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市自动驾驶办公室”)在2023“协同未来”自动驾驶未来城市嘉年华活动开幕式正式宣布,在京开放智能网联乘用车“车内无人”商业化试点。基于《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管理细则(试行)》修订版,企业在达到相应要求后可在示范区面向公众提供常态化的自动驾驶付费出行服务。
据悉,该阶段示范区将更加注重对自动驾驶企业服务能力的考核,主要围绕乘客车内安全风险、交通环境风险、自动驾驶功能风险三方面的解决方案进行专业论证和实车评估。同时,在监管层面,针对商业化试点车辆制定日常监管专项内容及应急预案,保障车辆道路活动的有序开展。
2021年4月,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以下简称“先行区”)成立,分阶段有序推进场景开放。截至目前,已发放牌照共计640台,其中乘用车337台,,多功能无人车288台,自动驾驶商用车7台,网联巴士6台,无人接驳车2台。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累积订单量超150万人次,用户好评率达95%以上。
市自动驾驶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先行区通过对政策与监管体系的持续迭代创新,为企业技术能力验证与服务经验积累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据悉,先行区在“车内无人”全流程管理方面有三项重点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对自动驾驶企业商业化服务能力的考核。二是强化日常监管。三是严格执行处罚机制。
未来,先行区将充分总结无人化测试路径,为乘用车场景规模化落地与其他出行服务场景建设提供参考,为产业形成从技术验证、示范应用到商业化探索的完整闭环,持续贡献北京标准与北京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