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解决方案制定和误区分析

之前遇到一个传统行业的朋友,他想改造他所在的培训行业,因为教学流程中有很多可以优化的地方,比如教材可以电子化、学生上课可以打卡等等。

但是这些问题作为学校、作为学生,都很需要解决吗?这是存在疑问的。现在看似低效的使用过程中,真的回遇到问题吗?

在聊到关于用户需求和产品方案的时候,他们中有很多逻辑判断上会存在几个严重误区:

1.   我的产品只要够好,就绝对有人用。

我见过的创业者有的误会了这件事情。

所有的产品都是要解决真实的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需求,也就不会有产品

比如在大街上看到好多胖子,于是做一个健身房,请了最好的教练,制定了最合适的价格,然后请他们去。结果他们说:我们是胖,但是我们不觉得有问题啊。

比如做了一个新的微信,界面精美,交互喜人,安全性翻倍、流量消耗减半,但是现在大家都不会去,因为日常在使用微信时根本没有遇到问题。贸然转移到你的平台上,反倒会造成很多问题。

2.   市场很火、用户很多、他们经常遇到问题。所以我的产品肯定行

从问题到产品的逻辑链条应该是完整的,清晰的,合理的

市场à用户à问题à需求à功能à产品

并不是说~最近某某市场很火~就能证明~我的产品是应运而生的肯定赢的

某某市场很火只能证明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具体面对市场中的那些用户?要解决这些用户遇到的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反映了什么样的需求?什么样的处理方式可以满足这样的需求?怎么实现这些处理办法?

这些都是环环相扣的,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体现在整个体系中,就是有人用和没有人用的区别。

这其中有个极其重要的环节需求反复思考清楚:他们的问题,我们用的方案是不是能解决?

因为很多时候,问题摆在那里、用户也是有抱怨的,但是不代表事情就能得到解决。各种因素会错综复杂,不是只用方案实现计划就可以解决的。

如农民所在的农业领域有很多O2O项目,从需求分析上是很需要增加一些APP来提高这样的低效率的处理方式的,但是让农业都熟练使用APP来做事,几乎是不可能的。

3.   满足用户越多需求越好

很多人习惯性定性思维觉得服务就要一条龙,或者觉得这里就应该是大杂烩,然后将不同的东西整合在一起去迎合尽可能多的用户。殊不知用户角度看到的大杂烩,在设计者严重会完全不同:有的用户的核心定位是重中之重,有些只是临时应用或者辅助的功能。但是对于产品开发或者方案实施来说每一部分付出的都是很庞大的一部分支出【人员、金钱、精力等等资源】

另外方案设计的需求多了,反而证明没有哪个需求是重要的、刚性的。

一个最简单有效的检验当前方案重点的方法:当你的方案为了解决十个需求完成了十套不同的环环相扣的解决模式,这样的思路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必须要去掉方案中的五项;砍掉这样一部分,方案会是什么样的一个场景?如果砍掉八项?砍掉九项?最终你会给自己的方案留下什么样的一个解决问题的体系呢?

如果你非要说我的方案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或则五个或者更多的需求的前提下才能见效,那这套方案基本不能实施了。只能说在问题的分析和处理上可能我们想法不一样了。

就像之前有一个朋友说要做一个微信平台,这个平台上专门用于提供便捷的在线日常服务,可以交话费、交电费、电影订坐、用餐预约、互动聊天、红包系统、

在线交易等等各种功能。当聊起他的这个微信平台的重点功能的时候,他说这些需求都是用户日常最需要的,一个都不能少,并且自信满满,其他的任何产品没有他的产品功能全面……

我们查看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好的解决方案,都会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使去掉很多功能,让能解决的问题减少,但是不影响方案的核心价值。QQ去掉邮箱、大众点评、应用中心、腾讯视频、QQ浏览器等等各项功能,但是照常可以使用并且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4.   用户有需求,我们就做。

用户的需求成分中,要分析清楚什么样的需求是真实需求、虚假需求

同样在真实需求中,我们需要理清楚那些需求是值得去做的。

值得去做的需求,同样我们需要分析考虑团队的能力和状况。

只有这些方面分析到位,才能将方案成功的实施下去。

我们要在具体制定方案的过程中,第一步需要缜密的分析需求的逻辑严密性,有些需求分析根本证明不了自身的逻辑合理性。比如O2O的培训模式,培训师和学员之间的需求足够清楚吗?

没有地方可以看到老师信息、不知道大家对老师的评价如何、培训没有担保

如果只是松散到如上的程度,就不能构成通常的解决方案

学员的需求和老师的需求挂钩,才是最基本的逻辑。像文中开始提到的培训问题,通过补贴和奖励措施吸引培训师,通过方便的打卡记录、电子教程把学生吸引过来,这样的话方案中的两部分主体成员都具备了,但是~~~重要的是但是,老师的好处你来给、学员的好处也是你来给,持续发展的方向在哪里?

通常情况下:所有人在你的方案中的需求都能互相得到满足,打车平台司机赚钱、乘客获取服务;网络直播平台上,主播获得奖赏,观众获取乐趣。才是可实施和可操作的方案。

很多情况下,不是【我觉得现在这个行业太落后了】就能证明需求是合理的。

要确定需求是不是真实,不是一句【我在这个行业多年的经验】就能打发的

所以就是一句话~实践是检验整理的唯一标准

了解核心需求,我们跟用户面对面沟通;了解合理性,我们就方案中的主体群体进行了解并确定需求;了解可实施性,我们需要在方案制定的情况下,方案中的群体都应该互动起来进行操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