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59家企业欠债曝光!多省协会“预警”!

作者:水泥人网

日前,武汉市财政局、武汉长江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登报要求259家企业、单位偿还截至2018年末还未偿还的欠款3亿多元。

武汉财政局登报催账背后的故事

根据登报信息,欠款的259家企业、单位中有武汉市财务局下属区财政局、科研单位、地方国企、上市公司子公司和一些民营企业。欠款超过千万元的企业单位共有5家,欠款最多的是东风武汉轻型汽车有限公司,欠款2353万元。

259家企业欠债曝光!多省协会“预警”!

除了武汉之外,广州海珠区财政局、海南文昌市财政局等地方财政部门也曾公开发文催债。

据了解,受近几年房地产市场收缩影响,土地出让收入减少,武汉市2022年土拍收入只有906.75亿,较2021年的1920.65亿收入直接腰斩。再加上2022年底武汉全市政府债务余额6295.13亿元,宽口径负债率已经达到了警戒线。从统计数据可见,武汉市已登上2022年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TOP50城市的首位。

259家企业欠债曝光!多省协会“预警”!

全国各省政府债务余额曝光

根据财政部预算司统计,截至2022年底,大陆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35.1万亿元,其中一般债务14.4万亿元,专项债务20.7万亿元。加上25.6万亿元中央政府国债,政府债务余额合计超60万亿元。

2022年31省市地区负债情况

259家企业欠债曝光!多省协会“预警”!

从上述数据可见,青海、贵州、吉林三省负债率分别为84.3%、61.8%和54.8%,面临的债务风险相对较高。据了解,青海和贵州主要受到基础设施建设债务的影响,吉林的债务主要来源于企业债务。地产、基建的下行导致水泥、混凝土需求大幅下滑。各地债务应付账款的增加,也将以垫资为生的建材经销商推入深渊。

重庆混凝土协会“预警”

重庆市混凝土协会近期发布的《预拌混凝土行业2022年发展情况报告》中提到2022年是重庆市混凝土行业近10年来最为艰难的一年。行业总体状况可概括为:需求紧缩、产量骤减、价格陡跌、市场混乱、垫资巨大、效益普降、产能过剩矛盾飙升、技改升级停滞不前。

2022年全市预拌混凝土产能利用率跌破30%大关,仅为24.85%,已创新低。行业现状反映出产能过剩矛盾更加突出,产品质量风险日益加剧。

2022年混凝土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导致市场恶性竞争,产品质量风险和企业安全风险加大,应收款的不断飙升已突破企业生存极限。2023年全市产能严重过剩的状况仍存在,市场竞争仍将十分激烈。在市场价格持续走低、垫资额度巨大、应收款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有少数企业因此而退出,但由于新的建站指标放出,全行业的年设计产能仍将保持在原有高位,或还有小幅增长。因此,产能严重过剩的形势依然严峻,由此滋生的市场恶性竞争问题短期内也仍将存在。

甘肃兰州混凝土砂浆行业协会“预警”

甘肃兰州市混凝土砂浆行业协会会长金俊山在办公会上提到,目前的市场形势非常严峻,资金风险非常大。低价中标、恶性竞争,项目资金严重拖欠,没有一个项目按合同履行付款。有部分企业原本是搞砂石料的,现在又在做搅拌站,已经把生产砂石的利润都牺牲在混凝土里面了。

近期中建系统招标,大家期望报价在350~360元/方之间,但是部分企业应标时报价却在310~320元/方。混凝土计算成本,不光是要计算石头,砂子,水泥的成本是多少钱一方,那么多的车辆设备维修折旧、燃油、工资、税金、场地租赁等巨额财务费用,各个方面都应该计算到成本里去。

政府造价部门的专家经过各个方面的认真核算,并将每季度的价格向社会发布,目的就是合理调整市场,但仍有个别企业不顾影响。现在,各企业报的市场价与政府相关部门发布的指导价相差太大,新的项目价格太低,导致原来签订的合同也要求降价。

会议总结时,协会要求行业内企业“用自己的人格捍卫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武汉商混协会“预警”

武汉商混协会近期发文称,受多重因素叠加的影响,混凝土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压力,整个行业遭遇着生死存亡的艰难局面。

5月以来,武汉混凝土协会号召全体会员企业加强行业自律,遵守行业自律公约。

公约中一是,倡导使用《武汉市建设工程预拌混凝土供应合同》范本,抵制霸王条款;

二是,不得以牺牲质量为前提,恶意低于行业平均成本价和垄断价格进行不正当竞争;

三是明确,在一个单位工程由单个企业供货的情况下,在合同未终结或供需双方的经济账目未结清时,其他企业不得参与供货;

四是,对一个单位工程由两个企业或多个企业同时供货的,各企业必须严格履行各自合同。

为保证工程质量,严格划分每家所供货部位和楼栋,如其中有一个企业因需方拖欠货款停止供货时,其他企业不允许对该企业所签合同范围内的工程供货,待付清货款后方可供货。

重庆、兰州、武汉商品混凝土问题足可以反映全国混凝土行业的现状。与混凝土行业类似的是水泥行业那些以信誉销售和赊销为主的企业和经销商,一旦下游客户遭遇资金问题,这部分水泥企业或将被拖进“债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