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SaaS现经济价值 成二线厂商盈利新模式

中小企业信息化定要软硬兼施

  现在已经不是再讨论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是否应该或是能够在中国这片特殊的土地上成长的时候了。五月神州数码成立的合资公司,阿里巴巴和微软达成的战略协议,乃至中国六大电信运营商争相推出“商务领航”、“宽带商务”、“动力100”类似产品,抢占市场的一系列信号,都亦或含沙射影、亦或凯奏高歌的抢占着市场,针对中国SaaS 10多亿的市场份额上演着21世纪的“圈地运动”。

  原有奇人呐喊,“上ERP找死,不上ERP等死”的论调,但一切都阻止不了中小企业对ERP,对企业信息化的执着需求。所谓SaaS,是一种通过Internet提供软件的模式,厂商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客户可以根据自己实际需求,通过互联网向厂商定购所需的应用软件服务,并获得厂商提供的服务。其特点是,用户不用再购买软件,而改用向提供商租用基于Web的软件,来管理企业经营活动,且无需对软件进行维护,服务提供商会全权管理和维护软件,让用户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其定购的软件和服务。对于许多小型企业来说,SaaS是采用先进技术的最好途径,它消除了企业购买、构建和维护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的需要。

  SaaS作为一种创新的模式,确实能为中小企业带来物美价廉的软件服务,为此节省下一笔费用。99年创立的中企动力是经过第一次ASP泡沫浪潮洗礼过后,留存的为数不多的公司。在推行SaaS服务后,其注册、续费用户称已超过20万家之多。

  在七月底IDC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调研中,有57.7%的被访中小企业表示其已经实施了信息化,而在未实施信息化的中小企业中有47.3%的企业也表示将考虑企业信息化建设。46.7%的中小企业有意向选择SaaS服务模式,而已实施此模式信息化的中小企业基本满意程度以上的比例超过了70%。粗略一算,至少有10亿元的市场有待发掘。

  试问,如果一个企业,如果它连基本的PC都未普及应用,你把软件卖给谁?SaaS模式岂不就变为了空中楼阁?所以,中小企业信息化不仅需要SaaS提供商的服务,还需要PC硬件的支持。从而形成实用性强、操作简单的整体解决方案。一个10亿的软件市场如果加上PC硬件一起走货,市场总量不言自明。在IT硬件微利时代背景下,发掘中小企业信息化所带来的硬件需求,也不妨是走出微利时代的良好尝试。

   企业不同 需求亦然不同

  然而,每年有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由于经营不善而倒闭。中小企业对信息化投入力度有限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而如何让企业愿意花、舍得花,让其享受到信息化所带来的卓越功能,便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小企业两极分化是个较难解决的突出问题。中小企业,特别是华东、华南的中小企业多是作坊式的家族制造产业,其生产资料相对简单,技术含量低,对信息化需求相对较少。信息化的用途多半体现在老板的日常消遣和财务记账管理软件上。

  预算有限,中小企业主源于思想的束缚,难以认可不能短时间内出绩效的IT系统。那么如何让企业主感到物有所值的问题,就演变成了如何针对企业主需求进行定制服务的问题。

  企业不同,企业需求亦然不同。曾经在业界有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企业主恳求服务商把其电脑中的所有接口去除掉,而另一企业主却要得到只能用EXCEL,而不能打游戏不能上网的PC若干台。这常人所不能理解的事情,却都有其背后明确的理由。前者是把企业客户的资料视为己命,怕外界侵染删除数据;后者主营CALL CENTER,为员工专心工作而所忧。

  事实告诉我们,中小企业主“抠门”,不是不想花钱,而是不想多花钱、乱花钱。一台全配PC需三四千元,而一台运行EXCEL的定制机最多价值千元。那多出来的两三千元企业主想怎么花?无非是多买几台定制机或是享受优质的SaaS服务。

  当然这首先需要SaaS企业主动出击,毕竟PC厂商的特殊性对市场需求不很敏感。如果某些二线品牌能够深入的做些中小企业“另类”需求的调研,有针对性的利用成型模板,批量生产一批“没有外设接口、或是低配”的定制机,相信不会没有市场。一来可以扩大市场影响力,毕竟在欠发达地区IT销售带来的是蝴蝶效应,大家会争相效仿,购买相同品牌产品。相信这要比多在村子里刷墙实际的多;二来可以帮助PC厂商清理尾货,单核赛扬恐怕除了处理WORD已无存在意义可言了;三来结合SaaS集成的渠道运作,不论是出货还是收付回款都要比在5、6级市场找个代理方便的多。

  然而,事实并非想像中简单。包括海尔、同方等二线品牌在前两年也做过类似尝试,但都以失败告终。此时,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看问题。把视角放到SaaS软件商和PC区域品牌或是干脆由渠道商DIY自主攒机的软硬件结合上。毕竟中小企业看重的不是品牌,而是我花了钱你能带给我怎样的改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