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农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发展之策

作者:金融野叔

#5月财经新势力#

【野叔观察】

2023年5月31日,上市机构建设银行发布的《关于建信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获准开业的公告》显示,该行与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和王府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起设立的“建信消费金融公司”已获监管部门批准,将尽快开业运营,经营个人消费贷款、代理销售与消费贷款相关的保险产品等业务。

股东背景与72亿元注册资本,使得建信消费金融一出生就成为行业“巨头”,成为其他消费金融公司和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强大竞争对手。那么从长期视角看,建行的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和整个金融机构的个人消费贷款市场发展(2000-2022)情况如何呢?农商银行后期以什么样的发展之策来应对市场的新变化呢?

农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发展之策

(附图一)

个人消费贷款:建行之例

第一,建行个人贷款发展趋势。2006年末,建行的个人贷款余额为5850.9亿元。2007年以来,该行个贷增速整体上明显快于全部贷款的平均增速;尤其是在2009年至2019年期间,尽管个贷增速呈现波动下行趋势,但是一直保持至少比同期贷款平均增速高1.92个百分点的差距,最大差值是2016年的13.01百分点。2016年,建行各项贷款同比增长12.13%,其中个贷同比增长25.14%(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二)。

2021年开始,建行的个人贷款增速明显放缓。2022年末,其个贷余额达到82367.7亿元,同比增长只有4.37%,是2006年以来的最低增速。不过,该行个贷占比已从2006年末的20.36%提高至2022年末的38.85%,可见个人零售业务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

农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发展之策

(附图二)

第二,建行个人消费贷款增长。2006年末,建行个人消费性贷款(包括信用卡余额,下同)774.76亿元,在个人贷款中占比13.24%;个人住房贷款余额4280.39亿元,占比73.16%。2009年至2019年期间,该行个人住房贷款增速一直高于同期消费贷款增速,成为拉动个人贷款整体增长的主要动力;前者变化区间为41.35%至11.60%,后者数值变化区间为26.61%至6.85%。

2020年至2022年,该行个人住房贷款增速下滑明显,同比增长分别为9.91%、9.53%和1.46%;但是这三年消费贷款增长相对稳定,同比增长分别为12.09%、11.66%和12.89%,成为稳定支撑个人贷款整体增长的重要力量(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至2018年,建行个人经营性贷款增长表现几乎是“可有可无”,因为连续六年同比负增长。2019年开始,该行加快下沉普惠型市场、推进线上个人“经营快贷”等产品,连续四年同比增长至少在37%以上。2022年末,其个人经营性贷款余额4153.4亿元;在个贷中占比达到5.04%,而2018年末只有0.56%。

农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发展之策

(附图三)

个人消费贷款:长期之势

第一,个人贷款整体发展情况。2000年,全国金融机构个人贷款余额约8460亿元(后文均为RMB口径)。2001年开始,在个人房贷的迅猛增长拉动下,个贷的整体增长较快;至2021年的20年期间增速最低值也在11%以上,其中有11个年度同比增速超过20%。2022年末,个人贷款余额74.93万亿元,同比增长5.4%,是新世纪以来至去年唯一低于10%的情形。

2023年,随着疫情变化、经济复苏,个人贷款增速回升。今年3月末,个贷余额77.48万亿元,同比增长7.0%(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四)。

农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发展之策

(附图四)

第二,个人消费贷款增长趋势。2000年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约3380亿元,剔除房贷之后的一般消费贷款余额约960亿元。2001年至2014年期间,消费贷款增速比个人房贷增速表现更大的波动性;2017年之后,一般消费贷款增速下行趋势和房贷一样明显,不过下探的最低值更高。

那就是2022年个人房贷同比增长只有1.3%,消费贷款同比增长仍然还有4.1%(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五);而支撑个贷整体更重要的力量是个人经营性贷款,同比增长16.5%。到2022年末,个人住房贷款、消费贷款、经营贷款三类贷款余额分别为38.8万亿元、17.24万亿元和18.9万亿元,在个贷中占比分别为57.8%、23.0%和25.2%。

2023年一季度,个人房贷余额38.9万亿元,同比增长只有0.3%。按照当前这个趋势,后期房贷在个人贷款中占比可能会进一步降低,个人消费贷款占比可能会有提升。也许正是因为看中了这一点,建行才会加大在这一市场的布局力度,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

农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发展之策

(附图五)

个人消费贷款:农商之策

至2022年末已经成立的30家消费金融公司中,几家头部机构凭借品牌优势、科技优势等,在与消费场景的融入度、消费者体验的满意度上具有较强竞争力;而在建信消费金融公司成立之时,有经济评论认为个人消费贷款市场可能会出现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

消费金融公司的强势,对于以个人贷款为主的农商银行们来说将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消费金融要加快和深化数字化,重点在加大对新市民群体的服务、开发大宗消费金融产品和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三方面寻求突破。金融野叔认为其建议同样适用于农商银行,更具体的说需要考虑以下三点。

一是加大营销力度,深化网格经营。加强线上和线下信息采集,提高对城乡社区长尾客户的授信覆盖,特别是注重对老年客户、青年客户“两头”的拓展。学会运营新媒体开展营销,获得更多的客户流量。先声夺人、先入为主,对于小额贷款客户来说具有品牌认知上的优势。

二是加大开放程度,融入消费场景。通过拓展收单商户、建立“异业联盟”和各类“驿站”等方式,渗入目前大行和消费金融公司还较少涉及的线下零售商业场景,形成“小而多”的消费金融生态圈。

三是加大科技投入,拓展线上渠道。加快手机银行迭代和推广,注重利用“积分商城”和其他优惠活动增加“月活”客户量。加快推进数字快贷产品的升级,不断改善客户体验。

此外,从内部管理和组织模式上,农商银行要更加重视零售业务的战略地位,坚定普惠金融的战略道路,在总量增加、结构优化、能力提升、等级管理上发力,将零售综合客户经理队伍打造成为农商银行的“精锐之师”。

农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发展之策

(附图六)

野叔的结语

个人贷款曾经是农商银行的传统优势市场,但是目前面临越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县域农商银行更要抢抓乡村振兴、农村消费增长的机遇,城区农商银行则抢抓新市民融入城市的创业、消费需求机遇,创新商业模式、提升竞争能力,在个人经营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上赢得应有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