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來看→學術大咖論AI未來之路和浦東分會場新鮮事

完美的大模型存在嗎?

技術的發展如何建立倫理和治理機制?

能不能通過強化學習完善通用人工智能?

......

在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現場,多位圖靈獎得主彙聚一堂,這些學術大咖用各自的視角審視人工智能的未來發展,既仰望星辰大海,也對腳踏實地的現實問題提出了具體的建議。

讓AI安全良善實用,唯一方法是開源

楊立昆(圖靈獎得主,Meta AI基礎人工智能研究院團隊首席人工智能科學家)

AI最讓人激動的進展是創造了一場技術的革命。我認為,自然語言處理,如語言模型、語音模型等符号或者本質上和符号序列有關的技術正在創造一場革命,而現在要做的就是在圖像和視訊領域推動同樣的生成式革命。

讓AI達到人類水準的最好辦法,就是做更大的自回歸LLM(大語言模型),而讓它變智能也是讓它更可控的途徑。人們通過目标驅動人工智能的理念,就可以設定其它目标,作為其安全護欄,比如讓這些系統不會出現欺騙、支配人類的行為,迫使AI誠實的目标,屈從于人類的目标,而需要小心那些讓模型好奇的目标等。設計這些目标,讓系統安全,将會是一個艱巨的工程挑戰。

有些人因為害怕人工智能的結果,整體上就希望人工智能受到嚴格監管。我完全不同意這種說法。從長遠看,使人工智能平台安全、良善、實用的唯一方法就是開源。

想象一下,未來每個人都能通過AI助手與數字世界互動,如果技術被少數公司控制,這不是一件好事。未來AI系統将成為人類所有知識的寶庫,訓練它們的方式需要基于衆多來源。是以,我們将在未來看到更多的開源LLM和更多的開源人工智能系統。

中國年輕學者已在算法上取得突破

姚期智(圖靈獎得主,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交叉資訊研究院院長)

中國的科學家在AI發展上作了很多突破性的貢獻,清華大學交叉資訊研究院助理教授高陽一年多前在算法上實作了非常重要的突破,使得強化學習加快數百倍,受到國際關注。

在ChatGPT之後,人工智能研究的下一個重要目标是讓擁有多重感覺能力的機器人在不同的環境下能夠自主學習新技能。現有的強化學習方式太慢了,學習新技術常常要幾個月時間。得益于高陽的研究,強化學習現在隻要幾個小時就能完成。

這不僅解決了實用問題,也是作出了理論貢獻。過去六七年,人工智能最高層一直存在一個“路線之争”,就是要不要走強化學習這條路。而中國青年學者的突破,将這個争論的天平傾向了另一邊。而對于通用人工智能的完善,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至于大模型在垂直領域的應用,很多文書工作在有了大語言模型之後變得更輕松,更多的工作可以嘗試由機器來做,這會是一個直接的方向。

良好發展的大模型要減少數倍能耗

大衛·帕特森(圖靈獎得主,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國家科學院、國家工程院院士)

谷歌在過去十年左右時間裡,宣布了5種不同的TPU産品(為機器學習定制的專用晶片),它們的性能相差達到3倍,最近又用新技術研制了超級計算機。

事實上,在碳排放方面,我們已經學到了很多經驗教訓。

首先,我們要做的是計算能源消耗。能源消耗隻需要一個簡單的公式,還有4個因素——一個是模型訓練所花費的時間,還有處理器的數量以及處理器平均功率,這樣我們就能獲得一個大緻的能源消耗資料;最後一個因素則是資料中心的電力。把這4個因素相乘,就可以得到以千瓦時為機關的能量。而轉化為碳排放,需要取一個系數,即每千瓦時的碳排放量。

我們有很多方式來嘗試減少碳排放量。首先是提高技術。此前谷歌幾位工程師想出辦法改變模型的品質和硬體參數,讓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減少了57倍。

如果你是一個人工智能領域的從業者或研究人員,請繼續對大模型的改良和研究,這将可以減少2到4倍的能源和排放。統計出訓練模型的能耗和碳足迹,是為了讓我們更好地競争,以便于建立更有效的模型、得到正确的數字,幫助世界繼續推出高效的硬體。

接下來,

一起和小編了解下

浦東分會場都有哪些精彩上演?

01 賽事紛呈,多功能空間見證群星誕生

在主會場内,2023張江智能機器人科創賽、亞馬遜科技DeepRacer青少年挑戰賽賽事紛呈。前者是大陸面向大學生、研究所學生開展,影響力最大、綜合技術水準最高的機器人學科競賽之一,大賽以産業應用為方向,以人才挖掘培養為基石,以技術工程創新為路徑。後者參賽的大學生來自清華、複旦等重點高校,中國小則涵蓋了北京、上海、海南等地多所學校。在這一超大面積的全新賽場上,選手們帶領各自的作品追逐對抗、一争高下,感受着科技的魅力,也展示着科技的魅力。點燃更多人學習人工智能技術的熱情,激發他們的想象力,探索科技的更多可能。

來看→學術大咖論AI未來之路和浦東分會場新鮮事

亞馬遜科技DeepRacer青少年挑戰賽現場

與此同時,為期三天的2023RoboCup機器人世界杯中國賽暨張江智能機器人科創展示也在同期舉行,共有20所大學參與,包含26支參賽隊伍,共計249名參賽隊員。

來看→學術大咖論AI未來之路和浦東分會場新鮮事
來看→學術大咖論AI未來之路和浦東分會場新鮮事
來看→學術大咖論AI未來之路和浦東分會場新鮮事

2023RoboCup機器人世界杯中國賽暨張江智能機器人科創展示現場

此外,元宇宙核心成果展及AI創新應用展,集中呈現了醫療健康、課堂教育、商業營運、數字文旅、智能制造等領域元宇宙應用場景建設的階段性成果,也讓更多參與者見證并參與到虛實融合、以虛強實的元宇宙世界。

來看→學術大咖論AI未來之路和浦東分會場新鮮事
來看→學術大咖論AI未來之路和浦東分會場新鮮事
來看→學術大咖論AI未來之路和浦東分會場新鮮事

元宇宙核心成果展及AI創新應用展

02 大面積公共空間,讓“沉浸式”未來體驗暢通無阻

讓使用者發現及拓展功能、讓參與者體驗且融入場景、讓漫步者随想并探索未來。WAIC 2023舉辦期間,一系列“元宇宙”等前沿技術場景将持續在張江科學會堂走入“現實”。

參展的不少企業是上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回頭客”,而這次他們紛紛帶來了“更新版”的AI産品。圍繞元宇宙、人工智能+藝術、智能機器人等主題展開的豐富的互動應用體驗場景,每一個都讓人大開眼界。(更多元宇宙“鮮”體驗,可詳戳今日二條。)

來看→學術大咖論AI未來之路和浦東分會場新鮮事
來看→學術大咖論AI未來之路和浦東分會場新鮮事

互動應用體驗場景

全球創新項目路演、開源集市、人才集市等多元融合創新活動提供了重要空間,助力前沿智慧火花不斷碰撞,多方資源不斷聚合關聯。

來看→學術大咖論AI未來之路和浦東分會場新鮮事

全球創新項目路演/開源集市/人才集市

AI書友會攜手人民郵電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三家頂級出版社,為參會者帶來了一場思想飨宴。極具包容性和多元度開放性的公共空間内,近千種最新圖書在此彙集,聚焦人工智能領域的最新趨勢和創新成果,一系列熱銷圖書的作者也在此齊聚,帶來精彩分享,更有現場簽售活動促進讀者交流。

03 聚焦前沿對話,多元空間集結行業強音

一場智慧交叉碰撞、激發全新理念的頂級思想盛宴——國家級學會理事長論壇在這裡舉行。

來看→學術大咖論AI未來之路和浦東分會場新鮮事

國家級學會理事長論壇

聚焦“長三角一體化城市數字化轉型、人工智能最新前沿動态”主題,論壇特别邀請人工智能及其交叉學科領域的國家級學會正副理事長和跨領域頂級院士專家,其中包含近20位兩院院士和多位資深專家學者。他們來自人工智能、資訊、控制、計算機、數學、運籌學、城市規劃、交通、土木工程等不同領域,代表着最前沿的理念與思想。

人工智能是當今世界科技發展的最前沿,而AI晶片作為實作人工智能的核心技術部件之一,正不斷孕育着創新的力量。一場名為“從‘端’到‘雲’,勇攀‘芯’高峰”的晶片主題論壇,彙集了衆多從事AI大晶片的企業嘉賓,就市場端拓展、場景應用、标準建立等領域各抒己見,共同創見“芯”動來襲。此外還有“ITU元宇宙焦點組工作組會議”、“AI無界·智鍊全球”和“AI賦能海洋——智能:無盡的未來暨2023年度中國智能船舶創新聯盟高端學術論壇”等分論壇活動。

來看→學術大咖論AI未來之路和浦東分會場新鮮事

晶片主題論壇

作為此屆大會張江分會場承載空間,同時也是張江科學城科創交流活動主場,張江科學會堂内近30場論壇在大會期間同期舉行。包括1場以元宇宙為主軸、凸顯人工智能應用成果的浦東論壇,以重大應用場景建設牽引産業發展,以點帶面,啟動2023年元宇宙重大應用場景“揭榜挂帥”,打造了極強影響力的标杆場景;1場由國際電信聯盟ITU主辦的“元宇宙焦點組第二次全體會議”,各路大咖在現場分享元宇宙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的見解和經驗,深入探讨國際标準、關鍵技術、應用落地、産業生态等重要議題;2場主題論壇則分别圍繞“AI晶片”與“智能駕駛”兩大前沿領域的技術創新和應用場景,向世界展示科技強國的AI研發實力;還有20+場生态論壇,融合多種科技元素,嘉賓将圍繞元宇宙9大應用場景、人工智能賦能城市數字化轉型、開發者活力、開源開放365天等主題,分享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探讨最前沿的技術趨勢和創新機遇。

相關連結

聚焦 | 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場,AI秀出新技能

以上内容經小編綜合整理,僅供參考,具體請以官方釋出最新資訊及現場情況為準。

end.

文章、圖檔來源:文彙報APP、張江科學會堂公衆号

如有侵權,請背景聯系小編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