托车电动化上不断投入精力研发。许多人开始了解春风动力也是基于其在国产市场的技术优势。至此,其在国内的知名度也越来越大,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峰。

2001年,春风动力两款摩托远销海外,开启欧美、东南亚市场。

2003年,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13年,春风动力与奥地利品牌KTM签订协议,聚焦电动化。与圈内知名老炮的合作强化了春风动力的技术优势,并创立KTMR2R品牌,在国产摩托车市场打响知名度。

春风动力:一边饱受争议,一边疯狂赚钱

2014年,春风动力成为国宾护卫队指定的合作伙伴,甚至还被工信部誉为“代表国产摩托车最高水平”。名声大噪,为春风动力带来不少的销售转化。同时也一举拿下了众多城市的公务摩托车项目。比如,在杭州街头见到交警骑的摩托车正是“CFMOTO”。

2017年,春风动力成功上市。直到最近,春风还被传与知名品牌雅马哈建立合作。如合作正式落地,放在国内市场简直属于炸裂新闻,可见春风动力仍有扶摇直上之势。

春风动力的诞生对国产品牌和国际大牌而言,是不可忽视的存在。从籍籍无名到如今声名鹊起,春风动力固然有其核心优势。但说实话,和巨头相比,春风动力仍无法相提并论。不过,当春风动力增长至今,基础搭建完毕后,品牌力愈发重要。那么,在国产摩托没有品牌的困境之下,春风动力该如何破局?

潮牌入局,爆品销量令人惊

事实上,春风动力找到了破局点:打造摩托潮牌。

春风动力:一边饱受争议,一边疯狂赚钱

提出这一思路或许与现任的总经理有关。2008年,赖国贵儿子赖民杰加入春风动力,曾任职市场部经理、创意总监、研究院副院长等职。相较于赖国贵,出生于1985年的赖民杰显然更贴近消费者,也容易捕捉到消费风向的一举一动。

从品牌定位、视觉VI上,春风动力更倾向于以潮文化为核心,或者说,是一个带着年轻朝气的品牌。

不过,更值得细细琢磨的还是在产品研发上。不管是消费者还是同行,抑或是投资机构,十分关注春风动力打造爆品这一绝技。

b站机车UP主小狮子佑酱对春风动力250SR这款车型的销售业绩记忆犹新:“据我了解,250SR这款车的销量超过十万,这一数字非常夸张,可以说是业界销冠级别。”

国金证券也表示,春风动力的250NK和450NK主打车型占据了250-400CC排量的细分市场。春风250NK分别以12000台和15500台,斩获2018年和2019年250级别销量冠军,领先于第二名铃木DL250或者GSX250。

春风动力:一边饱受争议,一边疯狂赚钱

爆品打造与产品战略、市场动向息息相关。2008年,赖国贵刚在美国开拓四轮车市场后便遭遇经济危机,对公司影响巨大。也是正因这一契机,赖国贵调转方向盘,转向大排量市场。当时,欧美国家对玩乐型摩托的需求逐渐上升,同时考虑到大排量摩托也能为拿下公务摩托车项目服务,因此,250CC、400CC的大排量摩托车开始加入研发生产。

回到国内市场,大排量摩托的消费趋势要晚于国外,再加上春风动力对摩托消费者的精准拿捏,打造爆品的成功率也有了六七成。再回头看这些爆品车型,总结而言,可以用「物超所值」来形容。比如春风250SR这款,被众多博主推荐兼顾颜值和价格的女性友好新手车型。还有450SR,有博主用“在这款车上你可以找到很多本不属于这个级别的高端配置”来评价。

提到潮牌,春风动力旗下主打电摩的ZEEHO(极核电摩)也十分具有代表性。在品牌官网中,潮文化被运用到了极致。关于这一点,UP主小狮子佑酱也表示,新能源摩托的破局点在玩乐车型上。

春风动力:一边饱受争议,一边疯狂赚钱

当摩托车还被当作是“氪金玩家的高端玩具”时,春风动力一举打破,在价格质量上先做到碾压。再加上营销得当,成功率更上一层楼。在采访多位摩友对春风动力的看法时,不约而同都提到了一点:春风动力的营销很不错。

关于营销,春风动力的思路有两条,一条是通过国际赛事、户外运动等专业度较高的活动为品牌与“专业”和“国际”绑定,在国内则充分利用社媒平台,在内容宣发上以“潮”为核心。

专业度体现在经常赞助一些专业运动的国际赛事。2022年还参与了世界级摩托车赛事 MOTOGP Moto3 级别赛事,并在印尼站获得季军。此番胜利,是国家车队首次站上领奖台,为其品牌在国际市场赢得了更多喝彩。甚至在吴京主演的《战狼》电影中,也有春风动力的全地形车出现。包括前文提到成为国宾队的合作伙伴,春风动力把“优质专业”直接贴在了脑门上。

春风动力:一边饱受争议,一边疯狂赚钱

另外,春风动力十分重视社媒平台的运营与投放。对于年轻人而言,抖音、小红书、公众号等是他们接触摩托车的关键入口,甚至是唯一入口。目前摩托车仍属小众爱好,消费者对摩托车博主的粘性以及对品牌的忠诚度要更高。以XO狒狒为例,春风动力从商品详情到博主投放,清一色选择女骑博主,尤其是身高不算高挑,更符合大多数女性的标准。

春风动力:一边饱受争议,一边疯狂赚钱
春风动力:一边饱受争议,一边疯狂赚钱

以及,春风动力在摩托车衍生产品上以打造生态为主。品牌自有的摩托车社区app已有110万人注册,主打摩托社区文化,增强品牌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弱联系。最近还生产了一款适用于摩托车场景的耳机,和骑行专用的运动摄像机。包括骑行服饰、头盔等,看着与潮牌服饰别无二致。

春风动力:一边饱受争议,一边疯狂赚钱

多线发展,欧洲市占率第一

虽是以两轮摩托车起家的春风动力,但其营收中占比最大的还是面对国外市场的全地形车。

据2022年度报告中显示,2022年度全地形车出口额占国内同类产品出口额 74.28%,常年处于全地形车出口龙头地位。报告期内全地形车累计销售 16.67 万辆,实现销售收入 68.38 亿元,同比增长 40.14%。而两轮车累计销售 14.53 万辆,实现销售收入 33.72 亿元。

对于春风动力而言,在2004年研发全地形车的战略对公司意义非凡。

春风动力:一边饱受争议,一边疯狂赚钱

赖国贵表示,他看到全地形车在北美、欧洲正处发展高峰阶段,而国内仍处萌芽期,下定决心以全地形车打开海外市场。相较于全地形车老大北极星的高昂定价,便宜且质量好的春风动力慢慢撕开了海外的口子。

据 Statistia 数据显示,在全地形车消费市场的全球分布中,北美占比 73%,欧洲占比 16%。而春风动力攻下欧洲市场成为当地占有量第一名,北美市场的占有率也在稳步提升。未来如不受国际政治、税收等外部环境影响,春风动力还会加大火力拉升全地形车的海外业务。

结语

一位摩托车资深爱好者评价春风动力是国内质量和营销都做得不错的品牌,正因为春风动力价廉物美,让国外大货意识到降价的必要性。总而言之,春风动力在价格、质量、技术和营销之间,实现了更好的平衡,这种平衡感少见于国内摩托品牌,甚至电动自行车品牌。

但事实上,如今的春风动力饱受争议。一边是感叹它带来了国产摩托崛起的希望,一边又是扼腕叹息,至今仍与大牌仍有较大差距。一位业内人士对春风动力评价道:我会推荐身边人买春风动力的股票,但不会推荐买春风动力的摩托车。

不置可否,春风动力是一位极好的商人。它对时机判断足够准确,在合适时机出手,再通过营销、产品、生态等,打造了属于春风的品牌阵地,跻身国内摩托头部企业。但事实上,在市场占有率部分,依旧是摩托车巨头们的天下。比如在东南亚市场。据玩车情报估计,东南亚有约2亿辆摩托车,但在东南亚街头,很少能见到国产品牌,反而被日本的本田、铃木垄断。

对于国产摩托,出口海外和拓展国内市场一样重要。国内竞争激烈,海外也同理,甚至海外面对的压力更大。关税、地方政策、线下经销商渠道网络等,对国产品牌而言不够友好。未来春风动力能否依旧保持20%的增长速度,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