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提高前端性能方面的处理以及不足

一,最最基本的

  • CSS顶部, JS底部
  • YUI compressor/Gzip
  • CDN 有
  • 必要的CSS Sprite
  • Ajax可缓存

以上没什么好说的。

二、CSS渲染、页面重绘以及回流

  • 尽量避免类似

    .a.b{}

    .list a{}

    以及其他一些复杂选择器,以提高整站整体CSS渲染。
  • 避免某些expression表达式,避免IE6的

    AlphaImageLoader

     png透明滤镜,可以试试使用fireworks生成png8 alpha透明(目前photoshop只有png8 索引透明)。
  • 适当定高,例如如果div内容可能有高度差异的动态内容载入。什么意思?例如右上角的个人用户信息是页面渲染完毕之后动态载入的。但是,有可能会出现高度20像素的小图标,
    提高前端性能方面的处理以及不足

    ,而文字所占据高度为12px * 1.4 = 16.8px, IE6又存在行高被拒的悲剧。因此,如果这部分div不定高,就会出现个人信息载入后,整个页面下沉几像素(3.2像素?)页面重绘的问题。

    记住这么个原则, 页面刷新载入的时候,应避免页面元素的晃动、位移等,这些都是额外的重绘,会让你的CPU和风扇兴奋的。

  • 图片设定不响应重绘的尺寸,如果你的

    <img>

    不设定尺寸、同时外部容器没有定死高宽,则图片在首次载入时候,占据空间会从0到完全出现,左右上下都可能位移,发生大规模的重绘。可以参见新浪微博载入时候页面高度随着图片显示不断变高的问题,这些都让浏览器重绘了,一是体验可能不好,二是烧CPU的。

    你可以使用

    width/height

    控制,或者在CSS中设置。
  • <textarea>

    或者使用

    <script type="text/html">

    存储动态载入HTML或模板HTML,降低首屏加载的渲染时间。
  • 具有复杂动画的元素绝对定位-脱离文档流,避免强烈的回流。现代浏览器可以渐进使用CSS3 transition实现动画效果,比改变像素值来的高性能。
  • 不使用

    iframe

    ,据说开销最大的DOM元素。

三、降低静态资源请求数

  • 开始提到的CSS sprite,目前因降低后期维护成本,sprite的规模有所降低
  • 字符与图形生成,如:
    提高前端性能方面的处理以及不足
     该图效果之前有介绍。
  • CSS图形生成,如三角:
    提高前端性能方面的处理以及不足
  • CSS模拟,如几像素的投影效果
    提高前端性能方面的处理以及不足
  • CSS3技术,例如渐变效果CSS3 

    gradient

    +

    filter

    。投影效果CSS3 

    box-shadow

    +

    filter

     blur。
    提高前端性能方面的处理以及不足
  • base64 url技术,例如虚点效果:
    提高前端性能方面的处理以及不足

四、资源的复用

  • 团队CSS样式库,快速构建网站 – Bootstrap有点类似我们这个味道,

    .span1

    ,

    .span2

    ,

    .span3

    ,

    .span4

    ,

    .span4

    ,

    ...

  • 高宽自适应 – 无论选项卡、按钮等还是各个大小模块都是高宽自适应的,以适用于各种环境、需求
    提高前端性能方面的处理以及不足
  • CSS3 font-face技术 – 纯色图标大小以及颜色可以随意控制,增强复用
    提高前端性能方面的处理以及不足
    提高前端性能方面的处理以及不足

五、js/HTML交互相关

  • localStorage

    本地存储与优化。两种实践。

    一是:大数据量交互,数据不怎么更新的,含版本控制机制,一次请求,之后高枕无忧;

    提高前端性能方面的处理以及不足
    提高前端性能方面的处理以及不足
    提高前端性能方面的处理以及不足
    二是代替cookie实现某些功能,带过期时间管理,降低页面cookie大小(IE6-7依然使用Cookie)。
    提高前端性能方面的处理以及不足
  • 图片/广告位的显屏加载,也就是滚动显示加载
  • 下拉/弹框等默认隐藏资源使用

    textarea

    隐藏。需要显示时候才真正显露。
  • 特殊交互JS资源再使用的时候才异步加载(上传图片,显示地图等)
  • 无关紧要资源避开加载渲染高峰显示,例如外站

    iframe

    等载入完毕后1秒再DOM创建载入处理(例如嵌入的新浪微博)。
  • 复杂事件侦听与初始化(鼠标移动或键入到该区域才初始化复杂事件)。
  • 键盘事件延迟,例如搜索的

    Autocomplete

    效果,或

    hover

    延迟浮动层显示
  • MVC – 数据、展现、交互分离
  • 面向数据编程
  • 避免DOM操作,遍历数据而非DOM
  • 事件委托,避免过多的DOM元素的事件绑定
  • 其他N多JS编写细节等

六、浏览器自身的潜力

  • ol

    列表的数字、

    table

    的自适应性
  • <strong>

    <h1-6>

    粗体效果
  • form

    相关特性,元素自身特性实现

    submit

    以及

    reset

    等效果
  • HTML5 

    placeholder

    以及其他N多现代浏览器支持特性等

七、问题所在

  • 没有模块加载机制,20个模块脚本参杂在一起,一个页面可能只使用了4个。
  • 图片的拉伸很常见
  • 各种广告跟踪代码,把网站前端性能拉低了一个等级。
  • HTML没有顶边显示,去除冗余空白字符以及注释,因此HTML页面大小未优化。不难,程序那边一直没做相关处理。
    提高前端性能方面的处理以及不足
  • 头部无用的一段专为IE6的

    script

    输出,之前曾做过处理,只IE6输出的,后来因为不同城市不同站等原因,后台那边懒得折腾了。

转载:http://www.zhangxinxu.com/wordpress/?p=3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