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懂技术?明需求?如今该怎样做“to B”?齿轮易创“招数出奇”!

前几天有个帖子着实火爆,将开发喵与产品汪的“矛盾”妥妥地摆在了桌面上,小编仔细琢磨后,可以浓缩为以下这段神对白……

产品汪:这事儿怎么搞?

开发喵:从技术层面出发,总归还是有办法实现滴,可以做,这些都可以做!

产品汪:……你说的这个“可以做”,到底要多久、多久???

懂技术?明需求?如今该怎样做“to B”?齿轮易创“招数出奇”!

图片来源: www.sohu.com

开发喵的“技术宝典”plus 产品汪的“需求至上”,要想时刻、稳当地匹配,确实有难度,其实现在的企业级服务也存在如此“脱节”问题。

一转眼,中国互联网早已走过了20个年头,下半场的“风口争夺”也华丽丽地拉开帷幕。

如今数得上的关键词,例如“大数据、人工智能、企业级服务”等都成为热搜榜上的“常客”,To B端的企业级服务市场回暖,真真的!

可在这个大市场中,承接服务的无非就两种,颇有技术优势的软件公司以及快速且标准化响应的互联网企业。

前者在技术上“十分有派”,但对客户需求总是把握的那么“模棱两可”,简单来说就是缺少一份对客户需求的“执着与专注”。

更让人糟心的一点,不知道是不是继承了古人某些从商的糟粕,特别容易出现“钱货两讫、一锤子买卖、你的后续可与我无关哟”这样的情况。

懂技术?明需求?如今该怎样做“to B”?齿轮易创“招数出奇”!

图片来源: www.duitang.com

后者呢,似乎对客户需求很“感冒”,反应快但却特别喜欢“循规蹈矩”,想用一个模板“打天下”……话说如此标准化,寻求服务的企业恐怕并不觉得解决问题,毕竟“千人千面”……

面对企业级服务产生的“脱节”现象,齿轮易创创始人宋师伟可有自己的一套做法。

懂技术?明需求?如今该怎样做“to B”?齿轮易创“招数出奇”!

齿轮易创创始人 宋师伟

谈及技术,宋师伟认为,技术积淀很重要这事儿不假,但对于处在任何发展阶段的企业,技术以及信息化只是一种工具和手段。

以传统企业转型为例,“企业+互联网”的模式并非一蹴而就,想短时间内得到质几乎是不切实际的想法,欲速则不达,想要达到优化甚至升华,企业本身要明晰循序渐进,逐步分层的重要,这也是做企业级服务必须明确的重要一点。

如果真想让服务准确贴合企业的“七寸”,不粗放,其实前期的项目沟通环节至关重要。

相较于SaaS,齿轮易创在前端的项目沟通上做了很多工作,看似“繁重”,但总体来说却是符合逻辑的,毕竟就算是企业自身完成这个环节,也需要特定的项目经理来深入了解,重要的是,作为企业级服务提供商是否可以做到比企业自身捕捉更多有效的信息。

“在过往服务的诸多项目中,我们发现,如果将企业呈现的大部分细节抽离出来,只看到需求层面,其实服务的选择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大部分需求还是会集中在相似的几个类型里,这与平日里说到的行业趋势有相似之处。举个例子来说,新零售是大热词,零售行业虽然五花八门,但面临的问题还是同质化的!”宋师伟补充道。

除了发现企业需求的规律,在人员培训上,齿轮易创更多教会项目经理如何迅速地了解客户需求,例如如何尽可能区分出一些不重要的细节,对项目更加精准地把握,这一点不但可以缩短沟通的时间成本,也是区别传统服务的关键所在。

懂技术?明需求?如今该怎样做“to B”?齿轮易创“招数出奇”!

图片来源:gouwu.mediav.com

此外,为了有效避免传统服务可能出现的“后续与我无关”的服务痼疾,齿轮易创选择在项目流程把控以及后期校验上下功夫。

从最初的“明确期望”到项目初始阶段尽可能完成拆分,让累积结果更可视化;再到通过后台系统直观监测项目进度,为产品交付提供保障……每一步都有据可循。

能够明确整个服务闭环的诸多细节,让一切有规律可循,究其根本,还是宋师伟的“服务轻量化”观念使然。

“如今,就算是世界500强的大企业所提出的需求也不再像十年前那么重量级了,动不动就是大型数据库的研发……”宋师伟告诉记者。

着眼如今的企业级服务市场,即使是大企业提出的需求也更多匹配后移动互联网时代或者微信时代的特点,整体往更小、更松散、更快迭代的方向演进,例如APP、小程序或者是Web等,而不再是一个大型机房中才能看到的东西。

基于这个判断,宋师伟将齿轮易创放在了“中间位置”,区别于两种不同的服务实践。

对于专门承接APP 制造以及小程序的公司,齿轮易创定位的不是某个技术,更多是通过技术解决问题,打造针对性产品,所谓的APP以及小程序只是解决方案中的技术手段之一。

“对标大型企业,齿轮易创因为更加专注做更新、更小的轻量级方案,就会特别有优势!”宋师伟对记者说。

懂技术?明需求?如今该怎样做“to B”?齿轮易创“招数出奇”!

更重要的一点,因为“招数出奇”,自然没有那么多的历史包袱,可以“轻装上阵”直面初创企业以及中小企业等群体。

话说,立身行业,免不了受风口影响,但是否追逐,宋师伟表现的很冷静。

SaaS PK定制化,谁更有前景,谁更有市场?

关于这个问题,宋师伟表示,这恐怕是一个永恒被争论的话题,但作为一个并不极端的人,客观来说两者肯定都会在企业级服务市场中占位一席。

但从国内市场出发,宋师伟判断,很长一段时间内,定制化需求的体量会远远大于SaaS的体量。

从市场反馈的经济数据分析,本土的SaaS公司估值其实并不高;相反,国内方案公司的体量就比较可观了。

具体来说,对于很多传统属性的中小企业来说,由于体量以及业务性质所限,更多时候很难被SaaS服务到。

想要更好的利用SaaS,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企业所处行业需要很强的标准化以及规模化,试问中小企业何以具备这样的条件呢?

换个思路,就算面对很多行业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大企业,对自身信息的保护也是一个时刻需要注意的点。

相比SaaS,定制化更多依照企业需求“办事儿”,数据的控制权依旧掌握在自己手中,不用担心将数据放在甚至还没有企业自身发展时间长的SaaS公司手中,进而带来一系列的数据麻烦。

除了以上因素,宋师伟认为,一些文化认同的差异可能也会导致SaaS与定制化相比不会更占优势!

懂技术?明需求?如今该怎样做“to B”?齿轮易创“招数出奇”!

宋师伟强调,相比国外,国内企业对软件的付费意愿是比较低的。所以在SaaS领域,还是比较难找到有效平衡盈亏的着力点;再加上国内企业对于SaaS的复购方式还是常规的“收款单+打款”的流程,这个模式就让很多SaaS凸显出的优势丧失掉了。

当然,基于SaaS与定制化的判断,并不代表齿轮易创的固有模式。

由于最终目标是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所以齿轮易创的方案中可能也会用到SaaS。

例如在一些解决方案的定制中,齿轮易创也会用到第三方的资源,所以很可能SaaS公司会成为很好的合作伙伴;当然也不排除某天,通过对行业的了解需要沉淀出一些方案的形态,那时齿轮易创也会创造一个类似SaaS,只是区别在于,这个方案中涉及的SaaS与定制化的比例是多少而已。

“我们擅长站在行业前沿选择一个技术成熟度并没有那么饱和的区间去开拓。如果天花板足够高,而且还能有效避免与巨头企业硬碰硬的话,定制化是比较好的选择。”宋师伟说。

说到对技术成熟度的评估,面对目前大热的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齿轮易创尽管有很好的机会去接收新事物,来破解外界对其的好奇之心,但并不会为了“追新”而废弃“实用”。

懂技术?明需求?如今该怎样做“to B”?齿轮易创“招数出奇”!

图片来源:gouwu.mediav.com

宋师伟认为,如今的区块链与人工智能虽处风口浪尖,但用于实践还是有距离,不过未来基础技术趋势的地位估计是牢不可破了。在理想与现实中间,只有真正去了解一个方案实施的具体过程,才会明确大热的技术在实践操作中是否成熟。

目前齿轮易创提供的解决方案中,基于目前企业能够应用上的人工智能比较初级,所以在合作伙伴有所需求时也会应需使用。

例如,在法律行业,会帮助一些律所做办案系统,涉及到建议的采纳环节等可能会用到AI。

此外,针对比较成熟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很多文本多的行业中也会用到,文档的智能搜索等。

另外在零售行业,可以用摄像头刷脸来绑定积分会员卡,也就是简单把会员卡与人像绑定起来了,这是可行的事儿。

关于区块链,宋师伟表示,项目大部分的活跃期还在金融和投资中,例如已经出现的很多区块链咨询方案等。

据记者了解,齿轮易创曾经有一个项目就是利用区块链技术来记录投票,对于机制和结果的评判,权重取决于拥有的token数量,此外还有一些会涉及到生态方面的尝试,就无关具体的技术实践本身了。

谈及未来企业转型还有什么“料”,宋师伟认为,如今很多企业的信息化转型主要由于创始人年轻化,似乎在“第一天”就开始思考企业信息化的很多问题,意识越来越早,未来可能更多成熟的诉求来源于小体量的企业。

此外,企业信息化更多包含了“竞争”的因素在内。例如,因为有了盒马鲜生这样的新零售概念,传统超市就纷纷慌了。这个趋势可能会导致未来定制化以及多元化的需求会越来越松散,但也会越来越丰富,这同SaaS需要规模效应提高效率是完全相反的理念。

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这两种声音的交互会更加频繁。

一方,渴望标准化,因为确实可以提升产出以及效率;另一方,如今竞争这么激烈,奇招在哪里?不与对手来个竞争差异化,又该如何生存下去?

在分裂的催化下,可能更多不同的模式会一一出现,就像现在比较火爆的拼团模式,那是过去都不敢想象的事儿。

创立两年,齿轮易创已为包括亚马逊、印象笔记、VISA、元甲律所、格理集团、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在内的2000多家企业提供了产品咨询和软件定制服务。

未来,齿轮易创希望更深度地服务和帮助包括法律、旅游、医美、教育等可能被技术产品或数字化颠覆的⾏业,也将继续在北京之外的城市开疆拓土,打开市场。

作为一路走来的创业者,齿轮易创正在用两年的时光诠释“飞速发展“这个词,为2000+企业提供产品报告,完成200+产品的孵化、迭代、升级,交付率近乎100%。

针对很多创业者“开发产品十年磨一剑VS先上线抢占市场最重要”的困惑,宋师伟坦白说,其实这两者并不绝对。

懂技术?明需求?如今该怎样做“to B”?齿轮易创“招数出奇”!

图片来源:gx.sina.com.cn

哪怕是相对成熟的大企业,闭门造车这事儿都是非常不可取的。所以对于创业者,能够做出一个产品成功投放到市场中,此举已经战胜了很多竞争对手,尤其是在国内。

在强调速度和效率的今天,先做一个可用的产品,几乎等同于抢占了市场的先机。如果没有其他的条件限制,投放后还有更多灵活的选择;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更早地通过产品去收集市场数据,也会有利于下一步决策的科学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