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汉藏使者——文成公主

作者:美丽神话3a5K

简介:文成公主(?—680年),唐朝宗室女,汉族。唐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奉唐太宗之命远嫁吐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在她的影响下,西藏的社会生产、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变。今天,在西藏许多地方保持了唐代汉族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公元680年,在西藏生活了40年的文成公主病逝,赞普为她举行了最为隆重的葬礼。

汉藏使者——文成公主

(一)吐蕃的崛起

唐太宗李世民,励精图治,国力日益强盛,出现了牛马遍野、丰衣足食的太平盛世。

汉藏使者——文成公主

不管是对被征服还是归附的少数民族,唐太宗均任命他们的首领担任官职,管理本部落,帮助他们发展农牧生产。许多少数民族的首领在长安任职,甚至担任禁军首领。

为了寻求唐朝的保护,许多部族首领纷纷向唐朝表达了联姻的愿望。

吐蕃是藏族人的祖先,居住在青藏高原上。松赞干布当上了吐蕃的赞普后,通过一系列的战争,统一了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拉萨)。

但旧氏族和被征服的各族只是暂时臣服,松赞干布深感政权不稳,急需得到唐王朝的保护。

汉藏使者——文成公主

公元634年,松赞干布派使臣向唐朝贡,受到了热情接待。唐太宗派以冯德遐为首的使团携带国书和礼物,前往吐蕃慰问。

从唐朝赠送的礼物中,松赞干布眼界大开。当他听说突厥和吐谷浑(现在位于河套平原的青海和甘肃一带,土谷浑又叫土浑)都向唐朝请求通婚时,他马上也派遣使臣,随同冯德遐到达唐都长安求婚。

公主下嫁少数民族需要庞大的费用,唐朝在和亲问题上向来慎重。吐蕃僻处西南,无法威胁唐朝的安全,而且还要牺牲公主的幸福。为此,唐太宗婉言拒绝了吐蕃的求婚。

吐蕃使臣没有完成任务,只好编了假话,回复松赞干布:“刚到唐朝时,天子同意将公主嫁给大王。但吐谷浑王也来求婚,天子就不同意了。”

吐蕃大军于公元637年猛攻吐谷浑,掠其财物畜产,大胜而归。

638年,20万吐蕃军队猛攻唐朝的松州,击溃了都督韩威。

松赞干布杨言说:“娶不到公主,就杀到长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他的使臣带着厚礼到达长安,威胁说:“如果不把公主嫁给大王,吐蕃大军将吞并唐国,抢走公主。”

唐太宗大怒,即派侯君集率兵讨伐。结果,松赞干布被打得大败,狼狈收兵逃回拉萨。

松赞干布依然不死心,不久又派使者到长安,一者请罪,再者重申求亲的愿望。通过这次较量,唐太宗终于答应同吐蕃和亲。

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冬,松赞干布派大相禄东赞率领求亲队伍,带着五千两黄金和几百件珍宝,还有一件镶嵌着珠砂宝石的金甲,向唐王正式求婚。

汉藏使者——文成公主

禄东赞拜见唐太宗图

(二)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自幼被唐太宗收养在宫中,被封为文成公主。

长孙皇后对文成公主十分钟爱,常用深人浅出的道理来教育她。

16岁的文成公主知书达礼,多才多艺,是个虔诚的佛教徒,通晓卜筮之学。

文成公主得知太宗将把她嫁给吐蕃赞普时,心情十分矛盾。与松赞干布结婚,使汉藏世代友好固然是件好事,但离开繁华的长安,离开亲人,去到环境恶劣的青藏高原,与吐蕃人生活在一起,又使她忧虑不安。

汉藏使者——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召见了吐蕃的使臣禄东赞,向他询问吐蕃的风土人情。

禄东赞在向公主介绍吐蕃的情况时,充满了对高原的热爱和建设吐蕃的信心。她解除了一些不必要的忧虑,渴望对唐蕃的友好做出贡献。

唐太宗派族弟江夏王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入藏,在吐谷浑边境建筑了行馆,为公主和随从人员作长时间的休整,以适应高原气候,并准备了庞大的嫁奁。

文成公主向太宗要了大量芜菁种子和其他谷物、药物的种子,还把蚕种藏到发髻里。在她的嫁奁里,除了财宝外,还有大批书籍。

随她入吐蕃的有奶母一家,官属及其家属,25名侍女,一些卫士,工匠和厨役等,一支乐队。他们可谓是历史上第一批迁居青藏高原的汉人。

公元641年正月丁丑,文成公主一行启程。在泪眼朦胧中,文成公主辞别了宫殿,辞别了长安城。

公主一行取道凤翔、秦州、河州,向龙支城进发。到达龙支城后,又西行100里抵湟水县,由此西行120里抵达鄯城。离开鄯城,意味着彻底告别繁华的生活,深人蛮荒之地了。

汉藏使者——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入藏路线图

一路上,吐蕃人以丰富的民族歌谣和传说故事缓解了公主旅途的寂寞。

过了日月山,有一条倒淌河,河水改向西流。文成公主进入草原,改为骑马了。她不禁失声痛哭,震天动地,发生了“天下江河皆东去,惟有此水向西流”的奇异现象。

进入了吐谷浑的境内,经过尉迟川,苦拔鸿、王孝杰米栅90里到达莫离驿,又到达公主佛堂。文成公主受到了吐谷浑王诺曷钵的欢迎,住进行宫。

吐谷浑早年迎娶了唐朝的弘化公主。诺曷钵为文成公主举行盛大的宴会,许多羌族首领应邀参加。

临行前,文成公主约请弘化公主劝说诺曷体与吐蕃解仇和好。

她在吐谷浑行馆停留了一个月后,又向吐蕃迸发。一路之上,气候恶劣,2000多里荒芜人烟,有些地方只能啃冰解渴,文成公主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三)万里和亲

松赞干布按照约定,带着禁卫军在吐蕃和吐谷浑的边境柏海(柏海位于大陆青海玛多县西,是黄河上源一大湖)恭候。松赞干布和李道宗相见,执子婿之礼。和亲仪式是按照唐朝的礼制举行的,极其隆重。从人的众多,嫁奁的丰厚,中原服饰的华美,礼节的繁缛,使松赞干布眼界大开。文成公主更令松赞干布爱慕不已。

汉藏使者——文成公主

不久,文成公主挥泪道别了李道宗,嘱托叔父向父皇转达自己的问候和对维护唐蕃友好的信心。

汉族工匠和松赞干布先期赶往拉萨,一路之上,他们率吐蕃人民平整道路,建筑汉式房屋,设立驿站。

随后,文成公主顺着入蕃大道向拉萨进发,受到了藏族人民的热情欢迎。他们为公主准备马匹、牦牛、船只和饮水、食物,献上歌舞。

文成公主向沿途藏民传授农业技术,安装碾磨、留下芜菁和其他粮食种子,教会藏族人民各种种植方法。她还教会牧民们把乳制成酪、酥油、酥浆、酥糕。

藏历四月十五日,文成公主在松赞干布的陪同下,进人拉萨城。

汉藏使者——文成公主

吐蕃人民穿着节日的盛装欢迎公主,歌舞游宴多日。

松赞干布举行了盛大的喜宴,他穿上唐朝驸马的吉服。为了照顾公主的习惯,下令禁止以赤色涂面的习俗。他对大臣们说:“祖先没有一个和中原王国通婚的,如今我能娶大唐公主实在太幸福了。应当筑一座城,世代永记。”

松赞干布便在今拉萨城中心位置的红山上,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宫殿:红山宫。这就是如今的布达拉宫雏形。

汉藏使者——文成公主

(四)造福吐蕃

和亲之后,文成公主暂住在拉萨。由于山南泽当一带气候相对温暖湿润,公主决定定居这里。松赞干布在山南泽当建筑了豪华的宫室。

山南是吐蕃最早发展农业的地方,吐蕃人民开始学习汉族地区的耕作方法,使田野里阡陌纵横。文成公主带来的许多植物种子在藏疆扎根生长,丰富了青藏高原的农作物品种。

汉族工匠在许多水流湍急的小河上安装水磨,吐蕃人民欢喜若狂,争相学习使用。文成公主建议松赞干布向唐朝请求派遣更多的碾磨工到吐蕃。松赞干布下令免除汉族工匠的差役,此后千余年内,汉族工匠的后代都享受着这种待遇。

文成公主和侍女们向藏族妇女传授纺织和刺绣技术,今天,藏族妇女能织出华美的地毯和毪子,她们对文成公主感念不已。

文成公主带来了400多个医方,多种诊断治疗方法以及四部药剂配置方面的书。文成公主还带来了高超的建筑知识。

吐蕃的种桑养蚕、酿酒、制陶、造纸、冶墨等方面的工艺技术都是文成公主的工匠们传授的。文成公主曾多次向唐皇索要工匠和书籍。

另一方面,文成公主还给藏族人民带来了唐朝的先进文化,使落后的西藏大步地迈向文明。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一支乐队,他们演奏的精美音乐对藏族人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藏族乐手们将这种风格吸收入自己的作品,丰富了本民族的音乐。

文成公主到了吐蕃,还进行了许多旨在提高藏族文明程度的改革。她参照唐朝的律例法令,和松赞干布一起制定了律例。

松赞于布深受她的影响,大力提倡佛教,从此西藏佛教才开始大兴。为了供奉文成公主带来的佛像,松赞干布在拉萨建筑了大昭寺。

汉藏使者——文成公主

在文成公主的影响下,西藏的风俗习惯发生了巨变。今天,在西藏的许多地方,都保持了唐代汉族的生活方式和习俗。

在文成公主的努力下,唐与吐蕃的友好交往络绎不绝。

(五)阿姐甲莎

公元650年,松赞干布因一场流行性瘟疫去世,文成公主倍受打击。松赞干布英武的气质,好胜的性格,虚心好学的精神,对她的尊重、对唐蕃友好的执着,使她深受感动。十年的生活,她与松赞干布产生了真挚的感情。

唐高宗派来的吊唁使者给她带来了两种选择:回长安或留在吐蕃。文成公主忘不了太宗皇帝的嘱托,忘不了松赞干布的遗愿,最重要的是,她爱上了淳厚朴实的吐蕃人民。最终选择永远留在吐蕃。

新的赞普保留了对她的礼遇,吐蕃人民对她更加敬爱。

公元680年,在西藏生活了40年的文成公主病逝,享年56岁。

赞普为她举行了最隆重的葬礼。从来不记载后妃葬仪的吐蕃史书破例地予以记载。

汉藏使者——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被藏民亲切地称为“阿姐甲莎”——汉族阿姐。在藏族人民心中,她是最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