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信银行“老虎”落马:贪9.7亿不收现金,扬言“收现金没面子”

作者:历史如梦令

他曾被业内誉为“金融天才”,一路高升到中信银行行长,最后却无法无天,嚣张妄言:收现金太低端,不配自己的身份。这样的人自然逃不过覆灭的最终命运。那么这位银行高管究竟是谁?他是如何走上高位的,又做了什么事呢?

头脑灵活

1958年,孙德顺出生在一个贫困农家。那时的新中国刚刚建立9年,人民普遍生活贫困,再加上连年遭受自然灾害,致使孙德顺的家乡闹起了灾荒,很多人都吃不上饭。就算如此艰难,孙家父母也咬牙供儿子读书。

中信银行“老虎”落马:贪9.7亿不收现金,扬言“收现金没面子”

而孙德顺也是个聪明小孩,自幼就表现出了过人的学习天赋,尤其在数学科目上,他更是无师自通。高考时,孙德顺顺利进入东北财经大学,毕业后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应该说孙德顺是那个年代绝对的天之骄子,高材生,很多人都非常看好他。

1981年,他被分配到中国人民银行,成为了一名基层员工。上班没多久,孙德顺就发现自己挣得太少,和期待完全不是一回事。值得一提的是,孙德顺身上有着浓重的官本位思想,他对待工作并无信仰,满脑子都是出人头地当人上人,赚大钱。

中信银行“老虎”落马:贪9.7亿不收现金,扬言“收现金没面子”

飞速晋升

说起来,孙德顺在金融方面的确很有天赋,他在中国人民银行才干四年就被调去了工商银行北京分行,成为了副行长。此后的日子里,他先后在工行北京分行、交行北京分行担任行长。这段期间,孙德顺将银行的各项业务摸了个门清,而这也为他日后钻空子贪污腐败打下了基础。

2011年,孙德顺终于再次晋升,成为了中信银行的副行长。而孙德顺那颗蠢蠢欲动的心再也无法遮掩,为了接触到大资源,孙德顺做事非常高调,在有大老板的饭局总是刻意展现自己的权力和能力。

中信银行“老虎”落马:贪9.7亿不收现金,扬言“收现金没面子”

很快就有一家公司找上孙德顺,申请贷款40亿元。如此大的生意上门,孙德顺知道这背后一定有问题。如果该公司经营正常,就不会在其他银行贷不到款。此刻的孙德顺明知道对方资质有问题,可能存在还不上贷款的风险时,却枉顾国有资产利益,以权谋私,收取对方一个亿的好处费,批准了这次贷款。

胡作非为

赚钱如此简单,孙德顺开始“飘”了,他觉得自己能搞定一切,做事变得更加肆无忌惮,以至于根本不管是否合法,哪里能挣钱就跑到哪里去。2016年,孙德顺升任中信银行行长,成为了“一把手”,他更是可以尽情的呼风唤雨,想批准什么项目就批准什么项目。

中信银行“老虎”落马:贪9.7亿不收现金,扬言“收现金没面子”

当时国家正在大力扶持制造业,要求各银行给予支持。而孙德顺竟然无视国家政策,内部开会时拒绝为制造企业贷款,公然对抗国家意志。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要将钱贷给能让自己捞好处的房地产业。而那些房企老板给孙德顺的贿赂款一出手就是一千万,多年下来竟然累积敛财近9.7亿余元。

为了逃避审查,避免出现现金交易证据,孙德顺对外放声:自己收钱不收现金,拿现金没面子。为了平掉账户款项,孙德顺还指使亲信开了十几家公司,用赃款去投资。在银行时,他也装成一副一心为公的样子,明面民主,背地里打压开除与自己政见不合的下属,大搞“一言堂”。

中信银行“老虎”落马:贪9.7亿不收现金,扬言“收现金没面子”

然而好日子总有到头的那一天,2019年中信银行面临19项行政处罚,其中13项是孙德顺经手同意的。当时他还企图跑路逃到海外,不过天网恢恢,他最终还是被抓捕归案。曾经的金融系统天才,沦为阶下囚,一步错步步错,闹成这样真是罪有应得。

回溯孙德顺的一生,我们发现他受过苦,遭过罪。但孙德顺在学成工作后却没有忆苦思甜,而是产生了错误的价值观。他的工作追求不是为国家、人民去奋斗,而是为自己谋私利。这种心中没有信仰,缺少法律道德约束的人,无论走到哪,身处什么高位,最终都会堕入深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