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四大美人的最终归宿

作者:郭鱼

中国古代有“四大美人”之说。按照时间顺序,她们分别是春秋时期的西施,西汉的王昭君,三国时代的貂蝉和唐朝的杨玉环。这四大美到底有多好看?古人是这么形容她们的: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可是这绝世容颜并未给她们带来好运,相反,她们几乎都是政治的牺牲品,均未得到善终。真是应了那句老话:“自古红颜多薄命”。

西施:完美完成美人计却难逃被沉塘的悲惨命运

西施本是贫家女,以浣纱为业。当时越王勾践对吴作战失败后,甘心给吴国国君夫差做了三年仆役。被放回越国后,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发展国内经济,增强国力。与此同时,采纳大臣文种、范蠡的美人计,由范蠡具体操持,从民间选出八名美女连送到吴国供夫差享用,而西施就在此行列。作为一个出身贫贱的弱女子,她虽然艳名远播,但这个虚名并未给她带来什么实际的好处,反而惹祸上身,成为了越国向吴国示好而白送出去的美人之一。面对背井离乡最终可能老死惨死于异国他乡的命运,她也只能妥协和接受。

关于西施,有两个问题可能是大家感兴趣的,一是西施真的是病美人,有心口疼的病症呢?二是,勾践一举灭掉夫差后,作为夫差最宠爱的女人——西施,等待她的命运又是怎样的?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春秋战国时期的作品,如《庄子》《韩非子》《墨子》《孟子》等均提到过西施的美貌。但未提及美人计之说。而”西子病心“之说来自于《庄子·天运》,庄周用一个“东施效颦”的故事来讲丑人学美人只能更丑,借此表达他的思想见解:万物运行靠的是自然之道。庄子有没有因为写作的需求而虚构了西施的故事就不得而知了。但它的确是西子病心的出处。

西施当初被送到吴国,因貌美得到了夫差的宠爱,为她建立了馆娃宫和姑苏台。

西施每每穿上木屐鞋,一路走过御花园的长廊时,缀在裙摆上的小铃铛就叮叮作响,悦耳而美好。夫差更是沉迷于西施等人的女儿乡,自此不上朝,无心管理国事。

也许,在夫差那里,西施得到了真正的疼爱。但这种安逸是暂时的。勾践灭掉吴国,夫差自杀后,西施的命运并非传说里说的那么美好,范蠡爱慕西施,为了她,退隐江湖,从此隐名埋姓,两个人泛舟西湖。事实的真相或许在《墨子》中提到过:“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沈,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故彼人者,寡不死其所长”。即勾践完成复仇任务后,西施的命运就是被沉入湖中,活生生地给淹死了。

历史上范蠡真实的命运是没等勾践下毒手,他自己先跑了,改了名字,弃政从商,生意做得很大,最终富甲一方。但他的儿子很没有用,大儿子曾经因为贪财而间接害了亲弟弟的性命。这段历史收录于司马迁的《史记》。可见西施最后并未得到善终,说她最终和范蠡双宿双飞,只不过是民间美好的愿望罢了。

王昭君:并非画师抹黑,而是政治联姻的对象,最终老死于他乡

昭君出塞发生在汉元帝时期。这个史实里的女主角昭君也是平民出身,汉朝开始,皇族从民间选拨良家女入宫。良家女,即非下九流家中的女性。这些年轻的女孩子被选出后,又经过层层筛选,最终成为服侍帝后的仆役。

王昭君进宫后并未得到什么重视,也不存在画工毛延寿因得不到她的贿赂,存心给她画痣毁她名声之说。她很可能就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宫女。直到南匈奴王呼韩邪单于的出现。 此时的南匈奴已经对汉朝称臣,呼韩邪单于曾三次觐见汉元帝,在第三次觐见时,他提出由汉室赐婚之请求,并甘愿做女婿,以和大汉永结同好。汉元帝自然不愿把皇族里的公主嫁到莽荒之地受苦,于是就从宫女里挑选出一名女子,赐予她皇室女身份,由她担负起两国交好的重任,远嫁南匈奴王。

这个被千挑万选出来的小宫女就是入宫多年名不见经传的王昭君。和西施一样,处于弱势的她,提不出反驳的理由,等待她的只能是默默接受和无尽的忍受。

嫁给呼韩邪单于的第二年,丈夫去世。期间,她还诞下一子。她也曾上书汉成帝,请求归汉。正如当初选中她送往蛮荒之地的一样,满朝里没有一个肯为她出头说话的人,汉成帝给的回复是:一切从胡俗。

于是,按照匈奴人的习俗,她又嫁给了亡夫的长子,成为曾经继子的妻子,与第二任丈夫生活了十一年后,这个丈夫给她留下了两个女儿,就也死了。

汉朝也迎来了史上最硬的外戚王莽。王莽还算有点良心,让昭君的一个女儿回了中原,进宫专门服侍皇太后。王昭君本人从嫁到塞外的那一天起,一直熬到她死,却再也没能回到生她养她的故土故乡。历史上对王昭君的赞誉很多,这是这个奇女子被歌功颂德的一面,但却忽略,作为一个政治联姻的对象,她这一生到底有多苦多累。假如命运可以自选一次,也许,昭君并不愿出塞,宁愿终老于故土。

貂蝉:最最子虚乌有的人物,也是最有心机的一个女人

《三国演义》并非正史,而貂蝉正式出场即在其中。她也是平民出身,收在司徒王允家做歌姬。有一回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分忧。被王允听到后,在查其相貌后,王允又试其心志,最终定下美人计,将她先许给吕布,又送给董卓,再由她上演被迫委身于董,但日夜思念吕将军的计谋,引得吕布最终杀掉义父董卓。《三国演义》里是这么写貂蝉使出离心计的:

王允先是邀请吕布到家中宴饮,又命貂蝉与他把盏。貂蝉送酒与布,两下眉来眼去。见时机成熟,王允假意许下婚约。貂蝉亦以秋波送情于吕布。过了数日,王允又请董卓到家中宴饮。席间,命貂蝉献舞唱歌,只把那董卓迷得五迷三道。王允趁机又把貂蝉献给董卓。

吕布知道此事后,跑到相府打听虚实,潜入卓卧房后窥探。刚好貂蝉起于窗下梳头,忽见窗外池中照一人影,偷眼视之,正是吕布。貂蝉故蹙双眉,做忧愁不乐之态,复以香罗频拭眼泪。而董卓自纳貂蝉后,为色所迷,月馀不出理事。偶染小疾,貂蝉衣不解带,亲自侍奉,更讨其欢心。

而当吕布入内问安,正值卓睡。貂蝉就在床后探半身望布,以手指心,又以手指董卓,挥泪不止。后面既有了凤仪亭风波。吕布趁董卓入朝议事,跑到凤仪亭和貂蝉约会。貂蝉见到吕布,就使出苦肉计,说自己被董卓淫污,恨不即死,今天能见到吕布将军,心意也了了,既然身子已被他人糟蹋,不如现在就死在吕布面前。说完就要跳荷花池,吕布哪里舍得,两个人一番卿卿我我,难舍难分。结果是董卓因为不见了吕布,心生疑惑,就寻回家,果然在自家花园凤仪亭里看到这两人腻歪在一起。吕布跑了,貂蝉却倒打一耙,说是被吕布玷污了。结果就是这些小手腕儿,最终导致董卓吕布这对义父子反目成仇。

但三国正史《三国志》《后汉书》等,并未提及貂蝉这一人物。《三国演义》为什么要凭空虚构这么一个女子呢?可能是因为《三国志》里提到过,吕布杀董卓的原因,是因为他私通董卓的一个侍妾,害怕事情败露,最终下了毒手。到了元代的《三国志评话》,貂蝉已经以吕布的贱妾身份出现。而这个话本对《三国演义》的创作影响较大。罗贯中也许是出于艺术创作的考虑,虚构了这么一个人物。

但貂蝉虽为一弱女子,却懂得知恩图报、以国家事为己任的精神着实感人。后代人记得貂蝉正是因为她舍己救国的美好品质。至于貂蝉的结局,罗贯中没有在小说里清晰写出来。反正是吕布被除后,这一家人也从此在史书中灰飞烟灭了。至于能否活下来就看运气了。

杨贵妃:史上最牛的贵妃,曾经得到过皇帝的真爱,也死在真爱手中

和上面三位美女不同,杨玉环出生于官宦之家,只不过她的父亲早逝,她由叔叔抚养成人。叔叔并不吝惜教育,把这个杨玉环教育的既能识文断字,还精通音乐艺术。杨玉环的崛起是始于一次公主大婚之宴。在那次皇家的宴会上,唐玄宗李隆基的第十八个儿子李瑁爱上了体态优雅天生丽质的杨玉环。他回家向他的母亲求婚,他的母亲正是唐玄宗宠爱的妃子武惠妃。杨玉环和李瑁的婚姻是得到唐玄宗允许的。

但是很快,杨玉环的艳名就传到了唐玄宗的耳朵里。唐玄宗也是一个舍不得美人的好色君王。他在见到杨玉环本人后,就找了一个借口,让这个女人出家。等到几年过去,风声过了,他就把心爱的女人迎入宫中,养在身边,昔日的儿媳妇摇身一变成为了娇妇人,并立她为贵妃。虽没有皇后的名号,实则享受着皇后的待遇。一代帝王宠爱这个女人宠爱到什么地步?就是知道她爱吃荔枝,就让人骑快马千里迢迢送上。一路上不知倒毙多少战马,又都在所不辞。诗仙李白终于入驻翰林,但他的唯一工作也是给贵妃写写诗,博她一笑。而杨家的兄弟姐妹也都被封为大贵族,如她的族兄杨国忠就是当朝宰相。

而杨贵妃也是史上最牛的王的女人,因为她曾和唐玄宗闹过两次别扭,结果都是唐玄宗心疼贵妃,最终自己找个台阶,又把赶出去的女人乖乖接回来。自古帝王多薄情,哪个女人侍候君主不如履薄冰?一旦遭到君主的嫌弃,要么打入冷宫要么身首异处。而贵妃不是,唐玄宗太爱她,舍不得她,就算是有了别扭,也要赌气把她送回娘家。第二次大概是想打击杨家在朝廷的气焰,结果换来的是贵妃一缕青丝。就是这一把头发,可把老皇帝惹得伤心了。赶紧把宝贝女人接回来,继续过他们双宿双飞的神仙日子。

一直到安史之乱,杨贵妃的干儿子安禄山终于露出狼子野心,这一对落难鸳鸯跑到了马嵬坡。六军不发,一致要求惩处杨氏兄妹。结果是杨国忠被乱军所杀。唐玄宗权衡利弊,最终赐死了杨贵妃。她死在马嵬坡的佛堂里。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回到长安,曾命高力士去寻贵妃的遗骨,高力士启棺,看到是美人肌肤已坏,唯身上香囊仍在。可怜一代天娇就此殒命天涯。

曾有人传贵妃当日死的是替身并非真人。真正的杨贵妃辗转多次,最终在日本落户。但这个传说里却也犯了一个致命伤,就是那时日本来的和尚东渡大唐并非易事,几乎是九死一生。很难想象,在那种兵荒马乱之时,还让一个弱女子有机会活下来并逃到日本,那将是怎样的一种本事?

中国的四大美人,最终都未得善终,虽然上天格外宠爱于她们,将人世间最美的貌赐给了她们。却忘记了,美人其实最想得到的就是“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