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精益求精锤炼“大国工匠”

作者:海外网

来源:经济日报

6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焊接领域的领军人物艾爱国颁发了"无价之宝""71奖章"。这个大国工匠50多年来秉持着"做事至极,做工人做到最好"的信念,仍然在焊接工艺研究和操作技术发展的前线战斗,多次参与中国焊接技术的重大项目,克服了数百项焊接技术难题,是当代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

自古以来,我国有着尊重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坚持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工匠技艺代代相传的价值理念,更是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实施新的发展理念,构建新的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要。

在平方英寸之间,有很多艰苦的工作

"世界上伟大的事情,必须做到详细。艾爱如爱国,在中国广大一线技术工人中,有一大批吃苦耐劳、技术勤奋、吃苦耐劳、专注、追求卓越的高技能人才。就是干一线、爱一线、钻一线精神做支撑,他们用聪明的双手造就了一颗"眼睛"的卫星行进太空,"奋斗者"载人潜入海底,"复兴"高铁南北驰骋,港珠澳大桥贯穿全线......科技离不开,而高端技术、再先进设备、高技术产品,都离不开技术工人的生产操作。

工匠精神,同劳动模范精神、劳动精神一样,深深植根于中国土地,成长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开放的每一个时期,在新的历史进程中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中共十九大报告将首次将劳动模范精神和工匠精神纳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力队伍,发扬劳动模范精神和工匠精神,创造光荣的社会劳动作风和精益求精的敬业文化", 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劳动模范、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高度重视。

新一代产业工人没有辜负人们的期望,在"蓝领专家"孔祥瑞、"工人教授"窦铁成、"知识工人"邓建军、"优秀工匠"艾爱国等领军人物的带领下,高技能、能脱颖而出。

6月28日,白河潭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在这个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重大项目中,梅林每天都面临着挑战。她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能够举起巨型精密装置的起重机司机之一,需要在不到两平方米的驾驶室里,通过三个操纵杆才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重达2300吨的转子进入发电机坑,最小的运动距离,必须控制在1毫米以内。 但爱可以克服困难。几十万个零件,通过我们的双手,慢慢填坑实现和机器发电,这是他们自己建设的国家重大工程价值的体现。梅林说。

卓越是工匠精神的灵魂。它对技术工人提出了"艰难"的要求,需要不断提高技能、产品、质量,甚至实现"技术可及,艺术能通过上帝"的境界。

周伟,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80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钳工。在辽宁省燕鑫矿业集团机械制造公司工作期间,他练习了一套很好的钳工技能,用手触摸就能感觉到头发厚度的痕迹。手工加工两个部分,合身在一起,接缝是不透水的。工作转入深海科研设备安装后,技能要求更加精湛。"但我很自豪地说,在安装调试过程中,无论你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你通过我的手,你就能得到一个成功的解决方案。我仍然保持着零件加工零错误的记录。"周说。

一项技能可以移动世界

"在中国,强大的技能是强大的。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正在逐步增加。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结构性就业矛盾表明,培养高技能人才,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人才支撑,促进高质量就业,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20多年来,我国技术人才取得了积极成果。截至2020年底,中国技术工人超过2亿,其中高技能约5800万,高技能近30%。但是,高技能人才的总数、结构、培训和使用与实际需求之间仍存在差距。为此,近日公布的促进就业的"十四五"规划,把技术技能培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提高劳动力素质要素,构建高质量发展要求,适应现代经济体制,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和道德素质,更加合理的劳动力结构。

记者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了解到,"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实施我国技能行动作为牵引,大规模多层次培养技术人才。具体目标是实现新增技术人才4000万人以上,技术人员占在职人数的30%,东部省份高技能人才占技术人才的35%,中西部省份高技能人才的比例在现有基础上提高2~3个百分点。

新时代的需求丰富了劳动的内涵,使工匠精神成为劳动模范精神、劳动精神的升华,强调对技术的不懈追求。从不同行业的大型工匠的出现中,我们可以找到他们最光明的共同点:敬业、卓越、细致、追求卓越。这些特点不仅是高技能人才群体的良好素质,更是广大不同岗位工人通过长期积累的钻研技能、毅力和追求完美的敬业精神而形成的专业精神。

"我为自己是一名钢铁工人而感到自豪,而炼钢大熔炉是我梦想的起点,从工艺线的突然关闭,到液压系统的幽灵故障,哪里有无法解决的紧急情况,哪里就有我的存在。宝山钢铁有限公司技术工人金国平是国外专家,被中国工人专家深信不疑,追求过硬的品质,使他主持了六大炼钢单位技术改造项目,保持了重大项目热联动试验零故障的记录。

中国钢铁工业要做强,关键在于绿色制造、精品制造和智能制造。如今,金国平正带领工作室团队开展调研,开发了一系列节能环保和智能制造项目,用一种技能改变了钢铁行业"傻大黑原石"的刻板印象,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付火转嫁给人

如今,全社会正在兴起发扬工匠精神,浓厚工匠文化,恪守职业道德,崇尚卓越的社会作风。为了培养更多来自大国的工匠,打造更多世界知名的中国品牌,我们需要不断完善激励机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鼓励技术人才以事业为职业,谋生与实现自我价值相结合,通过劳动和创造磨练自己的意志,完善自己,赢得未来。

提升劳动价值,让技术人才享受社会应有的认可和尊重。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开始开展专项技术员考核试点工作,专门针对企业生产科研一线从事技术技能工作并具备相应条件的高技能优秀人才,与高级职称人员相比享有相关待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第15届高技能人才选拔表彰活动授予了30名中国技能奖获得者,其中金国平都是高级技师,平均年龄在48岁左右,离退休还有十多年。设立专人技师,将有助于打破他们在职业发展中遇到的"天花板"问题,进一步为高技能人才向上发展开辟道路。

成为一名特技演员不仅是个人的荣誉,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除了进行技术技能创新,工艺改进和解决重大技术问题外,特种技术人员在引进技能方面也发挥着主导作用。

大庆油田设有"刘力工作室"。自2011年8月成立以来,工作室成员已发展到531人,涵盖35种工作类型,并培训了超过15,000名熟练的骨干。"大庆精神,钢铁侠精神一直引领我走上技能之路,让我成为一名高级技师。刘力说,"我也继承了中石油'乐队'的优良传统,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了详细的技能提升方案,以独特的方法和严格的管理带出了精英战士。"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刘力工作室"研发创新成果1048项,国家专利174项,推广成果5000余项,总效果1.2亿元,成为企业创新的"孵化器",培养人才的"训练场"。

高质量经济的发展需要熟练工匠的技能,社会文化需要发扬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品质和成就,展现价值和行动,收获幸福和幸福,应该成为每个工人的共同声音和普遍的追求。(经济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