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四大美人的最終歸宿

作者:郭魚

中國古代有“四大美人”之說。按照時間順序,她們分别是春秋時期的西施,西漢的王昭君,三國時代的貂蟬和唐朝的楊玉環。這四大美到底有多好看?古人是這麼形容她們的: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可是這絕世容顔并未給她們帶來好運,相反,她們幾乎都是政治的犧牲品,均未得到善終。真是應了那句老話:“自古紅顔多薄命”。

西施:完美完成美人計卻難逃被沉塘的悲慘命運

西施本是貧家女,以浣紗為業。當時越王勾踐對吳作戰失敗後,甘心給吳國國君夫差做了三年仆役。被放回越國後,勾踐卧薪嘗膽,勵精圖治,發展國内經濟,增強國力。與此同時,采納大臣文種、範蠡的美人計,由範蠡具體操持,從民間選出八名美女連送到吳國供夫差享用,而西施就在此行列。作為一個出身貧賤的弱女子,她雖然豔名遠播,但這個虛名并未給她帶來什麼實際的好處,反而惹禍上身,成為了越國向吳國示好而白送出去的美人之一。面對背井離鄉最終可能老死慘死于異國他鄉的命運,她也隻能妥協和接受。

關于西施,有兩個問題可能是大家感興趣的,一是西施真的是病美人,有心口疼的病症呢?二是,勾踐一舉滅掉夫差後,作為夫差最寵愛的女人——西施,等待她的命運又是怎樣的?首先回答第一個問題,春秋戰國時期的作品,如《莊子》《韓非子》《墨子》《孟子》等均提到過西施的美貌。但未提及美人計之說。而”西子病心“之說來自于《莊子·天運》,莊周用一個“東施效颦”的故事來講醜人學美人隻能更醜,借此表達他的思想見解:萬物運作靠的是自然之道。莊子有沒有因為寫作的需求而虛構了西施的故事就不得而知了。但它的确是西子病心的出處。

西施當初被送到吳國,因貌美得到了夫差的寵愛,為她建立了館娃宮和姑蘇台。

西施每每穿上木屐鞋,一路走過禦花園的長廊時,綴在裙擺上的小鈴铛就叮叮作響,悅耳而美好。夫差更是沉迷于西施等人的女兒鄉,自此不上朝,無心管理國事。

也許,在夫差那裡,西施得到了真正的疼愛。但這種安逸是暫時的。勾踐滅掉吳國,夫差自殺後,西施的命運并非傳說裡說的那麼美好,範蠡愛慕西施,為了她,退隐江湖,從此隐名埋姓,兩個人泛舟西湖。事實的真相或許在《墨子》中提到過:“是故比幹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殺,其勇也;西施之沈,其美也;吳起之裂,其事也。故彼人者,寡不死其所長”。即勾踐完成複仇任務後,西施的命運就是被沉入湖中,活生生地給淹死了。

曆史上範蠡真實的命運是沒等勾踐下毒手,他自己先跑了,改了名字,棄政從商,生意做得很大,最終富甲一方。但他的兒子很沒有用,大兒子曾經因為貪财而間接害了親弟弟的性命。這段曆史收錄于司馬遷的《史記》。可見西施最後并未得到善終,說她最終和範蠡雙宿雙飛,隻不過是民間美好的願望罷了。

王昭君:并非畫師抹黑,而是政治聯姻的對象,最終老死于他鄉

昭君出塞發生在漢元帝時期。這個史實裡的女主角昭君也是平民出身,漢朝開始,皇族從民間選撥良家女入宮。良家女,即非下九流家中的女性。這些年輕的女孩子被選出後,又經過層層篩選,最終成為服侍帝後的仆役。

王昭君進宮後并未得到什麼重視,也不存在畫工毛延壽因得不到她的賄賂,存心給她畫痣毀她名聲之說。她很可能就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宮女。直到南匈奴王呼韓邪單于的出現。 此時的南匈奴已經對漢朝稱臣,呼韓邪單于曾三次觐見漢元帝,在第三次觐見時,他提出由漢室賜婚之請求,并甘願做女婿,以和大漢永結同好。漢元帝自然不願把皇族裡的公主嫁到莽荒之地受苦,于是就從宮女裡挑選出一名女子,賜予她皇室女身份,由她擔負起兩國交好的重任,遠嫁南匈奴王。

這個被千挑萬選出來的小宮女就是入宮多年名不見經傳的王昭君。和西施一樣,處于弱勢的她,提不出反駁的理由,等待她的隻能是默默接受和無盡的忍受。

嫁給呼韓邪單于的第二年,丈夫去世。期間,她還誕下一子。她也曾上書漢成帝,請求歸漢。正如當初選中她送往蠻荒之地的一樣,滿朝裡沒有一個肯為她出頭說話的人,漢成帝給的回複是:一切從胡俗。

于是,按照匈奴人的習俗,她又嫁給了亡夫的長子,成為曾經繼子的妻子,與第二任丈夫生活了十一年後,這個丈夫給她留下了兩個女兒,就也死了。

漢朝也迎來了史上最硬的外戚王莽。王莽還算有點良心,讓昭君的一個女兒回了中原,進宮專門服侍皇太後。王昭君本人從嫁到塞外的那一天起,一直熬到她死,卻再也沒能回到生她養她的故土故鄉。曆史上對王昭君的贊譽很多,這是這個奇女子被歌功頌德的一面,但卻忽略,作為一個政治聯姻的對象,她這一生到底有多苦多累。假如命運可以自選一次,也許,昭君并不願出塞,甯願終老于故土。

貂蟬:最最子虛烏有的人物,也是最有心機的一個女人

《三國演義》并非正史,而貂蟬正式出場即在其中。她也是平民出身,收在司徒王允家做歌姬。有一回月下焚香禱告上天,願為主人分憂。被王允聽到後,在查其相貌後,王允又試其心志,最終定下美人計,将她先許給呂布,又送給董卓,再由她上演被迫委身于董,但日夜思念呂将軍的計謀,引得呂布最終殺掉義父董卓。《三國演義》裡是這麼寫貂蟬使出離心計的:

王允先是邀請呂布到家中宴飲,又命貂蟬與他把盞。貂蟬送酒與布,兩下眉來眼去。見時機成熟,王允假意許下婚約。貂蟬亦以秋波送情于呂布。過了數日,王允又請董卓到家中宴飲。席間,命貂蟬獻舞唱歌,隻把那董卓迷得五迷三道。王允趁機又把貂蟬獻給董卓。

呂布知道此事後,跑到相府打聽虛實,潛入卓卧房後窺探。剛好貂蟬起于窗下梳頭,忽見窗外池中照一人影,偷眼視之,正是呂布。貂蟬故蹙雙眉,做憂愁不樂之态,複以香羅頻拭眼淚。而董卓自納貂蟬後,為色所迷,月馀不出理事。偶染小疾,貂蟬衣不解帶,親自侍奉,更讨其歡心。

而當呂布入内問安,正值卓睡。貂蟬就在床後探半身望布,以手指心,又以手指董卓,揮淚不止。後面既有了鳳儀亭風波。呂布趁董卓入朝議事,跑到鳳儀亭和貂蟬約會。貂蟬見到呂布,就使出苦肉計,說自己被董卓淫污,恨不即死,今天能見到呂布将軍,心意也了了,既然身子已被他人糟蹋,不如現在就死在呂布面前。說完就要跳荷花池,呂布哪裡舍得,兩個人一番卿卿我我,難舍難分。結果是董卓因為不見了呂布,心生疑惑,就尋回家,果然在自家花園鳳儀亭裡看到這兩人膩歪在一起。呂布跑了,貂蟬卻倒打一耙,說是被呂布玷污了。結果就是這些小手腕兒,最終導緻董卓呂布這對義父子反目成仇。

但三國正史《三國志》《後漢書》等,并未提及貂蟬這一人物。《三國演義》為什麼要憑空虛構這麼一個女子呢?可能是因為《三國志》裡提到過,呂布殺董卓的原因,是因為他私通董卓的一個侍妾,害怕事情敗露,最終下了毒手。到了元代的《三國志評話》,貂蟬已經以呂布的賤妾身份出現。而這個話本對《三國演義》的創作影響較大。羅貫中也許是出于藝術創作的考慮,虛構了這麼一個人物。

但貂蟬雖為一弱女子,卻懂得知恩圖報、以國家事為己任的精神着實感人。後代人記得貂蟬正是因為她舍己救國的美好品質。至于貂蟬的結局,羅貫中沒有在小說裡清晰寫出來。反正是呂布被除後,這一家人也從此在史書中灰飛煙滅了。至于能否活下來就看運氣了。

楊貴妃:史上最牛的貴妃,曾經得到過皇帝的真愛,也死在真愛手中

和上面三位美女不同,楊玉環出生于官宦之家,隻不過她的父親早逝,她由叔叔撫養成人。叔叔并不吝惜教育,把這個楊玉環教育的既能識文斷字,還精通音樂藝術。楊玉環的崛起是始于一次公主大婚之宴。在那次皇家的宴會上,唐玄宗李隆基的第十八個兒子李瑁愛上了體态優雅天生麗質的楊玉環。他回家向他的母親求婚,他的母親正是唐玄宗寵愛的妃子武惠妃。楊玉環和李瑁的婚姻是得到唐玄宗允許的。

但是很快,楊玉環的豔名就傳到了唐玄宗的耳朵裡。唐玄宗也是一個舍不得美人的好色君王。他在見到楊玉環本人後,就找了一個借口,讓這個女人出家。等到幾年過去,風聲過了,他就把心愛的女人迎入宮中,養在身邊,昔日的兒媳婦搖身一變成為了嬌婦人,并立她為貴妃。雖沒有皇後的名号,實則享受着皇後的待遇。一代帝王寵愛這個女人寵愛到什麼地步?就是知道她愛吃荔枝,就讓人騎快馬千裡迢迢送上。一路上不知倒斃多少戰馬,又都在所不辭。詩仙李白終于入駐翰林,但他的唯一工作也是給貴妃寫寫詩,博她一笑。而楊家的兄弟姐妹也都被封為大貴族,如她的族兄楊國忠就是當朝宰相。

而楊貴妃也是史上最牛的王的女人,因為她曾和唐玄宗鬧過兩次别扭,結果都是唐玄宗心疼貴妃,最終自己找個台階,又把趕出去的女人乖乖接回來。自古帝王多薄情,哪個女人侍候君主不如履薄冰?一旦遭到君主的嫌棄,要麼打入冷宮要麼身首異處。而貴妃不是,唐玄宗太愛她,舍不得她,就算是有了别扭,也要賭氣把她送回娘家。第二次大概是想打擊楊家在朝廷的氣焰,結果換來的是貴妃一縷青絲。就是這一把頭發,可把老皇帝惹得傷心了。趕緊把寶貝女人接回來,繼續過他們雙宿雙飛的神仙日子。

一直到安史之亂,楊貴妃的幹兒子安祿山終于露出狼子野心,這一對落難鴛鴦跑到了馬嵬坡。六軍不發,一緻要求懲處楊氏兄妹。結果是楊國忠被亂軍所殺。唐玄宗權衡利弊,最終賜死了楊貴妃。她死在馬嵬坡的佛堂裡。安史之亂後,唐玄宗回到長安,曾命高力士去尋貴妃的遺骨,高力士啟棺,看到是美人肌膚已壞,唯身上香囊仍在。可憐一代天嬌就此殒命天涯。

曾有人傳貴妃當日死的是替身并非真人。真正的楊貴妃輾轉多次,最終在日本落戶。但這個傳說裡卻也犯了一個緻命傷,就是那時日本來的和尚東渡大唐并非易事,幾乎是九死一生。很難想象,在那種兵荒馬亂之時,還讓一個弱女子有機會活下來并逃到日本,那将是怎樣的一種本事?

中國的四大美人,最終都未得善終,雖然上天格外寵愛于她們,将人世間最美的貌賜給了她們。卻忘記了,美人其實最想得到的就是“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