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来看→学术大咖论AI未来之路和浦东分会场新鲜事

完美的大模型存在吗?

技术的发展如何建立伦理和治理机制?

能不能通过强化学习完善通用人工智能?

......

在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多位图灵奖得主汇聚一堂,这些学术大咖用各自的视角审视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既仰望星辰大海,也对脚踏实地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让AI安全良善实用,唯一方法是开源

杨立昆(图灵奖得主,Meta AI基础人工智能研究院团队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

AI最让人激动的进展是创造了一场技术的革命。我认为,自然语言处理,如语言模型、语音模型等符号或者本质上和符号序列有关的技术正在创造一场革命,而现在要做的就是在图像和视频领域推动同样的生成式革命。

让AI达到人类水平的最好办法,就是做更大的自回归LLM(大语言模型),而让它变智能也是让它更可控的途径。人们通过目标驱动人工智能的理念,就可以设置其它目标,作为其安全护栏,比如让这些系统不会出现欺骗、支配人类的行为,迫使AI诚实的目标,屈从于人类的目标,而需要小心那些让模型好奇的目标等。设计这些目标,让系统安全,将会是一个艰巨的工程挑战。

有些人因为害怕人工智能的结果,整体上就希望人工智能受到严格监管。我完全不同意这种说法。从长远看,使人工智能平台安全、良善、实用的唯一方法就是开源。

想象一下,未来每个人都能通过AI助手与数字世界互动,如果技术被少数公司控制,这不是一件好事。未来AI系统将成为人类所有知识的宝库,训练它们的方式需要基于众多来源。因此,我们将在未来看到更多的开源LLM和更多的开源人工智能系统。

中国年轻学者已在算法上取得突破

姚期智(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

中国的科学家在AI发展上作了很多突破性的贡献,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高阳一年多前在算法上实现了非常重要的突破,使得强化学习加快数百倍,受到国际关注。

在ChatGPT之后,人工智能研究的下一个重要目标是让拥有多重感知能力的机器人在不同的环境下能够自主学习新技能。现有的强化学习方式太慢了,学习新技术常常要几个月时间。得益于高阳的研究,强化学习现在只要几个小时就能完成。

这不仅解决了实用问题,也是作出了理论贡献。过去六七年,人工智能最高层一直存在一个“路线之争”,就是要不要走强化学习这条路。而中国青年学者的突破,将这个争论的天平倾向了另一边。而对于通用人工智能的完善,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至于大模型在垂直领域的应用,很多文书工作在有了大语言模型之后变得更轻松,更多的工作可以尝试由机器来做,这会是一个直接的方向。

良好发展的大模型要减少数倍能耗

大卫·帕特森(图灵奖得主,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院士)

谷歌在过去十年左右时间里,宣布了5种不同的TPU产品(为机器学习定制的专用芯片),它们的性能相差达到3倍,最近又用新技术研制了超级计算机。

事实上,在碳排放方面,我们已经学到了很多经验教训。

首先,我们要做的是计算能源消耗。能源消耗只需要一个简单的公式,还有4个因素——一个是模型训练所花费的时间,还有处理器的数量以及处理器平均功率,这样我们就能获得一个大致的能源消耗数据;最后一个因素则是数据中心的电力。把这4个因素相乘,就可以得到以千瓦时为单位的能量。而转化为碳排放,需要取一个系数,即每千瓦时的碳排放量。

我们有很多方式来尝试减少碳排放量。首先是提高技术。此前谷歌几位工程师想出办法改变模型的质量和硬件参数,让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减少了57倍。

如果你是一个人工智能领域的从业者或研究人员,请继续对大模型的改良和研究,这将可以减少2到4倍的能源和排放。统计出训练模型的能耗和碳足迹,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竞争,以便于建立更有效的模型、得到正确的数字,帮助世界继续推出高效的硬件。

接下来,

一起和小编了解下

浦东分会场都有哪些精彩上演?

01 赛事纷呈,多功能空间见证群星诞生

在主会场内,2023张江智能机器人科创赛、亚马逊科技DeepRacer青少年挑战赛赛事纷呈。前者是大陆面向大学生、研究生开展,影响力最大、综合技术水平最高的机器人学科竞赛之一,大赛以产业应用为方向,以人才挖掘培养为基石,以技术工程创新为路径。后者参赛的大学生来自清华、复旦等重点高校,中小学则涵盖了北京、上海、海南等地多所学校。在这一超大面积的全新赛场上,选手们带领各自的作品追逐对抗、一争高下,感受着科技的魅力,也展示着科技的魅力。点燃更多人学习人工智能技术的热情,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探索科技的更多可能。

来看→学术大咖论AI未来之路和浦东分会场新鲜事

亚马逊科技DeepRacer青少年挑战赛现场

与此同时,为期三天的2023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暨张江智能机器人科创展示也在同期举行,共有20所大学参与,包含26支参赛队伍,共计249名参赛队员。

来看→学术大咖论AI未来之路和浦东分会场新鲜事
来看→学术大咖论AI未来之路和浦东分会场新鲜事
来看→学术大咖论AI未来之路和浦东分会场新鲜事

2023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暨张江智能机器人科创展示现场

此外,元宇宙核心成果展及AI创新应用展,集中呈现了医疗健康、课堂教育、商业运营、数字文旅、智能制造等领域元宇宙应用场景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也让更多参与者见证并参与到虚实融合、以虚强实的元宇宙世界。

来看→学术大咖论AI未来之路和浦东分会场新鲜事
来看→学术大咖论AI未来之路和浦东分会场新鲜事
来看→学术大咖论AI未来之路和浦东分会场新鲜事

元宇宙核心成果展及AI创新应用展

02 大面积公共空间,让“沉浸式”未来体验畅通无阻

让使用者发现及拓展功能、让参与者体验且融入场景、让漫步者随想并探索未来。WAIC 2023举办期间,一系列“元宇宙”等前沿技术场景将持续在张江科学会堂走入“现实”。

参展的不少企业是上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回头客”,而这次他们纷纷带来了“升级版”的AI产品。围绕元宇宙、人工智能+艺术、智能机器人等主题展开的丰富的互动应用体验场景,每一个都让人大开眼界。(更多元宇宙“鲜”体验,可详戳今日二条。)

来看→学术大咖论AI未来之路和浦东分会场新鲜事
来看→学术大咖论AI未来之路和浦东分会场新鲜事

互动应用体验场景

全球创新项目路演、开源集市、人才集市等多元融合创新活动提供了重要空间,助力前沿智慧火花不断碰撞,多方资源不断聚合联动。

来看→学术大咖论AI未来之路和浦东分会场新鲜事

全球创新项目路演/开源集市/人才集市

AI书友会携手人民邮电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三家顶级出版社,为参会者带来了一场思想飨宴。极具包容性和多维度开放性的公共空间内,近千种最新图书在此汇集,聚焦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趋势和创新成果,一系列热销图书的作者也在此齐聚,带来精彩分享,更有现场签售活动促进读者交流。

03 聚焦前沿对话,多元空间集结行业强音

一场智慧交叉碰撞、激发全新理念的顶级思想盛宴——国家级学会理事长论坛在这里举行。

来看→学术大咖论AI未来之路和浦东分会场新鲜事

国家级学会理事长论坛

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城市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最新前沿动态”主题,论坛特别邀请人工智能及其交叉学科领域的国家级学会正副理事长和跨领域顶级院士专家,其中包含近20位两院院士和多位资深专家学者。他们来自人工智能、信息、控制、计算机、数学、运筹学、城市规划、交通、土木工程等不同领域,代表着最前沿的理念与思想。

人工智能是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最前沿,而AI芯片作为实现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部件之一,正不断孕育着创新的力量。一场名为“从‘端’到‘云’,勇攀‘芯’高峰”的芯片主题论坛,汇集了众多从事AI大芯片的企业嘉宾,就市场端拓展、场景应用、标准建立等领域各抒己见,共同创见“芯”动来袭。此外还有“ITU元宇宙焦点组工作组会议”、“AI无界·智链全球”和“AI赋能海洋——智能:无尽的未来暨2023年度中国智能船舶创新联盟高端学术论坛”等分论坛活动。

来看→学术大咖论AI未来之路和浦东分会场新鲜事

芯片主题论坛

作为此届大会张江分会场承载空间,同时也是张江科学城科创交流活动主场,张江科学会堂内近30场论坛在大会期间同期举行。包括1场以元宇宙为主轴、凸显人工智能应用成果的浦东论坛,以重大应用场景建设牵引产业发展,以点带面,启动2023年元宇宙重大应用场景“揭榜挂帅”,打造了极强影响力的标杆场景;1场由国际电信联盟ITU主办的“元宇宙焦点组第二次全体会议”,各路大咖在现场分享元宇宙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的见解和经验,深入探讨国际标准、关键技术、应用落地、产业生态等重要议题;2场主题论坛则分别围绕“AI芯片”与“智能驾驶”两大前沿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场景,向世界展示科技强国的AI研发实力;还有20+场生态论坛,融合多种科技元素,嘉宾将围绕元宇宙9大应用场景、人工智能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开发者活力、开源开放365天等主题,分享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探讨最前沿的技术趋势和创新机遇。

相关链接

聚焦 | 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AI秀出新技能

以上内容经小编综合整理,仅供参考,具体请以官方发布最新信息及现场情况为准。

end.

文章、图片来源:文汇报APP、张江科学会堂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