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用玩游戏的视角来看知识管理

作者:知识管理觉行者

摘要:知识管理就和理财一样,是一种技能。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同理,你不对知识进行管理,就很难应用知识和创造知识。所有的知识型人才,一定都是知识管理的高手,都有他们独特的套路。我们今天就来聊聊知识管理的来龙去脉,只有这样,你才能更好的管理它。

用玩游戏的视角来看知识管理

什么是知识

我们要做知识管理,需要先了解什么是知识。知识这个词,我们应该是每个人都耳熟能详,因为我们从小被灌输要好好学习,而学习的对象自然就是知识了。

所以,我们也很容易有一个误区,认为从书本上学到的内容就算是知识了,甚至有了一个很专属的名词:叫做读书人。努力读书,成为获取知识的标志性动作。随着互联网兴起,各种资讯唾手可得,我们每天更是不断承受着碎片化知识信息的冲击,让我们有了一种错觉:只要阅读这些信息就是完成了知识的吸收。

但是,你也会充满疑问的发出那个著名的灵魂拷问:为什么我听了那么多道理(知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呢?

其实,古人对于读书≠获取知识这事早有了定论,甚至有了很形象的形容:百无一用是书生。为什么书生没用呢?因为书生是读了很多书,但并没有实践过这些知识,所以这个过程只能称之为获取信息。

用玩游戏的视角来看知识管理

因为没有践行,哪些知识压根不属于你的知识,对你来说只是数据或者信息而已。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从著名的DIKW体系模型里面就能够找到答案。

我们们查阅百度百科,可以了解到DIKW体系是关于数据、信息、知识及智慧的体系,可以追溯至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所写的诗--《岩石》。在首段,他写道:“我们在哪里丢失了知识中的智慧?又在哪里丢失了信息中的知识?”(Where is the wisdom we have lost in knowledge? / Where is the knowledge we have lost in information?)。

1982年12月,美国教育家哈蓝·克利夫兰引用艾略特的这些诗句在其出版的《未来主义者》一书提出了“信息即资源”(Information as a Resource)的主张。其后,教育家米兰·瑟兰尼、管理思想家罗素·艾可夫进一步对此理论发扬光大,前者在1987年撰写了《管理支援系统:迈向整合知识管理》(Management Support Systems: Towards Integrated Knowledge Management ),后者在1989年撰写了《从数据到智慧》(“From Data to Wisdom”,Human Systems Management )。

之所以这个DIKW模型很有价值,是因为它首次提出了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的定性结构关系。DIKW体系就是关于数据、信息、知识及智慧的体系。当中每一层比下一层赋予某些特质。资料层是最基本的。资讯层加入内容。知识层加入“如何去使用”,智慧层加入“什么时候才用”。

用玩游戏的视角来看知识管理

从图上可以看到,这个模型是一个金字塔结构,由下至上依次是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我们刚说的知识,正好处在接近塔尖的第二层。那么,这每一层都各自代表什么意思呢?

用玩游戏的视角来看知识管理

什么是数据

数据是记录下来可以被鉴别的符号。它是最原始的素材,未被加工解释,没有回答特定的问题,没有任何意义。比如36.2。这是一个数据,但你光看这个数字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你不知道在什么背景之下的数据,你甚至无法判断,到底代表什么。

但数据如果经过加上背景信息,就可以进行解读,比如36.2,是出现在一个体温测量表上,那么自然就代表这是一个体温测试的结果。

当然,数据不仅仅只是数字,一段文字、一张照片、一段录音、一串数字、一部视频,这些都可以算作数据。所以,我们的电脑上存储了大量的数据。

用玩游戏的视角来看知识管理

什么是信息

信息是已经被处理、具有逻辑关系的数据,是对数据的解释,这种信息对其接收者具有意义。用信息论的创始人香浓的话来说就是:信息为了解决不确定性。

比如1014,这个数字看起来毫无意义,但我如果告诉你这是我生日的日期,马上就让这个数字赋予了一个确定性的意义。天空显示的是灰色的,我们就可以确定今天是阴天。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实代表的就是不同的人对于信息的不同解读,这些解读没有对错之分,都算一种信息。

用玩游戏的视角来看知识管理

什么是知识

而知识比较特殊,是基于信息和数据的一种应用,加上了人类大脑的思考和加工之后的产物,是能够指导我们生活和工作的一种指引内容。

这么说起来有点费解,我们直接通过一些例子来解释就容易懂了。比如,你用体温计测试了你自己的体温是38度,你结合之前基本的医学常识:体温≥37.5度=发烧,你可以判断自己是发烧了。此时你要做的可能就是需要前往医院就医。

再比如,我们看着阴沉沉的天空,伴随着接连不断打雷声,我们知道大概率马上会下雨,出门的时候最好带上一把伞防雨。

这些在生活中都是常识,就是常见的知识。你看到没有,这些微不足道的常识,都有个特征,是能够指导你的一些行动的。

所以,说到这里,你是否有点理解什么是知识了?用一句话来解释就是:能运用到工作生活、能指导行为的信息都可以算作知识。有句老话叫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也就是你需要践行过,能够在生活中实践的知识,才算是你的知识。

所以,看到这里,你自然就能理解,为什么我们平时看起来很努力的各种读书、记录笔记等行为,充其量只是在做知识信息的搬运工,那些知识对于创作践行者来说,真的是知识,但对你来说,只能说是信息。

用玩游戏的视角来看知识管理

什么是智慧

有了大量的知识,结合人脑的抽象思维能力,你就拥有了事物的普遍性的判断、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能力,就是智慧的体现。

比如,新冠疫情刚开始的时候,钟南山院士能够根据这个病毒的传播情况,应用他的知识,得出结论:会出现人传人的现象。然后这些专家一讨论,给到政府建议,需要迅速封城,防止扩散,其实就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智慧,是人类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独有的能力,主要表现为收集、加工、应用、传播知识的能力,以及对事物发展的前瞻性看法。因为很多情况的出现,都不是现成的知识能够直接指导你的行动的。而是需要加以创造性的加工,最后去预测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然后采取一些应对措施。

所以,当刘备三顾茅庐,去拜访诸葛亮得到的隆中对,其实就是对于三国时期未来局势的一种预判,就是诸葛亮大智慧的一种体现。

所以,智慧是在知识的基础之上,通过经验、阅历、见识的累积,而形成的对事物的深刻认识、远见,体现为一种卓越的判断力。

我们最后用一张表格来总结:

用玩游戏的视角来看知识管理

单纯的数据,依然是一无所知;经过加工的信息,能够让你知道是什么;而知识主要起到的作用是:Know-How,如何做;但只有Know-Why也就是智慧才能指导你预测未来,判断趋势。

所以,DIKW模型的意义就在于指导一种「渐进式学习」,指导我们如何一步步将手中数据,变为眼中信息,再变为脑中知识,到最后的口中智慧。

用玩游戏的视角来看知识管理

而游戏里面自然都会帮你把各种材料分门别类的整理好,然后你去按照锻造武器的说明,去找铁匠锻造武器就可以了。而现实中,我们不可能像游戏这样,自带道具管理系统的,我们需要自己构建一套管理系统,这就是知识管理,是不是和玩游戏蛮像的?

用玩游戏的视角来看知识管理

为什么要进行知识管理

生活不是游戏,我们也不是穿越爽文的主角,所以当然没有人给我们设计一个相对只能系统,自动化的帮我们管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没有这样的一个道具管理箱,但我们要成为绝世高手,却少不了这样的一套管理系统。

我们身处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太快了。在18世纪时,知识更新周期为80~90年,19世纪到20世纪初,缩短为30年,上个世纪60~70年代,一般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为5~10年,而到了上个世纪80~90年代,许多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缩短为5年,而进入新世纪时,许多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已缩短至2~3年。

用玩游戏的视角来看知识管理

在知识更新如此之快的时代,我们要记录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再去加成知识,光靠我们的大脑明显是不靠谱的。

因为,我们的大脑天然不是用来记忆用的。大脑更擅长的是思考和决策。所以我们就需要通过知识管理,通过外部存储的手段,来代替大脑进行存储。

在古代,过目不忘是一种宝贵的技能,但是在这个时代,过目不忘的价值没有那么大,尤其是有了搜索技术的加持。

所以,知识管理的第一个作用是起到外脑的作用。我们利用知识管理的手段,把这些海量的数据和信息存储在里面,做到随用随取,方便你锻造武器和练就必杀技。

用玩游戏的视角来看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另外一个目的是为了构建知识体系,成体系的管理你的知识。这句话听起来十分的高大上。我们还是拿喜闻乐见的游戏来举例子。

所有的角色扮演游戏,都有升级系统,而不同的角色,其实就是代表一种体系。比如,王者荣耀里面的后羿和赵云,显然就是不同的体系。而他们的技能其实随着等级的增加,会引导你开启不同的技能。

所以,所谓的体系,你可以看做玩不同的游戏角色,按照他们的特征去培养他们升级的过程。这个后面我会专门来讲知识体系这事。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像高手一样构建属于你的知识体系》讲的就是这个概念,这部分我会重新整理后再讲讲。

用玩游戏的视角来看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最终目的

成为绝世高手,是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其实你可以把自己看做在玩一个现实人生的游戏(有个著名的游戏叫做《虚拟人生》),我们这辈子需要扮演许多不同的角色,比如学生、比如奶爸、比如职场打工人,比如老板等。这些不同的角色都需要对应武器和必杀技,你自然需要一套靠谱的道具管理系统。

所以,知识管理从来不是一种成长的安慰剂,很多人做了很多知识信息搬运工的事情,内心也得到了莫大的自我暗示,我很努力的在学习了。但这种行为,只是一种虚假努力的行为,换作游戏中就是打了得不到经验值的怪物,你显然不会去力气。

了解完这些后,我们再来看看,到底怎么一步步来练就绝顶高手,最终确保我们都能练出来属于你的必杀技。

继续阅读