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企业架构之道(六)之企业架构的FEAF方法

       联邦企业架构框架提供了一个组织结构和收集渠道,方便联邦成员将各自的架构集中到联邦企业架构中去。这个框架是非限制性的,适用于所有的联邦内机构特别是已存在架构的机构。 

      CIO委员会针对联邦企业架构框架采用了与NIST模型相似的层级架构,它定义了业务、业务运作所需的信息与技术支撑、以及为响应业务变化需求所实施的新技术的这一过渡过程。

企业架构之道(六)之企业架构的FEAF方法

一、联邦企业架构框架的开发方法

   为了开发联邦企业结构体系框架,CIO委员会评估了三种方法。

1.传统方法——需要大量初始时间和资金的投入。首先,必须先开发一个展示如何准备架构描述的框架。其次,必须描述现今的架构和目标架构。

2.段方法——促进结构化企业架构框架内的片段增量发展。可以对架构片段进行增量式开发。

3.维持现状。

   CIO委员会采用了片段方法,即将联邦企业架构看成若干片段,每个片段对应某个特定的业务领域,针对每个业务领域进行架构描述,能够大大降低系统的复杂度。

二、八项必要的组成

在设计框架过程中,CIO委员会定义了8项必要的组成来开发和维护联邦企业架构,在此基础上深度挖掘细节。

架构驱动力(Architecture Drivers)——促使架构变革的外部推动力,包括业务驱动力和设计驱动力。业务驱动力可以是新立法、新管理办法,市场推动等等。设计驱动力包括新的软件和硬件技术等。

战略方向(Strategic Direction)——指导目标架构的发展,由设想、原则和目标组成。

当前架构(Current Architecture)——描述如今的企业架构的状态,由两部分组成:当前业务和设计架构(例如数据,应用和技术)。这代表了现今能力和技术和扩展的定义附加段。

目标架构(Target Architecture)——描述“将建成”的企业架构,由两部分组成:目标业务和设计架构。这代表了未来的能力和技术,以设计改进来支持变化的业务需求。

转换过程(Transitional Process)——支撑从当前架构到目标架构的转变。重要的转换过程包括资本信息技术投资计划,转移计划,构型管理,工程改变控制。

架构片段(Architectural Segments)——整个企业架构的若干组成部分,他们代表整体企业架构的一部分(片段)。

架构模型(Architectural Models)——定义企业架构片段的业务和设计模型。对各个片段进行建模。

标准(Standards)——代表架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的指导原则和方法。

四、联邦企业架构框架层次

   前文描述了开发和维护一个联邦企业架构所需的8项组成部分,对每一项组成部分进行详细分解或对其深入分析,就得到了四个层次的联邦企业架构框架,前面的三层,逐层深入细化阐明了8项组成部分,从而引出联邦企业架构第四层次,它是对企业架构框架组成要素的其中一项“架构模型”的内容的细化。

第一层次是联邦企业架构框架的最高层次,它介绍了开发和维护联邦企业架构所需的8项组成部分。如下图,框架流程从左到右代表联邦企业架构的持续流程。

第二层次将架构驱动力、当前架构、目标架构以及架构模型的内容,从业务和设计两方面进行了细化。第二层次更详细说明了遵照标准由现今架构变到目标架构的转换过程(例如构型管理和工程转变控制)。标准包括为促进互用性的强制性的标准,自愿指导方针和最佳做法。

第三层次在第二层次的基础上,将当前设计架构与目标设计架构细化为数据架构、应用架构和技术架构。转换过程的内容也被进一步细化和明确。

第四层次通过借鉴企业架构规划技术为业务架构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方法,从不同的角色视角与六个方面(什么、如何、何处、何人、何时、为何)出发,完整描述出企业架构应包含哪些内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