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面试|康红磊:15年了,为什么我们不能忘记《士兵突击》?

作者:观察者网

阅读:正如许多人可能没有想象的那样,2006年播出的经典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距离15年还有。十五年过去了,《士兵突击》的经典场景依然摆在我们面前,依然是各大网络平台上收视率最高、最受欢迎的国产剧之一。更重要的是,《士兵突击》一直是最好的招募宣传片,鼓励一代又一代有抱负的年轻人去军营,保卫国家。在东方卫视"剧姚东方电视剧质量节"上,演员王宝强、张国强、严家东、导演康红磊等剧组成员重聚,向《萧思源烈士》中印边境冲突受害者及其同志致敬。观察家网采访了导演康红磊,与他一起回顾了电视剧创作的细节,探讨了当前影视市场的现象和问题。

采访/观察员.com 新

"士兵"是中国文化的自信

观察网:你好,坎耶。虽然《士兵突击》至今已经15年了,但它仍然在各大平台上非常受欢迎和高度讨论,是许多年轻朋友定期重温、品味的经典之作。作为导演,你认为是什么让这部电影如此吸引人?

康红磊:首先,我认为《士兵突击》的成功证明了我们中国文化的自信和文化复兴。同时,也正是中国年轻观众对自己优秀个性的充分认可。

之所以很多观众偶尔会拿出《士兵突击》重温,是因为在这个故事中,优秀个性和性格的暗流是古老的,虽然在当下隐藏得更深,但一直都是。

在当今的转型社会,这样一个商品经济时代,年轻人在面对现实时会迷茫,也会有痛苦,找不到方向,还会拿出兵去看一看,其实要看自己,要振作起来,让自己有勇气面对昨天可能不想面对的一切。我认为士兵突击的魅力在于,它的精神核心可以帮助困难和烦恼中的人,特别是年轻人找到方向。

东方电视台《士兵突击》悼念边境烈士家属视频

徐三道这个角色是中国人在农业文明中的一幅图画,他的成长是中国优秀文化在中国农业文明中的胜利,我认为这也是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农业文明可以与其他文明一起在世界上被拿出来,竞争和借鉴。在徐三道身上,钢铁七家公司展现出人格的力量,就是我们可以在全世界影视文化中展现出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

观察者:所以有很多人说《士兵突击》是一部"成人童话",写得真实而有字。

康红磊:影视作品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用艺术现实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用艺术形象感染观众,一切为了艺术,为了戏剧,现实主义和文字没有区别。所以这部剧中所有的真相都是艺术上的真相,但这个真相也来自生活。

面试|康红磊:15年了,为什么我们不能忘记《士兵突击》?

徐三道体现了这个农业文明孕育的优秀品质(图片来源:影视)

作为"最差新兵",王宝强被训练成自闭症患者

观察网:你提到《兵袭》是源于生活的艺术现实,作为观众,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这部剧中的"士兵"给人一种特别真实的感觉,从王宝强主演到班长石进、班副队长61、七连长张国强等一系列配角, 等等,都给人一种强烈的世代感和孩子和士兵的亲密感。这是如何工作的?

康红磊:好作品首先来自好戏。我们的编剧兰小龙同志,对部队和士兵的生活有着深入的了解。他在军队服役了六个多月,创作了《士兵突击》这样优秀的作品。所以我觉得《士兵突击》首先可以写出士兵真实真诚和伟大的编剧,编剧对士兵的感情是分不开的。

其次,我认为对于创作者来说,要拍出一个好的军事题材,就必须对当代军事,尤其是基层军人,这些最可爱的人总是怀着崇敬的眼光来报道,用虔诚的眼神看着他们,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发自内心愿意为他们歌唱, 为他们工作,为他们书写自己的生活,在沙漠的边界,保护国家。

而且,正是我们剧中的所有演员都沦落到基层公司去体验生活,这是艺术创作必须经历的方式。我们的演员阵容当时被派往特种部队,比普通士兵严格得多。

据我所知,王宝强来访的第一天就遭到了领导干部的责骂。因为王宝强被送到新公司,我们没有透露他的身份,所以组长不知道他是演员,以为他只是从另一家公司来培训新兵。结果 一经训练发现,"勇士"的个人素质其实是那么差,于是监视者又生气,他被调离了单独训练,骂着自己的狗头血淋淋的头。于是,王宝强在极度屈辱、极度孤独、迷茫中,度过了他军军人生的第一天。

通过这样一次特殊的体验,演员们才能感受到原力的能力、纪律,绝不能落后。

面试|康红磊:15年了,为什么我们不能忘记《士兵突击》?

电视剧中刚到新兵公司的徐三多(图片:豆瓣)

在15天的体验中,《士兵突击》中的每一位演员——毕竟他们不是士兵——都体验到了社会和影视界完全无法体验的那种心理、环境和技能体验。因此,当他们出现在我的小组中时,每个人的眼睛都是士兵。至少他们就像穿着军装的人,而不是那些只是脱下西装穿上制服的演员。

果然,在拍摄后的每一位演员,比如李晨啊、颜家东啊、张国强啊,张国强翻译就更不用说了,他在拍摄《士兵突击》的时候还服现役,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演的老兵乐队风格精妙。我们的摄制组不仅是摄制组,更像一个准军事单位,为演员提供这样的环境,再加上演员体验生活,剧本本身就是写这些,几个就是兰小龙剧本中场景的良好体现。我认为这就是《士兵突击》令人信服的原因。

观察家网:那么,作为导演,你通过什么方式了解军事生活?

康红磊:我们每年都会了解它。每年我都会找机会去最基本的公司,即使马去看花也得去散步。我的目标是,我想写他们,我想歌唱他们,这就是我多年来一直想做的事情,既然我想这样做,我必须提前做很多准备。

就像这次中印边境冲突在加勒万河谷,这是最远和最远的边疆,陈洪军、萧思远、陈向轩这些烈士依靠什么,依靠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优良的精神传承、集体主义和保卫国家的责任。没有这种承诺和责任,没有长期的培训,你可能不会急于抓住关键时刻。

中国军人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种血脉,一种勇气,是融入灵魂的责任。你必须来自长期的训练和人与人之间的长期信任,你才能产生这样的勇气,在关键时刻得到它。这样的感觉你不去最基本的层次去体验,你怎么能看见,怎么能找到呢?坐在家里肯定不可能,必须去基层部队,因为生活那里很热。当演员体验生活时,我已经准备好了。

面试|康红磊:15年了,为什么我们不能忘记《士兵突击》?

"流量"只是为了赚一杯,没有质量为什么要看你?

观察者网:但是你看到,在当今的娱乐业浪潮中,这种扎实的创作越来越稀缺,取而代之的是流线型的"快餐"产品,你会担心你上面提到的方式和文艺工作的传统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高度商业化,甚至"流动经济"吗?

康红磊:我一点也不担心。我认为随着商业化的成熟,行业将需要更多的"工匠精神"——十年磨一把剑,才能做出最好、最精准的产品,它永远不会发光。现在老百姓想要真实的东西,因为艺术品是一样的,尤其是电影。随着时间的流逝,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工业化需要精度,如果不是丰富的经验,扎实的背景和精湛的技术,你怎么能做出一部作品,让这些被当今世界电影滋养的年轻人呢?你认为你可以通过"聪明地摇晃"让年轻观众认同你吗?不可能。

所以我认为年轻的导演可能比我们当时更难。因为他们必须对深层生活有更多的了解,到前线掌握第一手资料,然后用自己的技术手段呈现出今天的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甚至让世界观众认可的中国影视作品。

我认为,你刚才提到的现象是短暂的。这是一个国家在过渡时期进入市场的一个问题。我不认为你应该恐慌,当美国大萧条时,没有太多的耻辱。我们社会在发展中,我们用的是发展的眼光,骗不了长远,诈骗者会被列入"失人名单",逼迫你诚实。

艺术创作也是同样的原因,迫使年轻导演掌握一手信息,迫使年轻编剧进入炙热的生活,可以收集到和我们心灵紧密相连的生活。现在票房越来越高,这些票都是观众口袋里有钱买的,为什么要看你的电影?有交通?不一定。

观察者:但我们看到的是,电视剧市场现在是主流,市场正在下沉,流量是接力棒。也许你花了很多精力,很多时间把工作做好,不是因为情节比较幼稚无脑的玩法就能赚钱?这导致越来越多的"烂剧",好戏的发生频率越来越低。

康红磊:我一点也不担心,我想我们会允许的。我们的社会正在发展,互联网是一个新的载体,你必须允许一个开始,必须有"流量"它,但也不要忘记,到最后,进入"耐力赛",战斗永远是个性,是性格,是故事。就像新产品出来一样,会有很多广告,但生存最重要的是质量。

现在只是一个时代的开始,开始我们要开好门,赚一杯,吸引大家来这里看看。网剧只有几年的历史,互联网不会完全取代传统媒体,我们得再看一遍,但毫无疑问,互联网是年轻人的平台,年轻人也想得到一些营养的东西,而这种营养应该是可持续的。艺术产品必须是有营养的,因为它是一种精神产品。

除了提高眼球,还要提高思想,提高心,提高个性,对吧?一定是这样的。现在的年轻人都很辛苦,谁愿意做996个小时的工作,回家睡觉用wifi拿起平板电脑看一两件事,结果还是乱七八糟——你里面的苦不如我的生活,我为什么看你啊?你对生活的描述不如我一年级的理解,我为什么要看你呢?

所以流程一定是暂时的,到底不靠真正的学习?这不就是所有演员和同志们都做的吗?你能流淌多少年演员青春的面孔,你能和你一起生活一辈子吗?最后,这取决于说话的力量。什么是实力?这是你对丰富生活的认识,你的艺术技巧,你的演员和你的演员之间合作的和谐。

"流动经济"的现象确实存在,但我们并不着急,我们应该包容。但我特别相信,它最终会回归到内容,回归艺术创作的本质。所以我们不必与交通相撞,我们总是在现实主义的道路上低头,当我们回来的时候,我们可以讲述一个更纯粹的美国故事,方法会更纯粹。

为什么是"士兵部"?因为我们只选择正确的一个,而不是昂贵的一个

观察网:让我们回到《士兵突击》,这部剧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一部经典的时代剧目,也给中国影视界送来了一大批优秀演员,不仅主角王宝强,还有陈思诚、张译、段伟红、张国强、严家东等一批配角也大受欢迎, 成为中年演员的骨干,这个群体被称为"士兵系统"。你认为"士兵"的演员阵容是什么,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个性?

康红磊:这群通过《士兵突击》成名的演员,我认为他们的共同点首先是他们通过精湛的演技诠释了中国文化的自信,赢得了无数中国观众的最高认可,成为了他们的粉丝。说到个性,我们每个演员都有个性。在演员的选择上,我们坚持"只选对,不贵"。

面试|康红磊:15年了,为什么我们不能忘记《士兵突击》?

"士兵"成为一群优秀演员的俗称(照片:网络)

比如王宝强,我们随后给导演组的选拔,向演员们请了一句话"嘴唇红牙白了,笑容大白了牙",于是王宝强来了。其次,王宝强的成长经历和徐三道有着非常高的相似性,所以演员和角色在一个节点上突然关闭,这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东西,艺术之门和生活之门会同时突然打开,两股洪流汇聚成一个通道,成为大家想看的养分泉水。徐三道就是这样生来的,演员和角色都极度治愈,所以王宝强贡献了这么好的性格,一个非常高水准的表演。

在《士兵突击》中有很多这样的教科书式高水平表演。比如,钢七连的吴61,他的腿在训练中摔断了,这样一名优秀的战士在那个时代的职业意味着这么多年的努力都结束了,他身边的朋友帮他找到了出路,在钢七连长高成的斡旋让他做了一个秘书。据说是好事,结果吴61不买,他以为"军队哪里就有骡子兵",坚持要离开,不想给军队抹黑。然后发生了一场暴力冲突,最后高成用大嘴巴打了他的脸,两个人拥抱着,哭了起来。其实这部剧感动了很多人,很多观众都说喜欢这种铁骨。还有一幕,当吴61受伤时,小徐三正扛着高大的吴61一步一步走到最后,那种感觉叫朋友。

比如,这个角色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成才和徐三道是同一个人,他们是一个人的AB面孔。他们来自一个村庄,但他们的性格与生活的性格完全不同。成才的身体充满了当代的"技术",充满了表面的交流,而徐三多的身体充满了生硬、自然甚至不自信的品味,但他的身体也潜伏着很多优秀的文化基因和个性,在军事环境中慢慢点燃了文化长河的优良品质,而"技术"的人才随着人与人之间互动的发展却越来越吃不下。在社会上,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我们如何与人打交道,就是每个年轻人中的每一个年轻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面试|康红磊:15年了,为什么我们不能忘记《士兵突击》?

成才和徐三多是人性的AB面孔(图片:视频截图)

所以这群演员能得到观众的认可,就是角色的帮助,靠角色,靠故事,靠他们亲密的气质与角色被记住,有粉丝。演员和角色亲近,可以来,如果不亲近就不能来。

不能像很多演员那样看到"流量",只要演员有流量,是否适合别人来;一出戏,不带孤独的自我欣赏,总有"高"一些标准。"流量"在今天确实代表着价值,但有些角色他不适合。很多年轻人还没有学过古戏的节奏,你让他穿上长袍去演古人他不能走路,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过古人的生活,但是我们有一种感知啊,那不是那种味道,它削弱了我们的电影体验。

在《士兵突击》中,李晨饰演的吴喆,是一名受过高等教育、有城市背景的海军技术员。李晨本人喜欢工业技术、机械、汽车、模型,喜欢新事物。张军正在经历离开军队的过程,挣扎着留在军队当干部,或者离开军队继续他的演员生涯。当时他很纠结,他饰演的石金退役那天也是他的退休,当车经过天安门广场时,张翻译着哭泣,那种无奈和深情已经无法说出是他自己还是性格。该剧成为《士兵突击》最经典、最催人泪下的场景之一。

总而言之,演员是对的,一场戏已经完成了一半。

面试|康红磊:15年了,为什么我们不能忘记《士兵突击》?

史东在退伍前的最后一个愿望就是看看天安门(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做CP?延迟播放?我喜欢士兵

观察者网:"士兵突击"大火催生了一系列有趣的现象,其中很多可能超出你的预期。比如这部没有情感戏的剧,全男性角色吸引了大批女性影迷,以大量电影为蓝本的网络文学创作,甚至很多作者都会把人物内部的CP组成,创作出"延时美"的主题故事。近日有报道称,一部基于《士兵》人物关系的同伴小说即将被电视剧化,对此你怎么看?

康红磊:我认为影视作品最大的市场是独一无二的。《士兵突击》这部剧是在环境下,故事的过程没有女性角色,所以我没有想过人为干预,没有加入女性角色,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遵守艺术创作的规律,变得自然。

至于让这么多女性观众爱上它,我一开始没有想到。事实上,在我看来,无论是男性观众还是女性观众,都是同一个观众。分析男性观众,女性观众各自喜欢看什么,我觉得这是理论家的问题,作为创作者必须尊重观众,但在创作过程中不要过多地考虑观众。

对于你提到的二次创意改编,我认为只要有利于中国影视的发展,只要改编的东西有营养,需要观众的推广,延时美国也不错,CP好,比如如何改编我觉得是好事。当我们在学校时,我们的老师还要求我们改编杰作,因为它们非常文学化。文学性强,人物刻画性好,为什么不改编呢?你说CP也好,网络文学也好,美国也好,其中《麒麟》就是从这个出发,是大众从进一步认识人物的角度,在此基础上改编一些优秀的作品,更符合当下的品味,没有什么不好的。

我主动要求《冬与狮》,兰小龙的剧本太美了

观察网记者:最后一个问题,也是广大粉丝非常期待的,你和蓝小龙老师再次配合反美援朝题材电视剧《冬与狮》,现在进展如何,会向观众呈现什么样的故事?

面试|康红磊:15年了,为什么我们不能忘记《士兵突击》?

《冬天与狮子》讲述了反美援助韩国志愿者的故事(图片来源:Bean Petals)

康红磊:这个节目是在2月20日推出的,但去年我们几乎准备好了,疫情非常严重,我们被迫推迟到今年。由于制片人的要求,细节不容易透露太多,但有几个方面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这是一部战争剧,我对这部剧充满信心,同时也做了很多桌面准备。蓝小龙先生的剧本写得非常漂亮,我主动请余先生这次有机会执导。其次,我觉得这部电视剧是目前中国难度最大的电视剧,因为它是一部非常工业化的电视剧,从制片人到制片人,到导演,到整个团队,甚至到我们的演员,考验着我们每个人的产业意识和产业协同能力。只有通过这些环节,电视剧才能拍好。

本文为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在WeChacn上关注观察者的WeChacn,每天阅读有趣的文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