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生读红楼之三十四:贾母,给这位有福之人一个差评

作者:员外123
张生读红楼之三十四:贾母,给这位有福之人一个差评
张生读红楼之三十四:贾母,给这位有福之人一个差评

罗隐高高起华堂,区区引流水。粪土金玉珍,犹嫌未奢侈。陋巷满蓬蒿,谁知有颜子。

——《秦中富人》

《红楼梦》里最有福的人是谁呢?如果我说是贾母,应该没有反对吧?

贾母是宁、荣二府中最高的家长,人称她为"老太太"、"老祖宗"、"史老太君"。《护官符》中的四大家族中,有一个"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贾母就是金陵世族史侯家的小姐,嫁给了荣国公贾源的长子贾代善,生有贾赦、贾政两个儿子和贾敏等多个儿女。贾宝玉是她的孙子,林黛玉是她的外孙女,史湘云是她的侄孙女。

张生读红楼之三十四:贾母,给这位有福之人一个差评

贾母福寿双全,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她有满堂的儿子、媳妇、孙子、孙女、重孙女、重孙媳妇孝敬她;有数不完认不清的丫环、婆子、小厮服侍她。特别是掌家的孙媳妇王熙凤千方百计地孝顺她、迎合她,使贾母尽情享乐。贾母的八十寿辰,正日子是八月初三,从七月二十八就开始在荣、宁两府齐开筵宴,直到八月初五,整整七日。热闹豪华,非往日家庆活动所比,显示了这位太夫人的尊荣。贾母是一个诗礼簪缨之族的贵夫人,她掌握着在家族中的威信,大礼严格,小节灵活,通权达变,惜老怜贫,是一位雍荣华贵、宽容大度、和蔼可亲、受人尊敬的长者形象。

张生读红楼之三十四:贾母,给这位有福之人一个差评

但是,贾母生于盛世,没于末世,堪称贾府最有福之人。然而贾府的没落,贾母也是有一定责任的。

奉行享乐主义。贾母很讲究排场。黛玉初进荣府时候第一次吃饭,看到的是:"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李、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外间伺候之媳妇丫鬟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贾母饮食排场之大,还是柳嫂子说的一针见血:"大厨房里预备老太太的饭,把天下所有的菜蔬用水牌写了,天天转着吃,吃到一个月现算倒好"。这可算讲究之极了,看这意思吃了一个月也不见得有重样的,简直成了满汉全席了。难怪薛姨妈都说"你们府上也都想绝了"。贾母如此奢糜,也能映衬贾府衰败也是必然了。

张生读红楼之三十四:贾母,给这位有福之人一个差评

不能见微知著。风起于青萍之末。元春省亲是贾府的极盛时期,但元春却两次提到贾府太过奢糜了。第一次是在刚刚回到贾府时,在轿内看此园内外如此豪华,默默叹息奢华过费。第二次是在省亲即将结束准备回鸾时再四叮咛贾府众人:“倘明岁天恩仍许归省,万不可如此奢华靡费了。”而贾赦好色,贾敬好道,贾家孙辈不求上进,一味玩乐,这些都是衰败之象,贾母作为最高家长并没有厉声制止,只是袒护纵容,同样也加速了贾家的败落。

张生读红楼之三十四:贾母,给这位有福之人一个差评

捍卫封建道德。贾母对宝玉极其宠爱,把这个孙子当作"心肝"、"命根子一样"来珍视。对于贾政的严厉管教,她不以为然。宝玉不敢去见贾政,她就说"不要紧,有我呢"。贾政有一次打了宝玉,贾母大发雷霆,当下就在要回金陵老家去。结果是贾政不得不向母亲叩头认错。所以,在贾母的庇护下,宝玉得以在大观园中与姐妹们过一段平和、安定的日子。但在宝黛爱情上,贾母一反常态,支持王夫人和王熙凤,不顾宝玉的疯病,用偷梁换柱的方式,明里说让宝玉娶的是黛玉,进洞房的却是宝钗,强使宝玉与薛宝钗结合,断送了宝黛爱情,扼杀了黛玉的生命。

张生读红楼之三十四:贾母,给这位有福之人一个差评

贾母虽不是贾府的掌舵人,但是却像太后一样在家族中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关键时候,她的话就可左右事情的走向,所以在涉及家族兴衰这样的问题上,贾母应该是有所作为的,可惜,高高在上的贾母是无法将革命的手术刀举向自己的。从这个概念上讲,贾母代表的是一股保守势力,她也是坐待沉船、无力自救了。

所以说,给贾母一个差评,也不算不尊重老者!

张生读红楼之三十四:贾母,给这位有福之人一个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