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農商銀行:個人消費貸款,發展之策

作者:金融野叔

#5月财經新勢力#

【野叔觀察】

2023年5月31日,上市機建構設銀行釋出的《關于建信消費金融有限責任公司獲準開業的公告》顯示,該行與北京市國有資産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和王府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起設立的“建信消費金融公司”已獲監管部門準許,将盡快開業營運,經營個人消費貸款、代理銷售與消費貸款相關的保險産品等業務。

股東背景與72億元注冊資本,使得建信消費金融一出生就成為行業“巨頭”,成為其他消費金融公司和商業銀行的零售業務強大競争對手。那麼從長期視角看,建行的個人消費貸款業務和整個金融機構的個人消費貸款市場發展(2000-2022)情況如何呢?農商銀行後期以什麼樣的發展之策來應對市場的新變化呢?

農商銀行:個人消費貸款,發展之策

(附圖一)

個人消費貸款:建行之例

第一,建行個人貸款發展趨勢。2006年末,建行的個人貸款餘額為5850.9億元。2007年以來,該行個貸增速整體上明顯快于全部貸款的平均增速;尤其是在2009年至2019年期間,盡管個貸增速呈現波動下行趨勢,但是一直保持至少比同期貸款平均增速高1.92個百分點的差距,最大內插補點是2016年的13.01百分點。2016年,建行各項貸款同比增長12.13%,其中個貸同比增長25.14%(相關詳情見本文附圖二)。

2021年開始,建行的個人貸款增速明顯放緩。2022年末,其個貸餘額達到82367.7億元,同比增長隻有4.37%,是2006年以來的最低增速。不過,該行個貸占比已從2006年末的20.36%提高至2022年末的38.85%,可見個人零售業務地位已經越來越重要。

農商銀行:個人消費貸款,發展之策

(附圖二)

第二,建行個人消費貸款增長。2006年末,建行個人消費性貸款(包括信用卡餘額,下同)774.76億元,在個人貸款中占比13.24%;個人住房貸款餘額4280.39億元,占比73.16%。2009年至2019年期間,該行個人住房貸款增速一直高于同期消費貸款增速,成為拉動個人貸款整體增長的主要動力;前者變化區間為41.35%至11.60%,後者數值變化區間為26.61%至6.85%。

2020年至2022年,該行個人住房貸款增速下滑明顯,同比增長分别為9.91%、9.53%和1.46%;但是這三年消費貸款增長相對穩定,同比增長分别為12.09%、11.66%和12.89%,成為穩定支撐個人貸款整體增長的重要力量(相關詳情見本文附圖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至2018年,建行個人經營性貸款增長表現幾乎是“可有可無”,因為連續六年同比負增長。2019年開始,該行加快下沉普惠型市場、推進線上個人“經營快貸”等産品,連續四年同比增長至少在37%以上。2022年末,其個人經營性貸款餘額4153.4億元;在個貸中占比達到5.04%,而2018年末隻有0.56%。

農商銀行:個人消費貸款,發展之策

(附圖三)

個人消費貸款:長期之勢

第一,個人貸款整體發展情況。2000年,全國金融機構個人貸款餘額約8460億元(後文均為RMB口徑)。2001年開始,在個人房貸的迅猛增長拉動下,個貸的整體增長較快;至2021年的20年期間增速最低值也在11%以上,其中有11個年度同比增速超過20%。2022年末,個人貸款餘額74.93萬億元,同比增長5.4%,是新世紀以來至去年唯一低于10%的情形。

2023年,随着疫情變化、經濟複蘇,個人貸款增速回升。今年3月末,個貸餘額77.48萬億元,同比增長7.0%(相關詳情見本文附圖四)。

農商銀行:個人消費貸款,發展之策

(附圖四)

第二,個人消費貸款增長趨勢。2000年末,個人住房貸款餘額約3380億元,剔除房貸之後的一般消費貸款餘額約960億元。2001年至2014年期間,消費貸款增速比個人房貸增速表現更大的波動性;2017年之後,一般消費貸款增速下行趨勢和房貸一樣明顯,不過下探的最低值更高。

那就是2022年個人房貸同比增長隻有1.3%,消費貸款同比增長仍然還有4.1%(相關詳情見本文附圖五);而支撐個貸整體更重要的力量是個人經營性貸款,同比增長16.5%。到2022年末,個人住房貸款、消費貸款、經營貸款三類貸款餘額分别為38.8萬億元、17.24萬億元和18.9萬億元,在個貸中占比分别為57.8%、23.0%和25.2%。

2023年一季度,個人房貸餘額38.9萬億元,同比增長隻有0.3%。按照目前這個趨勢,後期房貸在個人貸款中占比可能會進一步降低,個人消費貸款占比可能會有提升。也許正是因為看中了這一點,建行才會加大在這一市場的布局力度,發起設立消費金融公司。

農商銀行:個人消費貸款,發展之策

(附圖五)

個人消費貸款:農商之策

至2022年末已經成立的30家消費金融公司中,幾家頭部機構憑借品牌優勢、科技優勢等,在與消費場景的融入度、消費者體驗的滿意度上具有較強競争力;而在建信消費金融公司成立之時,有經濟評論認為個人消費貸款市場可能會出現強者恒強的馬太效應。

消費金融公司的強勢,對于以個人貸款為主的農商銀行們來說将帶來更大的競争壓力。中關村網際網路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消費金融要加快和深化數字化,重點在加大對新市民群體的服務、開發大宗消費金融産品和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三方面尋求突破。金融野叔認為其建議同樣适用于農商銀行,更具體的說需要考慮以下三點。

一是加大營銷力度,深化網格經營。加強線上和線下資訊采集,提高對城鄉社群長尾客戶的授信覆寫,特别是注重對老年客戶、青年客戶“兩頭”的拓展。學會營運新媒體開展營銷,獲得更多的客戶流量。先聲奪人、先入為主,對于小額貸款客戶來說具有品牌認知上的優勢。

二是加大開放程度,融入消費場景。通過拓展收單商戶、建立“異業聯盟”和各類“驿站”等方式,滲入目前大行和消費金融公司還較少涉及的線下零售商業場景,形成“小而多”的消費金融生态圈。

三是加大科技投入,拓展線上管道。加快手機銀行疊代和推廣,注重利用“積分商城”和其他優惠活動增加“月活”客戶量。加快推進數字快貸産品的更新,不斷改善客戶體驗。

此外,從内部管理群組織模式上,農商銀行要更加重視零售業務的戰略地位,堅定普惠金融的戰略道路,在總量增加、結構優化、能力提升、等級管理上發力,将零售綜合客戶經理隊伍打造成為農商銀行的“精銳之師”。

農商銀行:個人消費貸款,發展之策

(附圖六)

野叔的結語

個人貸款曾經是農商銀行的傳統優勢市場,但是目前面臨越越來越嚴峻的挑戰。縣域農商銀行更要搶抓鄉村振興、農村消費增長的機遇,城區農商銀行則搶抓新市民融入城市的創業、消費需求機遇,創新商業模式、提升競争能力,在個人經營貸款、個人消費貸款上赢得應有的市場佔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