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文脉”,是指那些在文化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里程碑式的作品。
就在今年1月16日,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了一场“国子文脉——历代进士文化艺术连展”。往日我们难得一见的故宫藏品,纷纷现身展览。
其中就包括被禁止出国展览的国家一级文物,大唐风流才子杜牧,留给后人的唯一一件书法作品:《张好好诗》。这件行书,是当年杜牧写给他的情人,妓女张好好的。
只是此妓女非彼妓女,古代的“妓女”一词的词义要比今天广泛许多,它更多的指的是艺妓,也就是达官贵人府中,专门负责舞乐的艺人。
这件作品能被故宫博物院当成文脉展出,具有相当充分的理由,从用材,笔法、再到具体的艺术风格,都是大唐风范的典型代表。
此作在近代时流落民间,曾被装在盒子里埋于地下,但是作品受到的损坏却比其他的作品要小很多,这主要就是得益于作品所用的唐代经典的白表纸。这也是这件作品能完好流传至今的重要原因。
在用笔上,《张好好诗》当中有很多叉笔,这种用硬笔书叉笔的方式就是典型的唐人用笔。
这种用笔方式常常给人以“粗服乱头”之感,但是《张好好诗》却丝毫不显杂乱,因为杜牧笔力劲健至极。
此作笔画的粗细对比相当强烈,提按顿挫十分夸张,这种迅速的变化切换,都展现出杜牧高超的控笔能力。
宋徽宗在主持编撰的《宣和书谱》当中评价这件作品:“气格雄健,与文章相表里”,“大有六朝风致”。现在这件作品前面,还有宋徽宗所亲笔御题的瘦金体题签。
公元852年,杜牧一病不起,他不愿面对自己失意的一生,将自己毕生书稿付之一炬,只有这件《张好好诗》他难以舍弃,才幸免于难。
此作笔墨浑厚,挥洒自如,气势雄健,是难得的兼具魏晋风韵,以及盛唐气象的作品,我们学习这件作品,对我们增强笔力,领悟劲健书风会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