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姚洋:鼓励创新需辩证分析技术“泡沫”

作者:北京日报客户端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在《环球时报》上写道:

在过去的200年里,世界经济扩张的漫长周期一直由成熟的新技术引领。成熟新技术的迹象,除了"新"之外,还必须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或强大的工业驱动作用,并且价格要足够低的水平。人工智能、太阳能和电动汽车都具备这些特点,因此有理由相信,世界经济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扩张周期。

可能从宋代开始,中国将首次回到世界技术的最前沿,并将在工业应用方面引领世界。虽然中国在尖端技术和基础材料方面落后于美国,如欧洲、美国、日本和韩国,但它需要更多的知识、资本和技术。然而,在中间技术和高科技应用领域,中国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

这些领域的代表是一群隐形的冠军企业。他们在生产、销售和技术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将生产和销售推向世界之巅并不难,因为中国有很大的市场。要让技术成为世界领先更难。中国隐形冠军企业的共同点是,在开始利用中国劳动力、地价优势之初,迅速占领市场,积累到一定程度,开始加大研发投入,最后走向世界科技前沿,此时,国外竞争对手已经基本被击败。

姚洋:鼓励创新需辩证分析技术“泡沫”

中国的研发投入接近美国的三分之二,但基础科学的投入与美国有很大的差距。基础科学投资占中国研发投资总额的6%,而美国则超过11%。要全面缩小与美国在高科技前沿领域的差距,我们需要等到世界排名前50位的大学数量达到美国的三分之二以上。在基本材料方面,资金是第一位的,因为测试新材料的成本非常高。在技术路线明确的领域,如硅基芯片,中国可以发挥其制度优势,集中资金用于实验,寻求突破。

然而,绝大多数领域的技术创新仍然取决于市场。当市场创新时,可能会有技术"泡沫"。例如,19世纪末的"自行车泡沫"。十多年前,中国开始加大对光伏产业的投资,很多项目,包括我自己,很多经济学家对此都有很多批评,但现在看来我们错了。同样是十年前,中国开始拿电动车项目,一是摆脱对石油进口的依赖,二是超车换角,提升中国汽车工业的竞争力。电动车行业也随之而来出现了一些"泡沫",也出现了欺诈现象。当时有很多批评,但现在看来,电动汽车的补贴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

科技创新,特别是从0到1的创新,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撑,美国和德国、日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市场和最具创新性的公司,这绝非偶然。

与银行相比,资本市场的最大优势是能够灵活地为高风险前沿创新寻找高风险投资者。为了刺激投资,全社会的投资回报必须能够覆盖整个社会的投资成本,但由于前沿创新成功的概率很低,成功的创新回报率必须非常高。资本市场参与者正在寻找成功的创新项目,这些项目创造了金融"泡沫"。如果中国要在尖端技术创新方面赶上美国,就应该为此做好准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