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永福三皇传统小吃:豆腐果

作者:桂林生活网
永福三皇传统小吃:豆腐果

  将油炸后的豆腐果盛出,充分放凉即可食用,或放入冰箱可保存月余。

永福三皇传统小吃:豆腐果

  辛勤的劳动后,得到满满一簸箕的豆腐果半成品,等待下锅。

永福三皇传统小吃:豆腐果

  将豆腐揉碎,加入糯米充分抓匀。

永福三皇传统小吃:豆腐果

  将充分抓匀的豆腐和糯米搓成一个个圆球。

永福三皇传统小吃:豆腐果

  下锅油炸近30分钟,豆腐果表皮呈现出漂亮的金黄色,美食即将出锅。

  清晨6点,天刚蒙蒙亮,家住永福县三皇镇文明村三元屯的韦小梅冒着小雨来到位于屋外的厨房,将浸泡了一夜的黄豆打成豆浆、制成豆腐,再用重石块压在装箱的豆腐上,为的就是将豆腐的水分充分排出,得到制作豆腐果的主要原材料——干水豆腐。

  经过一早上的忙碌,将控完水分的干水豆腐取出,就可以开始制作豆腐果。听说韦小梅要做豆腐果,引来了热心的邻居,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做着豆腐果一边聊起了家常。

  “也有人叫豆腐圆子,我们经常做来吃。”今年已经78岁高龄的龚秀琼奶奶告诉记者,豆腐果是三皇的传统小吃,虽然她也不知道豆腐果是谁发明的,但是从她小时候记事开始,家里每逢过年的时候都会做许多的豆腐果摆上餐桌,作为一道年夜菜。当晚没吃完的豆腐果,不仅能从大年三十吃到正月十五,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还可以保存很久,不用担心放坏了,只要家里有人想吃了随时都可以拿来解馋。

  大家边聊着,手上也没闲着。“这个糯米一定要用圆一点的、大颗粒的,吃起来口感才好。”韦小梅将干水豆腐用手捏碎成小块,接着加入颗粒饱满的“大糯”,再将两个食材充分混合、抓匀,直至豆腐变成豆腐泥,与“大糯”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即可进行“搓圆”。

  “搓的时候要拿着劲,一边搓、一边压,形状要圆,还要紧实。”韦小梅说着,就搓了一个给记者看。记者也毫不犹豫地体验了一把。看上去很简单,但是豆腐泥在手里有些不听使唤,心里想着要把豆腐泥搓圆,但是又搓得不够紧实,搓得紧实了,形状又不太好看……经过邻居3人近40分钟的努力,终于将豆腐果搓完,满满当当地盛了两个簸箕。

  接下来就是炸制豆腐果。韦小梅深知柴火做饭的“美食密码”,点燃柴火,倒入宽油,将油锅烧热,锅内微微冒泡后,将白白净净的豆腐果下锅。炸制大约半小时,就可以将豆腐果捞出、晾凉。豆腐果原本洁白的外皮,经过油锅的洗礼变成了漂亮的金黄色,用筷子夹起豆腐果,原本软糯的表面也变成了酥脆的外壳。记者拿起一颗刚出锅还冒着热气的豆腐果,用力将其掰开,内里呈现出白色的“蜂窝状”,咬下一口,外皮口感酥脆,内里还能吃出豆腐的清香。

  韦小梅告诉记者,豆腐果除了可以当零食直接吃,还可以切开用来炒菜,或作为煮火锅的烫菜来食用。令人意外的是,即使经过烹饪,它的外皮依旧能保持一定程度的酥脆焦香,内里则是保留着豆腐的原味、香味,细嫩可口,再加上大颗粒的糯米加持,口感十分丰富,回味绵长。

  一道小吃,经过简单的制作和烹饪即可享受到它的美味,但它承载的却是一辈又一辈人的回忆和勤俭家风的传承。

来源:桂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