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不要随便安装软件!高校学生手机集体中毒,自动播放黄色音频

作者:小石科普

前段时间,全国多所高校上演了一场类似的恶搞事件。其中一名学生小峰在主教楼上了一节高数课,临近饭点,距离下课还有十分钟,小峰显然对正在上的高数课有些心不在焉。坐在一旁的室友也把玩起了手机,桌面上的企鹅图标上方多出了两个红点。打开后是好友传来一份apk格式的文件,文件名为《送给最好的TA》,以及一句话“千万别打开”。

不要随便安装软件!高校学生手机集体中毒,自动播放黄色音频

小峰室友没多加思考,点开文件,手机随即开始外放一段不雅音频。室友一时手足无措,试图将音量调小并关闭APP,但声音却愈发增大,无济于事。同一间教室的同学也都纷纷转头看向室友,发出笑声,老师也停下了讲课的进度。

整个音频外放过程持续了近20秒,小峰帮助室友将手机关机后,课堂才暂时恢复了秩序。课后老师将小峰室友留下,他向老师解释为手机病毒后,风波才暂时告一段落。

但这件事情不止在小峰的课堂上发生了,在学校主教楼里的数个教室中也多次重演,甚至在全国十余所高校的课堂上也上演了类似的场景,截至目前,已证实的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15所高校都发生了这一事件。

事发当时,学生们收到“送给最好的TA”这样一个文件,其中包含着恶意的安装文件。一旦被打开,手机会自动安装该应用并开始播放不雅音频,同时无法使用返回键等功能。这种恶意软件的传播方式并不新鲜,而且在过去也曾有过类似的事件。

不要随便安装软件!高校学生手机集体中毒,自动播放黄色音频

当然这只是一次恶搞事件,发布者是一位在校大学生也发文说明了自己的恶搞行为,但是代码还是被一些贪玩的大学生拿去做修改,引发了更大的传播,试想一下,如果这个“科技病毒”被有心之人修改,传播时窃取银行卡号,支付密码或是个人信息电话号码这些个人隐私,后果有多严重。

我们如今的科技发展是超高速的,带来的也不只是便捷和快速,也同时带来了一些不可预知的危害。就像上面播放恶搞音频的就是科技病毒其中之一。科技病毒主要是恶意软件或有毒程序,能在计算机系统或网络中自我作用,且能通过数据传输和网络媒介迅速的扩散,给用户和社会带来损失。

科技病毒伴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成为了网络安全领域的一大威胁。科技病毒的危害非常大,可以导致数据丢失、系统瘫痪、私人信息泄露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个人的计算机系统,也可能会波及到整个网络体系和国家的安全问题。尤其在今天“互联网+”的大趋势下,各行各业、各个年龄阶段的人们都离不开互联网,科技病毒的威胁也越来越严重。

不要随便安装软件!高校学生手机集体中毒,自动播放黄色音频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手机支付的广泛应用,更多的人开始在移动端使用互联网。而与此同时,移动病毒也逐渐崛起。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广泛应用,移动病毒的规模和数量也逐年增长。恶意软件有多种形式,包括短信欺诈、窃取个人信息、广告推销、盗窃银行账号等,并且不断进化,新的科技病毒会更加危险。

当然,科技病毒也不是无孔不入的,只要我们做好下列的防范工作还是可以大大降低它的风险:

1. 不要随意打开陌生的文件或链接,尤其是来自未知来源的文件和链接。

2.不要随意安装未经验证的应用程序,应该从官方渠道下载应用程序,并根据需求仔细审查应用程序的权限请求。

3.不要随意扫描位置的二维码,不要将自己的微信、支付宝付款码截图给他人。

4. 经常进行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更新,及时补足漏洞,及时更换密码,运用杀毒软件和网络安全工具,避免病毒入侵,提高系统防范水平。

5. 增强安全意识,不要轻易泄漏个人信息,加强信息保护,特别注意互联网上的个人隐私和公共信息,谨防进行网络诈骗和网络危险。

不要随便安装软件!高校学生手机集体中毒,自动播放黄色音频

在信息时代,科技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同时也有风险和挑战。我们需要认真对待网络安全问题,增强安全意识,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去规避风险和危险。只有每个人都保持警觉,才能构建一个更加稳定、安全、可靠的互联网环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