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下省十几万,装修也能团购了

作者:市界观察

“感觉整个人都脱了一层皮。”

说起5年前的一次装修经历,天津的个体创业者王涛至今仍心有余悸:“那时候每天下班第一件事就是赶赴装修工地,装修的每个流程我都得盯着,门窗来了,我要验收,安装的时候,我要在场。”尽管事事都亲力亲为,王涛还是踩中了装修的不少坑,“装到一半的时候,工长跟我说,吊顶要砸了重做,卫生间的水管也要重新布置,等于凭空增加了两个项目,我跟他争执了一番,但到头来还是得听他的。”

最后王涛的装修施工期比合同工期多了三分之一的时间,预算也比原来增加了3.2万元。

像王涛这样的案例并非少数,他身边的同事、朋友,几乎没有一个人对自己的装修经历百分百满意的。

过半家装用户月入5千以上

贝壳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家装消费趋势调查报告》列出了家装消费者最不满意的几个痛点:恶意增项、工程逾期、材料、工艺等问题。

调查称,超半数家装消费者装修过程中遇到过计划外增项,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家装消费者因计划外增项额外多支出3万元以上;有一半的消费者的家庭装修未按合同约定时间竣工;超过六成的家装消费者曾遇到过材料不环保、以次充好等问题。

正是因为上述的一些问题,导致很多消费者选择自己跑建材市场、亲自监工,但这样又让消费者筋疲力尽、疲于奔命。

而这一切,跟家装行业的“小散乱”现状和家装客户的人群构成有极大关联。

中国传统家装企业数量众多,行业集中度较低。经估算,大陆家装家居市场总体规模在 2025年达到5万亿元左右,2030年达到7万亿元左右,年均增长率超过6%。

一下省十几万,装修也能团购了

▲(好多人来咨询团装业务)

家装的行业规模不可谓不大,但行业的集中度却极低,家装业中存在大量的小微企业、游击队,即使 TOP 企业的市场规模占有率也很小。

这跟家装行业的性质有关,家装的过程对本地人力、物力依赖强,资质较好的公司、队伍,想扩张,往往受限于组织管理半径,不仅管理成本、交付成本成正比增加,获客成本也相对增加,最终导致地方性小品牌过多。同时,由于市场进入门槛低、流动性强,行业竞争激烈,迭代速度加快,形成了“小散乱”的特点,最终导致整个家装行业高度分散,龙头企业少之又少。

供给端的小散乱,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需求端的低预算人群占比太大。正如王涛所说,他当时刚工作不久,收入有限,买房时已经跟父母要了不少钱,装修就不好意思再啃老了,所以预算只好一抠再抠,凡事都要亲力亲为。

贝壳研究院最新发布的《迎接美好时代——家装:居住服务时代新的增长引擎》(以下简称《贝壳居住服务报告》)称,家装客户中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占比超过 50%,但月收入超过10000元的用户占比仅为21%。加上购房本身的首付及月供负担,客户收入中用于装修的预算有限。很多客户的装修预算仅在10万以内甚至5万以内,因此难以负担优质的整装、大包及大公司装修服务。由于预算不足,为节省支出,客户通过自购主材、设计模仿等降低支出。

省心,就省不了钱,省钱,就省不了心,这成了家装客户面临的两难选择。如何解决既省心又省钱的问题,摆在了所有家装从业者面前,谁能解决这一问题,谁就能胜出。

自己装四五十万,团装35万就下来了

王涛今年上半年的一次装修体验,让他彻底从此前的心理阴影中走了出来。

他三年前从公司辞职,个人创业,做游戏设计工作,赚了点小钱,去年下半年买了一套三居室的房子,因为工作比较忙,实在没有时间和精力盯着装修,他就选了贝壳的团装业务。

“听中介介绍说团装工期短,材料实惠,售后好,我一开始也是半信半疑,但一想贝壳这么大一家公司,应该不会忽悠人吧,再说我确实也没精力自己装修了,就决定把这事都包给团装算了。”

所谓团装,顾名思义,即装修团购,消费者组团进行装修,这样就能集体采购材料,集体施工,极大地降低了成本。

一下省十几万,装修也能团购了

▲(统一施工的超级工厂)

贝壳精工装-环津区域总经理郭志伟表示,同样的材料,团装跟一般市面上的装修公司比,价格能便宜10%—15%。贝壳找房天津站新房总经理朱建新举了个例子:“有客户在东丽湖买了一个小别墅,他算了一下,自己装下来要花40、50万,当时我们团装给出的产品大概35万就能下来。”

针对市面上装修行业的一些问题,贝壳团装主推三个透明:报价透明,施工透明,服务透明。针对家装客户抱怨最多的增项问题,郭志伟明确表示:“我们承诺的是零增项,除了客户自己提出的调整需求需要客户出钱外,如果是因为公司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额外费用,那都由我们承担。”

费用是降低了,但一般消费者尤其是90后00后年轻一代,都希望自己的房子能够独一无二,富有个性,团装又如何实现这一点呢?

这就要说到装修的模式了,目前市面上有个性化的家装、标准化的工装两种模式,前者针对C端,类似零售,客单价比较高,在18-30万之间,后者针对B端,类似批发,客单价在8-12万之间。前者满足个性化需求,但费用高,后者费用低,但施工标准化,无法满足单个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团装正是将B端和C端的业务优势集合起来,用工装的施工组织模式和供应链优势,满足客户高性价比的整装需求。贝壳团装产品由标准化套餐、模块化加载包及软装包组成,标准化套餐统一采购集中施工,降低了成本,做到了省钱;模块化加载包和软装包可以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整个团装产品覆盖了从硬装到定制,到软装,到家电的整个装修流程,一站式的服务真正做到了让用户省心。

王涛对这次团装的装修服务特别满意,第一,在硬装阶段,工期、价格和项目都完全按照合同来,所见即所得。第二,在软装阶段,团装帮他解决了很多难题,例如他的卧室要做成电竞房,设计师就给他调整方案,配置了榻榻米和上方吊柜。客厅的白墙,也根据他的要求改成了电视墙。更让王涛放心的是,贝壳团装还开发了“贝刻云视”,一款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王涛在手机上通过小程序就能实时看到施工进展,“再也不用为了装修跑断腿了。”

王涛所在的天津,是贝壳团装业务覆盖的16个城市之一。作为贝壳家装在新房领域的创新业务,团装进入天津也才200天出头,但已经跟20多个楼盘达成了合作,其中国央企项目12个,民企项目9个,累计签约1016户。作为天津团装业务里的标杆项目,天津金融街·南站金悦府在今年2月9日开启贝壳团装合作,3月17日工艺样板间开放,4月23日实体样板间开放,4月30号开发商交房,5月7日正式集体施工;截止6月19日,满足施工条件业主已达65户,预计8月25日交付首批开工的33套精装住房;其中该项目的工艺样板间+实体样板间均为贝壳团装全国第一个落地的样板间。

行业处于负分时,未来是可期的

当然,贝壳的“野心”并不是在某个城市打造个样板就行了,而是希望能将团装业务覆盖到更多城市,合作到更多的项目中去。

事实上,贝壳的家装之路已经走了很长时间了。2015 年链家与万科合作成立万科链家装饰有限公司;2020 年贝壳上线自营家装品牌“被窝”;2021年7月宣布收购圣都家装;2021 年下半年,贝壳正式提出“一体两翼”战略,将家装提升到公司战略高度。

作为一家房产交易平台公司,贝壳为何对家装行业有如此“执念”?因为在房地产行业和住房消费市场发生巨变的当下,作为其衍生品和下游行业的家装消费市场也在随之变化,并迎来了新的机遇。

一下省十几万,装修也能团购了

▲(装修完后是这个样子的)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房住不炒政策的出台,将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划分成前后两个时代,以前是炒房时代,很多人买房就是为了涨价后出手,所以对房子装修质量要求不高,这导致大部分开发商在装修上不会花太多的力气。但现在是住房时代了,购房者绝大多数属于刚需和改善型需求,买房基本都是自住,而且一住就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对房子装修质量的要求自然就高了。

既然购房者对新房装修质量的要求提高了,开发商能否满足这一需求呢?未必!

某上市房企长三角区域的投拓人士表示,前几年他们拿地时,各地政府都要求限地价限房价,这导致房企的利润太薄,只能在装修上减成本。“但当时并不影响楼盘的售卖,因为很多网红盘跟周边的二手房之间,价格倒挂严重,买到就赚到,而且很多人抢这种房子也不是为了自住,所以对装修问题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但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从今年三月小阳春行情结束以后,全国新房的销售量就一直没有明显起色。

上述投拓人士表示:“现在购房者变挑剔了,装修差就不买,买了之后,发现装修不行就维权。这对房企提出了一个很大的挑战,一方面他们受地价和预售价影响,只能控制成本,另一方面,装修如果无法满足购房者预期,销售端就会有压力。”

这就给贝壳等第三方机构创造了机会。事实上,贝壳早就推出了针对B端开发商客户的精工装业务,从2017到2022年,贝壳精工装已经服务了1000多家B端客户,基本覆盖了保利、华润、金茂等头部房企。而团装业务,正是在贝壳精工装的基础上顺势推出的,是贝壳第一赛道(房产交易平台)和第二赛道(家装业务)的强强联合:借助第一赛道的新房资源,在最前端获得别家没有的独家客户资源,借助精工装业务的管理模式和施工优势,快速建立行业壁垒。

而作为一家产业互联网科技公司,贝壳也能为家装业务实现科技赋能,用数据化、信息化、规模化促进产业的标准化。例如在通过大数据、大模型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方面,贝壳就有如下设想:家装企业与消费者的互动、设计、交易、服务都能产生相关的数据。随着业务量增长,贝壳积累了大量数字资产后,可以通过数据资产管理系统进行全流程、全面、全域的数据赋能,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精准掌控标准化流程。通过业务大数据,可为客户有针对性地推荐家装喜好品,提供个性化设计。

贝壳找房高级副总裁、贝壳研究院院长李文杰在分享《贝壳居住服务报告》时指出:“家装行业的现状,用客户评价感知模型来量化的话,-5到5分,现在是-3分。”

当行业处于整体负分状态时,这也意味着这个行业的未来是可期的。因为“消费者越不满意的行业我们的机会越多,我们越要去做,我们才越有价值。”

(文中王涛为化名)

作者 | 孙春芳

运营 | 刘 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