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便利店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前瞻分析报告

作者:智研瞻产业研究院

智研瞻产业研究院发布:《2022-2028年中国便利店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前瞻分析报告》

便利店的定义

便利店是位于居民区附近的小型零售商店,主要经营即时商品,以便利需求为第一目的,采用自选购物方式。这种业态最早起源于美国,之后衍生出两个分支,即传统便利店和加油站便利店。前者在日本和台湾省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发展成熟,后者在欧美更为盛行。便利店,英文简称CVS,是一种满足顾客紧急和便利需求的零售业态。

便利店的兴起是因为超市的规模化和郊区化。一般超市离购物者的居住区比较远,需要开车去。店面面积巨大,种类繁多的商品消耗了购物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结账时要忍受排长队,对于想买少量商品或满足眼前需要的购物者来说,很不方便。所以人们需要一个能满足便利店需求的小型超市来填补空白。

便利店的特征

1.距离的便利

与超市相比,便利店在距离上更接近消费者。一般步行5~10分钟就可以到达。

2.购物方便

便利店的特点是即时消费,容量小,急需。超市的品种通常从2000到3000不等。与超市相比,便利店的店面面积小(50~200平方米),商品种类少,商品陈列简单明了,货架比超市低,顾客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需要的商品。实行同一个进出口服务台的收款方式,避免了超市的结账排队现象。据统计,顾客从进入便利店到付款结束,平均只需要三分钟。

3.时间的便利

一般便利店的营业时间为16~24小时,全年无休,所以有学者称便利店为消费者提供了“随时随地”的购物方式。

4.服务的便利性

许多便利店将其塑造成一个社区服务中心,努力为顾客提供多层次的服务,如快递、存取款、传真、复印、收取水电费、出售邮票、预订机票和飞机票、冲洗胶卷等。追求购物便利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这决定了便利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图表:便利店的特征

中国便利店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前瞻分析报告

资料来源:智研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便利店行业发展历程

跨越一个世纪,便利店的前世

便利店,顾名思义,就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对便利的需求,比如即时消费、急用消费。它们的特点是便捷、多样化、创新,同时提供多项增值服务,如日常费用缴纳、快递代收等,这也是它们区别于其他零售业态的核心竞争力。

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美国,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福特的生产线有了很大的进步,汽车变成了日常用品;首批家用冰箱投产,实现了真正的民用;电视机也变得流行起来。似乎从那时起,人们就一直过着现代的生活方式。从此便利店从各种零售业态中独立出来,自成一派。

虽然现在提到便利店,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国家可能是日本,但事实上,世界上第一家便利店诞生于1927年5月,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埃奇菲尔德街。由于食品店关门后,人们往往需要购买一些牛奶、鸡蛋、日用品等杂物,南加州的冰岛公司决定开设这样的商店,一周7天,每天16小时营业,便利店初具规模。直到1946年,第一家便利店才真正出现,它被称为7-11。90年代,便利店也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便利店行业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便利店在技术的支持下开始了数字化转型,提升经营能力和效率。《2021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指出,数字化驱动是未来便利店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此外,近期政策支持加快便利店布局,推进数字化转型,未来企业数字化转型速度将得到有效提升。

图表:中国便利店行业发展

中国便利店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前瞻分析报告

资料来源:智研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便利店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便利店行业一直在稳步发展。本土连锁便利店在传统玩家的基础上,迎来了一大批创新便利店,主要以平台化便利店和类似便利店为代表。

平台化便利店是指由互联网公司或其平台授权的非传统连锁便利店企业,便利店是指小型零售店、生鲜店、水果店、药妆店等,销售品类和服务与便利店类似。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2016年以来大陆便利店销售增速逐年放缓,但相比其他零售业态(小型超市、大型超市、百货商场)的销售增速,便利店仍保持较高增速。

统计显示,2017年中国品牌连锁便利店销售额为1905.00亿元,2021年中国品牌连锁便利店销售额为3353.63亿元。2017-2022年中国品牌便利店连锁行业销售额如下:

图表:2017-2022年中国品牌便利店连锁行业销售额

中国便利店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前瞻分析报告

资料来源:智研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便利店发展主要问题

(一)缺乏特色

横向来看,大陆便利店在商品种类、店内布局、服务特色等方面同质化严重,自身特色不突出。随着便利店行业竞争的深入,没有自身特色的便利店失去了吸引消费者的魅力,未来只能在发展的洪流中逐渐被消费者遗忘。纵向来看,中国的便利店品牌在增加新店时,往往会照搬现有门店的规模和布局,而忽略了当地消费者的特殊需求。千店一面的消费环境也让消费者对便利店品牌失去了敏感度。

(2)盈利水平有待提高。

虽然中国便利店销售额增长迅速,但利润水平较低。2021年,高毛利(毛利> =20%)的便利店在中国仅占19.56%,而在日本,7-Eleven的毛利达到了32%。中国便利店利润低的原因是成本高。中国的便利店主要分布在一线城市,而一线城市往往租金高,人力成本高。其次,自主品牌份额低。2021年中国便利店自有品牌占比超过30%的只有9.23%,80%便利店自有品牌占比不到10%。相比日系便利店,单品自有品牌占比40%-50%。再次,中国便利店鲜有高毛利的生鲜布局。2021年仍有36.56%的便利店即食销售额占比不到10%。

技术支持能力不足

从日本的经验来看,日本的便利店行业类似于IT行业,普遍重视新技术在便利店的应用。然而,中国的便利店行业普遍存在技术投入不足的问题。一方面,便利店经营者对技术投入的要求估计不足,缺乏自己的技术支撑体系,期望用技术外包来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技术供应商缺乏便利店经验,参考小超市开发便利店的技术系统,无法完全匹配便利店的实际需求。从而造成新技术与便利店融合的困境,无形中增加了便利店的运营成本,降低了运营效率,失去了很多商机。

(四)目标客户选择不明确

便利店的主要客户群体是青少年、上班族、单身汉和老年人。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只要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必然会对便利店产生巨大的需求。中国是一个人口老龄化的国家,便利店的发展将对整个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5)经营理念不清晰。

便利店不是超市。他们提供便利,比如离家近,等待时间短,营业时间长。所以商品的定价必然高于超市和折扣广场。因此,我们应该努力朝着质量差异化和创新的方向发展,而不是价格竞争。便利店成功的关键在于做好自己的工作,观察自己的商圈,走自己的路。

图表:中国便利店发展的主要问题

中国便利店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前瞻分析报告

资料来源:智研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