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2008年的这个时候,一款新产品在北京清华大学校园走廊的自动售货机上推出。同时,在自动售货机旁边增加了一个小的"样品回收箱"。
一盒价格标签为30元手掌大小的新产品,加上零食、纸巾等小玩意儿,完全不起眼。
但如果你仔细观察,这些产品上标有醒目的"HIV"字样。事实上,这些都是高校的HIV抗体试剂,是高校抗击艾滋病的新举措之一。首批设备在北京、云南、黑龙江、广西、四川等高等院校投入使用,共30余台。
使用方法很简单:购买检测试剂盒 - 使用专用的尿液收集管 - 匿名将其返回实验室进行检查或将其放在指定的接收端口 - 等待样品收到并发送到指定的实验室 - 实验室测试后在后台注册结果 - 测试人员使用密码在电话上获得测试结果。
据《三条命周刊》记者介绍,海淀疾控中心透露,在安装的第一个月,海淀区10所高校的自动售货机售出了37个检测包,其中14个送去检查,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但并非每个人都如此幸运。
六个盒子。
我以为他"干净"!
小王是一家医院的临床实习生,有一个固定的性伴侣,他已经认识他好几年了。陈伟是硕士,接近毕业,并已考入公务员队伍。
他们有相似的兴趣,相互理解和信任。但由于小王的职业素养和对艾滋病的了解,他还是很警惕,做爱时总是注意保护。
直到那天,两个人喝酒,兴致勃勃,周围没有避孕套......他们担心坚持使用避孕套会"破坏他们的乐趣",并且由于他们的信任和运气,他们不会坚持使用避孕套。
六个月后,小王在常规检测中检测出HIV阳性。
2. 不仅仅是测试!?
家庭和智慧是他们在社交工具上遇到的同性朋友。两人都在名校,一个在学物理,一个是学生,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外国大学,他们想通过,所以他们已经在网上交流了很长时间。
过了一会儿,双方发现自己对彼此的感觉比正常的同性朋友更多。嘉明迈出了第一步,告诉志强他一直很喜欢男生,他被志强感动了。
志强从未对性取向有偏见,但他对被表达为同性男人感到有些惊讶。它们的连接不是停止接触,而是在加热。他们仍然谈论学习,游戏,未来,以及毕业后一起旅行。
会议揭开了最后的面纱,他们建立了关系。
肛交开始使用避孕套,但因为志强感到不舒服,嘉明建议不要戴避孕套。志强犹豫了一下,希望能坚持下去。
嘉明说:"我六个月前在疾控中心做了艾滋病检测,检测结果呈阴性,正常!"此外,第一次,可能很难拥有避孕套。
志强被说服了。
因为加入了"圈子",志强对艾滋病检测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几个月后,当他回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健康检查和检测时,他发现自己呈艾滋病毒阳性,梅毒呈阳性。他告诉嘉明检测结果,嘉明立即去查验,发现结果也是HIV阳性,梅毒阳性!
后来,他们俩从医生那里得知,THE TEST只反映了测试前的条件。性行为应该始终是持续的和受保护的,我们不应该用运气或测试结果作为使用避孕套的标准。
3. 同性恋不容易感染吗?
奕欣,一个恐惧症患者,从小就是个好女孩。她的家人状况良好,但她一直很独立。她不需要家人担心学习,她总是去上好学校。在她身上活出的安静而聪明,就像一道即将展开的彩虹。
周围的小姐妹都有自己的男朋友。就好像大学生活不能和没有自己的小姐妹们交谈一样。
因此,她开始在一些约会社区注册。我和她谈了很多,但要么我马上预约,要么我就不能和她说话。她有严肃的沟通态度,似乎没有合格的人。
但直到一个叫"恩斯特的野兽"的男人走进她的生活,他读了很多书,有一份正式的体面工作,谈了一些地方,易鑫觉得自己很有见地,也很固执。
符合她对男朋友的定义。
这次会面并没有破坏她对他的印象。外表温柔、整洁、大方,甚至有点帅气。因此,他们很快建立了关系。与男友关系认真,易昕几乎全心全意地对待这个男人。每当他问的时候,他都没有说"不",包括对方对"更无保留"的性爱的渴望。
易鑫今年年底就要满20岁了,她想对家人坦诚相待。但自从寒假以来,我就没有联系过她的男朋友。经过半个月的痛苦,易欣收到了男友的短信。
他告诉她,事实上,他一直有几个亲密的女朋友。在体检之初,他发现自己是艾滋病病毒阳性,因为他不想给周围的人惹麻烦,他已经离开了原来的城市躲藏起来。几天后,易鑫去疾控中心检测出艾滋病毒阳性。
我们已经在一起两年了。
小张和小李是圈内朋友介绍的。在成为同性伴侣之前,他们相识了几年。正式建立关系后,他们去医院做艾滋病检测,一切正常!
结果,他们互相承诺,他们再也不会和任何人发生性关系。所以在他们住在一起的两年里,他们没有采取任何安全措施,还定期去医院做艾滋病检测,结果总是没有问题!
但两人因争吵而分开。分手几个月后,两人见面共进晚餐,然后出现了无避孕套的男性对男性行为。几个月后,张晓去疾控中心做艾滋病检测,结果呈阳性。
据小张回忆,和小李分手前,所有的艾滋病检测都是正常的,半年多没有和任何人有过性接触。
后来小张告诉小李关于艾滋病病毒检测结果,发现小李在六个月的分居期间与三个人发生性关系,从未与其中两个人使用过避孕套。
5.你一次也抓不到!
萧何和和周晓在海边的一次户外活动中相遇,两人都非常喜欢对方。
周晓是一个英俊、安静、不会说话的男孩。他从家乡来到这个城市学习。他已经工作了很长时间,在他们的城市有自己的家。他们在建立同性关系后很快同居。
他们每年定期接受艾滋病毒检测,前几年没有问题。在2015年的一次测试中,他们还被发现感染了艾滋病毒。
周晓当时并不相信这个结果,因为只有他和小河有男性关系。在周晓的询问下,小鹤说,在一次出差中,他遇到了一个意外的同伴,因为他已经习惯了不和周晓一起使用避孕套,也跟这个不偶然的同伴一起使用避孕套。
由于小河的疏忽,他们也感染了艾滋病毒。
6. 饮酒后的疾病
周舟是一所大学的社会学博士。因为对性取向有深刻的理解,有一群"圈子"朋友,他不排除朋友去"同性恋酒吧"娱乐。
和好朋友一起去酒吧,喝醉了走出酒吧,和朋友小H一起去"开放日"圈子,因为酒精的影响和不安全的性行为。
几个月后,当周小川在医院进行体检时,他被告知血液有问题。医院的医生要求他去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血液检查。后来,小H在烟台疾控中心发现HIV阳性和梅毒阳性。
一组数字。
笔者曾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中心工作过一段时间,联系过中国十几个男演员组织和会员,有一次在南方一个小城市经营一家小型VCT诊所,为有过行为的男性服务。
以上案例来自我接触过的患者和机构,名字都是假名,是整理和改编的真实案例。但有时这些数据可能会让您更加了解问题:
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性传播是艾滋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81.6%的青年学生通过男性和女性感染,情况非常严重。
北京:在过去两年中,北京每年在大学生中增加100多例新的艾滋病毒感染病例,其中同性性行为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上海:2015年,青年学生共报告了92例感染病例,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1.4%。
广州:自2002年以来,学生被发现感染了艾滋病。截至2013年底,已有117例确诊病例,其中90%是同性传播。
南昌:2011-2015年,男同性恋者占新生病例的83.61%。
湖南省:2007-2015年共报告病例536例,其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学生以男性为主,占90%以上,男同性恋者的主要传播渠道占69.6%。
写在最后。
把"为什么学院和大学成为受艾滋病打击最严重的"归结为一个似乎很棒的命题。
性教育的缺乏已经讨论了很长时间,但谁应该提供适当的性教育?在性教育刊物仍然被误读的时代(每年点击1300万例堕胎,但性教育仍然被误读),是父母、教育机构还是虚无主义的"社会"必须承担起这一责任?
另一种思维方式是通过影响学生自己来实现预防的目标。
在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直接受到单位的影响。能否有更灵活的手段,如行政或市场手段,在社交网站,特别是"同性恋"产品中,开发更具针对性的艾滋病防治公益广告,提高高危人群的安全意识?
除非少数人遗传上不存在,否则所有人都有患艾滋病的高风险。从这个角度来看,每个人都应该有安全的性行为。
对自己和他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