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夏天,中国女排女队在教练袁伟民的带领下,来到美国洛杉矶,离中国代表团参加第23届奥运会不远。
这是中国代表团首次参加奥运会,也是中国女排首次出现在奥运场馆。虽然在此之前,中国女排已经夺得了1981年第三届世界杯冠军和1982年第九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连续两次夺冠(1983年因某种原因没有举办女排世锦赛),不仅在国内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更受到国际体育界的关注, 但对于即将到来的奥运会,女孩们还是有些不安。

1981年中国女排夺得第三届世界杯冠军
徐海峰的出色表现,为中国女排增添了信心。
7月29日,也就是洛杉矶奥运会开赛后的第二天,27岁的射击运动员徐海峰赢得了男子手枪60发的冠军,成为奥运会上的第一枚金牌得主,也是中国第一位奥运金牌得主。《中国青年报》体育评论员毕锡东写了一篇激情澎湃的社论《不要0》,说:"半个多世纪以来,背负着奥运会'零'的负担的中国人,可以扬起眉毛!""
中国女排女排的女孩们受到鼓舞,决心效仿徐海峰的榜样,在中国代表团的金牌榜上写下自己的成绩。
徐海峰
然而,中国女排的进程并不顺利。在小组赛阶段,中国女排与美国女排一起被分配到A组,后者拥有强大的冠军头衔。虽然中国女排以3-0击败巴西女排,然后以3-0击败联邦德国女排,但在第三场比赛中,以1:3输给了美国女排,只以第二队晋级半决赛。
幸运的是,在教练袁为民的指导下,中国女排迅速调整心态,找到了感觉,在半决赛中以3-0干净利落地击败了日本女排,并在决赛中以3-0击败美国女排,报称"一箭复仇",夺得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枚排球奥运金牌, 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女排历史上的"三冠王"。
中国女排赢得洛杉矶奥运会冠军
中国女排再一次在中国掀起了轰动,让全国都陷入了狂喜之中。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国家体育委员会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数以万计的信件,堆积在通讯室里。信封的收件人身上都写着"中国女子排"字样。
当时,有人在给国家体育委的信中提出了一项建议,要求地方奖励劳动模范,改革先锋的做法,对中国女排教练和运动员进行奖励,以鼓励运动员取得更好的成绩。20世纪80年代,中国没有向成绩优异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发放奖金的制度,但国家体育委员会在仔细研究该提案后,同意并决定设立一个基金来奖励中国女排。
于是,主教练袁伟民拿到了15000元奖金,张潍坊、郎平分主力球员拿到了13000元奖金。
袁伟民接受采访
如果现在说,超过1万元的奖金没什么大不了的。然而,在1980年代初,一个工人每月只能拿到几十元的工资,一个农民成为"百万美元家庭",能够得到当地的新闻。相比之下,超过1万元的奖金是一笔"巨额款项"。
更重要的是,自第23届奥运会以来,奖励表现出色的教练和运动员已成为一种常态。就中国女排而言,如果国际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那么国家体育总局、官方赞助商将贡献给该奖项,当地政府的教练和运动员也会为该奖项拿出一定数额的奖金。
例如,2004年,中国女排赢得了第28届雅典奥运会金牌,获得了一大笔奖金。国家体育总局提供了240万元的奖金(每名球员20万元),官方赞助商给了300万元的奖金,当地政府共给了1064万元的奖金,郎平的校友邱继东先生给了500万元的奖金,郎平教练亲自拿出了200万元的奖金, 总计2304万元,中国女排平均可以获得近200万元的奖金。
主教练郎平
中国女排是顶级运动员之一,薪酬待遇相当不错(当然远不如男足),本土女排还远远不够。如今,对女排的关注程度不高,从事排球的人数在减少,使得强势企业不愿意投资女排,女排运动员只能依靠国家投入,一般收入较低。
天津女排近年来在比赛中多次取得好成绩,各方面待遇都不错,主力队员一个月只有7.8万元。其余女排队员收入较少,一般只有三四千元。
中国女排队员
那么,这是进步还是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