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心态不对,你自然会在职场中遭遇滑铁卢(1)

作者:HR菁英

本文作者 | 曹 荣

全文5599字

心态决定命运,心态决定成败。如果你心态不对,自然会在职场中遭遇滑铁卢。你不仅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把自己看得太重要、故作清高、自命不凡、看不起小事、好高骛远、锋芒毕露、过于表现自己、恃才傲物、得意忘形,而且不能过于情绪化、嫉妒心十足、打肿脸充胖子、死要面子、这山望着那山高、频繁跳槽、工作散漫。

心态不对,你自然会在职场中遭遇滑铁卢(1)
心态不对,你自然会在职场中遭遇滑铁卢(1)

太把自己当回事

黄晓箫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青年,他很聪明,在大学期间是个令人羡慕的尖子生。但他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时时感到自己鹤立鸡群,不仅周围的同学他看不上眼,连一些教授他也不放在心上。

学业上的优秀使黄晓箫逐渐形成了一种优秀感,因而在人际交往方面变得极为挑剔,容不得别人有一点毛病。一次,有位同学向他借了一本书,书还回来时弄破了一点,虽然那位同学一再向他表示歉意,但黄晓箫仍然无法原谅那位同学。尽管碍于面子,他当时什么话也没说,然而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愿理睬那位同学。渐渐地,黄晓箫成了其他同学眼中的“怪人”,大家不再和他交往。然而,这种集体排斥并没有妨碍黄晓箫学业上的进步。

黄晓箫的功课门门都很优秀,因此年年都能获得奖学金,还曾代表学校参加过国际竞赛并获得过诸多奖项。老师和同学们都一致认为,他是一个难得的好学生。

4年寒窗苦读之后,黄晓箫以优异的成绩毕业,顺利进入一家待遇丰厚的大公司。他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准备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不过,工作后的生活远远不像在学校里那么简单,黄晓箫每天都少不了和领导、同事、客户等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他对此感到十分厌烦。原因在于,他在与人交往时仍然抱着那种挑剔的心理,一旦与人接触就对他人的弱点非常敏感,逐渐发展成对他人的厌恶。

结果,黄晓箫与同事们和领导的关系搞得很紧张,彼此都感到很别扭。他不仅经常与同事们闹得不愉快,而且常常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与领导发生冲突。终于有一天,黄晓箫彻底变成了一个无人理睬的闲人。尽管他确实很有才华,但领导不再派给他任何任务,同事们也像躲避瘟疫一样远离他。在走投无路之际,他被迫辞职了。

随后,黄晓箫又到别处应聘,可是一连面试了四五家公司,竟然没有一家令他感到满意。这个原本前途一片光明的年轻人,心情变得越来越郁闷。在巨大的痛苦煎熬下,他的精神逐渐崩溃,最后被父母送进了一家精神病院。

【陷阱解读】

在职场中,谦虚豁达的人才能赢得更多的朋友;相反,自尊自大的人则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并最终走向孤立无援的境地。你千万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因为那样的话,你就容易挑三拣四、吹毛求疵,即便你能力再强,也不会赢得同事们的欢迎、受到领导的重用。

心态不对,你自然会在职场中遭遇滑铁卢(1)

把自己看得太重要

蒋恺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工厂上班,他工作勤勤恳恳、尽职尽责,一干就是10年。领导见他工作认真、经验丰富,决定升任他为公司销售部经理。这让蒋恺十分开心。

实际上,自从进厂以来的第一天起,蒋恺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厂里的工作中,对于领导交给的任务他每一次都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碰到厂里任务重、工作忙时,他也总是第一个要求加班,至于迟到早退更是轮不到他的头上。这一切都被领导和同事看在眼里。所以升任他为销售部经理也是实至名归,令人心服口服。

这家工厂主要生产生活用品,而蒋恺正好是化学专业毕业,由于专业知识过硬,所以也注定了他在工厂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但领导器重他,同事们也都对他刮目相看。而那些善于巴结讨好他的人,也总是乐此不疲地把一个个高帽子戴到他的头上。对此,优越感十足的蒋恺感到无比荣耀。面对着如潮水般席卷而来的恭维和奉承,蒋恺的虚荣心空前膨胀起来。于是,他一改以往低调的作风,变得骄傲、狂妄起来,大有一副不可一世、趾高气扬的派头。他不仅对身边的同事是这样的态度,就是对领导他也不管不顾。

以前的蒋恺在接到领导的电话时,不管自己多么忙、多么不方便,他都会立刻推掉一切事情,第一时间赶到领导身边,鞍前马后地忙个不停。可是现在的他简直就像换了一个人,似乎根本不把领导放在眼里。

一次,蒋恺正和同事们聊得起劲,他的电话响了。接通之后,是领导有事找他,要他马上过去一趟。只见他眉头紧锁,满脸不耐烦地说:“老总啊!我现在很忙,正在和客户谈判。有什么事,等我忙完了再说吧!”说完这番话后,他就把电话挂断了。

一年之后,领导决定提拔一批工作表现出色的员工。蒋恺知道这个消息后,不禁暗自高兴起来,因为厂里属他的专业底子最厚,工作表现就更不用说,再加上一年以来自己做销售部经理的经验,他对自己的晋升可谓是成竹在胸。

两个星期以后,领导的最后决定公布了出来。蒋恺顿时如五雷轰顶一般,因为他翘首以盼的副总经理的职位竟然被一个车间主任抢走了。而他竟然没有任何变动,仍然在原来的位子上。他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甚至怀疑领导的脑袋是不是进水了。他越想越气愤,越想越抑制不住心中的不满,于是便到处放话说要辞职不干,另谋高就。在他看来,自己是厂里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厂里要是少了自己,就等于是汽车少了一个轮子。

蒋恺原本是想给领导一个下马威,可是领导根本不吃他那一套。在蒋恺提出辞职的时候,领导不仅没有挽留他,而且一点后路都没给他留。就这样,蒋恺狼狈地离开了。

在职场中,有很多人都存在着蒋恺这样的心态。在他们看来,自己很重要,没有了自己,单位就无法正常运行。所以,一旦他们感觉到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时,就会拿辞职说事,他们本意是想给领导来个下马威,以为这样就可以让领导重新重视自己。但是,事实证明,他们的如意算盘注定是要落空的。领导就是领导,员工去留的大权永远掌握在他们的手里,看你顺眼,你就可以留下;看你不顺眼,你就只有走人的份儿。

心态不对,你自然会在职场中遭遇滑铁卢(1)

故作清高

刘莉与杨颖同时进入一家企业,但两个人的个性和行事风格截然不同。上岗后,刘莉对自己的要求是做好事情再说话,因此她每天总是在办公室里埋头苦干,既不会出现在茶水间的闲谈中,也不会出现在领导的午餐桌前。即便是开会时,她也几乎从不发言,因为她担心自己的见解不够出众,抱有一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想法。正是这种想法,使她总是没有机会开口。刘莉觉得自己就像一只高贵的孔雀,而坐在对面的杨颖则像一只聒噪的喜鹊。

杨颖活泼好动,而且非常热情,很快就和周围的同事打成一片。即便是在领导面前,她也不像一般的新人那样腼腆,而是落落大方,主动跟领导接近。杨颖喜欢在午餐时凑到领导的桌子前,告诉他们自己读了一本什么书,或者刚刚学过什么课程,而她所说的那些,刘莉在几年前就已经很熟悉。

杨颖还特别勇于在部门会议上发言,有时候甚至将刘莉私下跟她探讨的那些不甚成熟的想法拿到会议上去讲。刘莉暗暗嘲笑杨颖无知无畏。但让她意想不到的是,杨颖很快就升职了,而她还兀自清高着。刘莉实在看不出杨颖究竟有何过人的能力,可是领导却很欣赏她,认为她积极向上、富有魄力、敢说敢做。

在职场中,不乏像刘莉这样有一定的才能,但却故作清高、不知道该怎样展示自己的人。和那些能抓住机会、出色地表现自己的人相比,他们往往默默无闻,得不到领导的赏识和机会的眷顾。一个职场人士,要想在进出写字楼的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脱颖而出,要想在那么多各有千秋的“白骨精”中拔得头筹,让领导的目光越过众人的头顶和办公室里高高的隔断板落在自己的身上,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是一些自认为很优秀的职场人士,却往往脱不了故作清高的窠臼,以为只要自己是金子,总有一天会闪闪发光,却不知道在这个“发光要趁早”的年代里,如果他们不主动与领导和同事“套磁”,领导和同事是没有耐心去发掘他们这些金子的。而且,时间一长,他们就会像金子掉进了土堆里,今后也未必能闪闪发光。

心态不对,你自然会在职场中遭遇滑铁卢(1)

自命不凡

卓光曦是一所名牌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他专业功底深厚、思维活跃、头脑清晰,所以很多大公司都向他抛出了橄榄枝。经过仔细权衡,他最终选择了一家软件开发公司。因为他的理想就是成为一个软件开发高手,而这家软件开发公司可以为他提供发挥才干的平台和机会。

就在卓光曦进入这家软件公司没多久,又来了一个名叫宁文博的新同事,恰好和他在同一个办公室。两个人年龄相仿,但是性格却迥然不同。卓光曦性格内向、自命不凡,而宁文博却俨然是一个乐天派,他活泼外向、能说会道,话匣子一打开更是滔滔不绝。更重要的是,宁文博天生就是一个自来熟,别看他是一个新人,可是看他一言一行简直就像一个已经在职场中混了几年的老油条。这不,才进公司一个月,宁文博就已经认识了公司里几乎所有的同事,更有意思的是,他还给每个同事取了个外号,而且这些外号都比较合适中听。而这在无形中拉近了他跟同事们之间的距离,所以每个同事都愿意和他聊天、打交道。每次休息的时候,他就会和同事们坐在一起谈天说地,奇怪的是,他也总是能成为主角。不过,这些同事当中并没有卓光曦。

卓光曦这个名字用在他的身上真是有些名不副实的味道。他不但不阳光,而且显得有些沉闷。每次同事们在那里“侃大山”时,自命不凡的他总是安静地坐在角落里,似乎周围的一切都跟他毫不相干。

差别如此大的两个人,必然就不容易和谐相处。在卓光曦眼里,宁文博太招摇了,不仅举止轻浮,而且油嘴滑舌,所以自命不凡的他对宁文博总是不屑一顾。在他看来,一个人的能力到底有多强,不是光靠说,而是要看实实在在的工作表现,所以他认为只要自己把工作做好了,自然就会得到领导的赏识和同事们的信任。因此,他一头扎进了工作中,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在他看来,娱乐就是浪费时间,所以一旦有娱乐活动,他都会找借口拒绝参加。两个人也真算是针尖对麦芒,卓光曦不喜欢宁文博,同样宁文博也对卓光曦没有好感。宁文博甚至不敢想象如果有一天自己变成卓光曦会是什么样子,他可是一刻都无法忍受沉闷无聊的日子。

一次,总经理给卓光曦和宁文博分别分配了一项非常重要的软件开发任务,而且时间催得很紧。如果光凭一己之力,他们根本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可是自命不凡的卓光曦却死活不肯找同事帮忙,他相信凭着自己的能力一定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软件开发任务。就在他手忙脚乱之际,宁文博早已发动同事帮助自己。结果,宁文博按时完成了软件开发任务,而卓光曦没有按时完成软件开发任务。

几个月后,公司进行了一次人事调整,宁文博被提升为部门经理,而卓光曦却还在原地打转。这让自命不凡的卓光曦心里十分不悦,他抱怨公司对自己不公,自己每天都辛辛苦苦、勤勤恳恳地工作,到头来连个小小的部门经理都当不上,他越想越觉得委屈,于是便向总经理递交了辞职报告。

辞职后的卓光曦很快就进入了另外一家不错的软件开发公司。这次,他总算是吸取了教训。他不止一遍地告诫自己:在公司里做事,自命不凡是行不通的,还要学会拉关系。

在这家软件开发公司,有一个和卓光曦一起进来的大学毕业生周棣。由于都是新人,所以两个人走得最近。由于初来乍到,他们对公司的情况不大熟悉,此时公司的老员工朱伦便给予了他们很多帮助。在卓光曦和周棣看来,朱伦没有架子,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所以他们对朱伦十分尊敬。

可是,时间长了,卓光曦发现朱伦的和蔼可亲和平易近人都是装出来的。实际上,他是一个八面玲珑、左右逢源的人。他已经在公司里待了10年,对公司的一切都了如指掌。由于他很会搞关系,所以在公司里十分吃得开。如果现在公司有什么晋升的机会,他一定会是领导的首选人物。

回想起当初在前一家公司的遭遇,卓光曦认为,朱伦在公司里的人脉关系十分广,如果和他搞好关系,那么也许他会帮助自己。所以,卓光曦决定主动和朱伦搞好关系。

可是周棣却和卓光曦走了一条完全相反的路。也许是刚刚走出校门,涉世不深、思想单纯,他对处世圆滑的人很是不以为然。在他眼里,真正优秀的人一定是具备真才实学的人,而那些整天只会搞关系的人,一定是墙上芦苇。于是,他不再与朱伦交往。

一年以后,卓光曦凭借着已经升任总经理助理的朱伦的支持当上了部门经理,而周棣却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员工。

自命不凡的意思是说,自以为不平凡,比别人高明。自命不凡的人,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无法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在职场中,自命不凡的人有很多,尽管他们拥有常人所不具备的才华和能力,但却整天不是看这个人不顺眼就是看那个人不顺眼,不仅与同事们搞不好关系,而且也得不到领导的信任,于是升职和加薪总是与他们无缘。通常情况下,刚刚进入职场不久的办公室新人,容易产生自命不凡的心态,通过一段时间的历练之后,他们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面前,往往会改变这种心态,逐渐地归于稳重和平实。对于办公室新人而言,自命不凡是一种职场陷阱,越早规避,越能为同事和领导所接纳。

心态不对,你自然会在职场中遭遇滑铁卢(1)

看不起小事

鲍明毕业于一所名牌大学,由于在学校里表现优异,成绩突出,毕业后如愿进入了某中央国家机关。鲍明对自己的能力非常自信,以为靠自己的热情和努力,很快就会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但事出意料之外,工作一段时间之后,鲍明发现同事们背后对自己指指点点,非议颇多。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原来,鲍明一心想干出成绩来,对办公室的一些琐事从来不放在眼里,诸如打开水、搞卫生之类的小事,尽管已经工作了几个月,鲍明一次也没干过。在日常交往的过程中,他不拘小节、大大咧咧的性格,也引起了同事和领导的不满。和同事和领导一起进出,进门他先进,出门他先出。有时,同事或者领导来到他面前,本来作为新人,他应当及时地从座位上站起来,但他却往椅子上一靠,把二郎腿一跷,对方虽然表面上不说什么,但心里的意见可就大了。就是因为诸如此类的琐事,影响了大家对他的评价。所以,虽然他的工作热情高,工作能力强,但却没有赢得大家的认可。

现在很多职场新人往往自视甚高,一进单位就想身居要职,缺乏从基层干起的耐性,容易出现“小事不愿干、大事干不了”的现象。这就要求职场新人培养忍耐力,做事要有耐性。小事之中见精神,大事之中见能力,只有“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一丝不苟地做好每件小事,你才能为以后做大事积累资本。拿破仑是从炮兵干起的,卓别林是从跑龙套开始的,要想在职场中获得成功,你首先要去除自己身上的浮躁之气,从小事做起,从琐事做起。

本文转自公众号:HR菁英

心态不对,你自然会在职场中遭遇滑铁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