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精益求精錘煉“大國工匠”

作者:海外網

來源:經濟日報

6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習近平總書記向中國焊接領域的領軍人物艾愛國頒發了"無價之寶""71獎章"。這個大國工匠50多年來秉持着"做事至極,做勞工做到最好"的信念,仍然在焊接工藝研究和操作技術發展的前線戰鬥,多次參與中國焊接技術的重大項目,克服了數百項焊接技術難題,是當代工匠精神的傑出代表。

自古以來,我國有着尊重和弘揚工匠精神的優良傳統。堅持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不僅是中華民族工匠技藝代代相傳的價值理念,更是我們立足新發展階段,實施新的發展理念,建構新的發展格局,促進高品質發展的時代需要。

在平方英寸之間,有很多艱苦的工作

"世界上偉大的事情,必須做到詳細。艾愛如愛國,在中國廣大一線技術勞工中,有一大批吃苦耐勞、技術勤奮、吃苦耐勞、專注、追求卓越的高技能人才。就是幹一線、愛一線、鑽一線精神做支撐,他們用聰明的雙手造就了一顆"眼睛"的衛星行進太空,"奮鬥者"載人潛入海底,"複興"高鐵南北馳騁,港珠澳大橋貫穿全線......科技離不開,而高端技術、再先進裝置、高技術産品,都離不開技術勞工的生産操作。

工匠精神,同勞動模範精神、勞動精神一樣,深深植根于中國土地,成長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開放的每一個時期,在新的曆史程序中被賦予了更多的内涵。中共十九大報告将首次将勞動模範精神和工匠精神納入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力隊伍,發揚勞動模範精神和工匠精神,創造光榮的社會勞動作風和精益求精的敬業文化", 充分展現了黨和國家對勞動模範、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高度重視。

新一代産業勞工沒有辜負人們的期望,在"藍領專家"孔祥瑞、"勞工教授"窦鐵成、"知識勞工"鄧建軍、"優秀工匠"艾愛國等領軍人物的帶領下,高技能、能脫穎而出。

6月28日,白河潭水電站首批機組投産。在這個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重大項目中,梅林每天都面臨着挑戰。她是國内為數不多的能夠舉起巨型精密裝置的起重機司機之一,需要在不到兩平方米的駕駛室裡,通過三個操縱杆才能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重達2300噸的轉子進入發電機坑,最小的運動距離,必須控制在1毫米以内。 但愛可以克服困難。幾十萬個零件,通過我們的雙手,慢慢填坑實作和機器發電,這是他們自己建設的國家重大工程價值的展現。梅林說。

卓越是工匠精神的靈魂。它對技術勞工提出了"艱難"的要求,需要不斷提高技能、産品、品質,甚至實作"技術可及,藝術能通過上帝"的境界。

周偉,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80後",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鉗工。在遼甯省燕鑫礦業集團機械制造公司工作期間,他練習了一套很好的鉗工技能,用手觸摸就能感覺到頭發厚度的痕迹。手工加工兩個部分,合身在一起,接縫是不透水的。工作轉入深海科研裝置安裝後,技能要求更加精湛。"但我很自豪地說,在安裝調試過程中,無論你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隻要你通過我的手,你就能得到一個成功的解決方案。我仍然保持着零件加工零錯誤的記錄。"周說。

一項技能可以移動世界

"在中國,強大的技能是強大的。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中國經濟已從高速增長階段轉變為高品質發展階段。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正在逐漸增加。經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結構性就業沖突表明,培養高技能人才,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機遇,為戰略性新興産業提供人才支撐,促進高品質就業,是一項緊迫的任務。

20多年來,我國技術人才取得了積極成果。截至2020年底,中國技術勞工超過2億,其中高技能約5800萬,高技能近30%。但是,高技能人才的總數、結構、教育訓練和使用與實際需求之間仍存在差距。為此,近日公布的促進就業的"十四五"規劃,把技術技能教育訓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提高勞動力素質要素,建構高品質發展要求,适應現代經濟體制,具有較高的職業技能和道德素質,更加合理的勞動力結構。

記者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了解到,"十四五"期間,我國将實施我國技能行動作為牽引,大規模多層次培養技術人才。具體目标是實作新增技術人才4000萬人以上,技術人員占在職人數的30%,東部省份高技能人才占技術人才的35%,中西部省份高技能人才的比例在現有基礎上提高2~3個百分點。

新時代的需求豐富了勞動的内涵,使工匠精神成為勞動模範精神、勞動精神的升華,強調對技術的不懈追求。從不同行業的大型工匠的出現中,我們可以找到他們最光明的共同點:敬業、卓越、細緻、追求卓越。這些特點不僅是高技能人才群體的良好素質,更是廣大不同崗位勞工通過長期積累的鑽研技能、毅力和追求完美的敬業精神而形成的專業精神。

"我為自己是一名鋼鐵勞工而感到自豪,而煉鋼大熔爐是我夢想的起點,從工藝線的突然關閉,到液壓系統的幽靈故障,哪裡有無法解決的緊急情況,哪裡就有我的存在。寶山鋼鐵有限公司技術勞工金國平是國外專家,被中國勞工專家深信不疑,追求過硬的品質,使他主持了六大煉鋼機關技術改造項目,保持了重大項目熱關聯試驗零故障的記錄。

中國鋼鐵工業要做強,關鍵在于綠色制造、精品制造和智能制造。如今,金國平正帶領工作室團隊開展調研,開發了一系列節能環保和智能制造項目,用一種技能改變了鋼鐵行業"傻大黑原石"的刻闆印象,推動了中國經濟的高品質發展。

付火轉嫁給人

如今,全社會正在興起發揚工匠精神,濃厚工匠文化,恪守職業道德,崇尚卓越的社會作風。為了培養更多來自大國的工匠,打造更多世界知名的中國品牌,我們需要不斷完善激勵機制,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鼓勵技術人才以事業為職業,謀生與實作自我價值相結合,通過勞動和創造磨練自己的意志,完善自己,赢得未來。

提升勞動價值,讓技術人才享受社會應有的認可和尊重。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開始開展專項技術員考核試點工作,專門針對企業生産科研一線從事技術技能工作并具備相應條件的高技能優秀人才,與進階職稱人員相比享有相關待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表示,第15屆高技能人才選拔表彰活動授予了30名中國技能獎獲得者,其中金國平都是進階技師,平均年齡在48歲左右,離退休還有十多年。設立專人技師,将有助于打破他們在職業發展中遇到的"天花闆"問題,進一步為高技能人才向上發展開辟道路。

成為一名特技演員不僅是個人的榮譽,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除了進行技術技能創新,工藝改進和解決重大技術問題外,特種技術人員在引進技能方面也發揮着主導作用。

大慶油田設有"劉力工作室"。自2011年8月成立以來,工作室成員已發展到531人,涵蓋35種工作類型,并教育訓練了超過15,000名熟練的骨幹。"大慶精神,鋼鐵俠精神一直引領我走上技能之路,讓我成為一名進階技師。劉力說,"我也繼承了中石油'樂隊'的優良傳統,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制定了詳細的技能提升方案,以獨特的方法和嚴格的管理帶出了精英戰士。"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劉力工作室"研發創新成果1048項,國家專利174項,推廣成果5000餘項,總效果1.2億元,成為企業創新的"孵化器",培養人才的"訓練場"。

高品質經濟的發展需要熟練工匠的技能,社會文化需要發揚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在平凡崗位上創造品質和成就,展現價值和行動,收獲幸福和幸福,應該成為每個勞工的共同聲音和普遍的追求。(經濟日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