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浅析海棠花文化,品时代之变迁

作者:小金会讲历史
“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浅析海棠花文化,品时代之变迁

前言

中国作为国土面积名列前茅的国家,所拥有的植被类型也极为丰富。而在花卉资源上,中国是世界上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同样的也是世界上多种花卉栽培的起源地。如此丰富的资源,也造就了大陆花文化的蓬勃发展。

“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浅析海棠花文化,品时代之变迁

中国的花文化充斥着泛人文主义色彩,要知道在古代人的潜意识里,从未把花卉当做自然物看待,而是当成同自己一般的活物。海棠作为一种春季赏花秋日摘果极具民族特色的多功能植物,从古代起便有种植海棠、赏海棠花的习俗,甚至因此衍生出极具内涵的海棠花文化。

“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浅析海棠花文化,品时代之变迁

一、宁知玉树后庭曲,留待野棠如雪枝

植物学中海棠属于蔷薇科苹果属。然而在人们的认知中,还将果实比较迷你的木瓜属中的几类统称为“海棠”。而我们今天所说的便是人们普遍认知中的海棠文化。在植物种类极为丰富的大陆,苹果属植物更是遍布全国,属于极为重要的温带观花树木。

海棠在千年历史中随处可见,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纵观历史不难看出,海棠花在中国文学史、艺术史以及园林发展史的各个阶段,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通过海棠花的种种产生丰富联想。

“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浅析海棠花文化,品时代之变迁

借由海棠花来表达思想观点、寄情寓意。赋予海棠花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产生了浩瀚如烟的有关海棠花的诗词歌赋、神话传说,以及各种精美的海棠花装饰、艺术品等。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凭借人们不断的传承发展创新,使得海棠花文化日益丰富。

在汉语系统当中,文化的本义便是“以文教化”,是对人性格的陶冶、品德的教养,属于精神领域的范畴。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改变,如今“文化”一词,已然成为一个内涵极为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

“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浅析海棠花文化,品时代之变迁

而花文化,正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花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一定随着国家民族文化的兴衰而起落。当中国花文化出现的那一刻,便受到中国绘画、文学、艺术等传统文化艺术的影响。

因此不难看出中国的花卉文化,是在极为浓厚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还和古代的神话传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历史的长河中更替中,中国花文化也多受儒、道、佛等诸家思想的影响。

“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浅析海棠花文化,品时代之变迁

花卉作为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的植物形态,在自然界中也十分引人注目。尤其是在生产力较低的情况下,花木中许多种类都可维持人类的生命。人们为了获得可以维系生命的食物,对他们赖以生存的植物及其花卉充满渴望和崇拜,由此出现植物花卉图腾。

在花卉文化中的海棠花文化,又有着自己的独特所在。在历史上海棠类的称谓有过不少次演变。古人分不清苹果和梨,因此将梨属和苹果属的植物统称为“棠”、“杜”等,在《诗经》、《山海经》等书籍便有提及。

“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浅析海棠花文化,品时代之变迁

在西汉时期,汉武帝时代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曾记载了上林苑的盛况,其中便有“亭柰厚朴”一句。也是大陆典籍中,最早出现表示一种植物之义的“柰”字。在西汉刘歆编纂的《西京杂记》中,已将“柰”和“棠”区分开来。

关于柰的记载,从西汉开始便有,古人对柰的说法多种多样,但是仍旧基本可以肯定,在早期文献中的柰指的是果实稍大的一种苹果。其中《群芳谱》的观点比较具有普遍性。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引用了其中观点。

“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浅析海棠花文化,品时代之变迁

不过在历史的漫长发展中,柰的词语意思也发生了演变,时至清朝柰已经用来泛指其他小型果类。如今山东河北两地,仍旧把小苹果成为柰子,或是把小型梨子称为柰梨的,在粤、闽一代,甚至将李称作柰子的习俗。

文献资料反映出,自从西汉起柰已种植利用,不过一开始人们更注重柰果实的使用价值。随后通过人们有意识的培养,逐渐形成了以食用果实为主要目的的绵苹果,和苹果属中以观花为主要目的果实较小的一类植物,称其为海棠。

“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浅析海棠花文化,品时代之变迁

“野堂”、“海红”、“海棠”这三个名词中,野棠出现最早。早在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梁代诗人沈约的《早发定山诗》中便有“野棠开未落”的句子。在唐代也有不少关于野棠的诗句,如花间鼻祖温庭筠“宁知玉树后庭曲,留待野棠如雪枝”。

从可考资料来看,“海红”出现比“海棠”要早个十余年。《全唐诗》中收录了刘长卿的《夏中崔中丞宅见海红摇落一花独开》。而在《全宋诗》中宋元之际文学家仇远的《柰花似海棠、林檎、但叶小异》诗中明确指出,海红、林檎、海棠同出而异名。

“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浅析海棠花文化,品时代之变迁

二、四海应无蜀海棠,一时开处一城香

中国海棠花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关于其最早的确切文字记载已不可考,但在《诗经》当中有着关于“棠”的记载,在《山海经》中也有关于其的记载。另外根据如今学者研究,东周楚灵王兴建的章华台中便种植了茶和海棠。

中国传统名花基本都经历了从食用转到欣赏的过程。海棠的最开始引起人们关注,并不是因为其艳丽花姿,而是海棠类植物果实的食用价值。由于当时知识的局限性,先秦人们还不能准确识别“海棠”,只能将形态相似的一类植物归于“棠”。

“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浅析海棠花文化,品时代之变迁

到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海棠迎来从野生到栽培、从食用到观赏的转变,海棠开始大量出现在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当中。该时期主要通过辞赋、乐府诗等文学形式,对海棠进行记载。魏晋时期,柰实成为宫中珍贵果品。

《洛阳伽蓝记》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记录北魏洛阳佛寺兴衰的地方志。在其中一卷便记载了白马寺中的柰林。虽说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但在此仍能证明佛教传入中国的早期,佛寺之中便栽种柰,且柰实誉满京都。

“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浅析海棠花文化,品时代之变迁

隋唐两宋时期是大陆封建社会兴盛时期,该时期社会经济繁荣,各行各业远迈前代。大约在唐代中晚期便出现沿用至今的“海棠”一词。同时海棠的栽培广泛出现,还出现作为商品的海棠花。该时期以海棠花为主题的文学艺术蓬勃发展。

隋代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七年,但也有不少关于海棠的记载。在《隋书》中有“坐棠听讼”便是引用的“甘棠”典故。此外隋代还曾用“甘棠”作为地名,如《隋书》之中“甘棠县侯”、“寿安后魏置县曰甘棠”等。

“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浅析海棠花文化,品时代之变迁

初唐到盛唐时期编辑的书中均没有提及“海棠”,这也从侧面证明,“海棠”一词出现在唐中晚期。欧阳询主编的大型类书《艺文类聚》中没有“海棠”。诗圣杜甫传世的一千多首诗作中,也未曾提及海棠,杜甫为何不咏海棠呢?

从以上种种不难看出,在唐中期之前,“海棠”一词尚未普及,人们大多仍在使用“柰”或是“林檎”来称呼海棠。宋统一全国,结束了纷争的局面。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不过统治者却追求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导致园林之风大肆兴起,不过这也为海棠花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浅析海棠花文化,品时代之变迁

当海棠作为观赏植物栽培大肆流行时,海棠也有了专门的著作《海棠记》、《海棠谱》。在其中不仅记录了海棠的形态、种植技术与分布情况,还汇编了历代海棠诗句于其中。然而此书在明代失落,好在南宋陈思在《海棠谱》对此进行部分摘录。

随着海棠花品种逐渐增多,出现蜀海棠、垂丝海棠、紫绵海棠等品种。在两宋时期,花卉种植已成为一个重要产业,甚至成为一个商业化程度极高的独立行业。《梦梁录》在卷二中,便记录了当时杭州城卖花景象。

“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浅析海棠花文化,品时代之变迁

宋代关于海棠的典籍记载异常丰富,侧面反映出海棠的园林应用非常普遍,可惜宋代的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等无法维持原貌保存至今,关于海棠的园林应用只能参照文字记载。南宋张淏《艮岳记》中便记载了以海棠造景的部分内容。

在此时期,海棠花的栽培和欣赏自上而下普及到普通百姓,并由此带来海棠花商品经济的发展。该时期许多大家还留下不少海棠花画幅,海棠的意象也多被文人运用。可以见得,上到皇室、下到普通百姓欣赏海棠、热爱海棠、歌咏海棠蔚然成风。

“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浅析海棠花文化,品时代之变迁

海棠花文化在经历萌芽、繁荣时期后,进入了发展传承时期,随着发展海棠花文化的表现形式趋于多样化。不仅在元杂剧中有所涉及、插花盆景也逐步增多、海棠的园林应用更加普及、出现了海棠写意花鸟画等。

“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浅析海棠花文化,品时代之变迁

三、垂丝别得一风光,谁道全输蜀海棠

诗圣杜甫,一生作诗无数,流传至今的也有一千余首。其中咏遍西蜀所有花木,却唯独不及海棠。要知道蜀地海棠在唐宋时期就享有盛名。如陆游就曾在诗中称海棠“蜀地名花擅古今。”后人对此众说纷纭,而杜甫不咏海棠更是成为千古之谜。

从古至今对此众说纷纭。唐代郑谷认为,杜甫看到海棠的飘零,便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因此没有兴致引用。不过这种说法经不住推敲,看杜甫写下的不少咏花诗,其中有不少通过睹物生感,以诗来寄托诗人的伤世之感。

“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浅析海棠花文化,品时代之变迁

也有人认为杜甫没有海棠诗,可能是散佚了。但是杜甫众多咏花诗都流传于世,唯独海棠诗散佚,这多少就有点说不过去了。杨万里则认为杜甫不作海棠诗,是因为他根本没有见过这种话。在写海棠诗时必定提及杜甫未有吟咏海棠之作,基本上成为海棠诗的一种固定模式。

除却诗圣杜甫不咏海棠之谜外,还有其他关于海棠的典故。其中之一便是——海棠春睡,据说明代才子唐伯虎根据这则典故,创作出《海棠美人图》。在后世文学当中,常以“海棠春睡”代指杨玉环,以其未睡足来比喻海棠花的妖娆。

“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浅析海棠花文化,品时代之变迁

海棠花文化在各个领域皆有涉及,在文学方面更是数不胜数。其中苏轼作为宋代文化艺术精神的代表,对大陆民族艺术审美文化的形成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诸如许多表达方式审美理念便是由其创立或是发扬光大。而苏轼在海棠诗词方面也对后人产生深远影响。

苏轼的诗词中,虽然咏海棠的作品数量不算太多,但对后世影响深远。从现存作品分析,苏轼咏海棠的诗词多作于元丰三年被贬至黄州时。其刚到黄州时,正值春光烂漫的花季,此时苏轼最得意的作品便是一首咏海棠的诗。

“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浅析海棠花文化,品时代之变迁

据传宋代词人张先,年过八旬却娶了个十八岁少女为妻,作为好友的苏轼献上一手贺诗调侃“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而其中的梨花便指的满头白发的八十岁丈夫,还挺则指十八岁红颜少妇。

除却苏轼外,陆游也在蜀地生活了八年,极为热爱成都美丽景色,对闻名天下的蜀海棠更是爱不释手。因此陆游在成都这段时间,写下不少关于海棠的诗歌。在《花时遍游诸家园》(十首)中便详细描绘了其成都赏花的场景。

“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浅析海棠花文化,品时代之变迁

从这组词中,我们不仅能看到海棠花开时节,开心赏海棠的陆游、还有春日怕风太大对海棠开花不利而连夜上书通明殿的海棠花狂热爱好者陆游。海棠花开过后的春天不再称为春天,海棠花未落已愁煞嗜花如狂的陆游。

可见陆游喜欢海棠的程度无人能比,对成都的深厚情感也令他终身难忘。甚至在其晚年隐退山阴之时,已有八十四岁高龄的陆游,每每想起为之倾心动容的名花,仍旧难抑心中激动之情。在《海棠歌》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浅析海棠花文化,品时代之变迁

结语

“海棠自是百花仙,霞袂霓裳下九天”作为广负盛名的中国名花,在历史的长河中,处处可以寻找到它的身影,无论是文学领域、或是艺术领域、建筑领域等,都存在着它的身影。跟随海棠花文化的发展史,带领我们从不同角度见证历史。

从花之艳丽外形,到极富有深意的花之内涵。使海棠花脱离了植物学范畴,有着更加深层的意蕴含义。而通过这些文学作品,不仅让我们更加了解历史,也带领我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领略文人之风采。

参考文献:

周武忠.《花与中国文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陈庆元.《汉魏六朝辞赋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4

张启翔.《中国花文化起源与形成研究》.北京林业大学,2007.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文物出版社,1993.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